据报道,近期发生多起高考失利学生自杀事件:6月8日高考结束,辽宁大石桥市一名于姓考生10日凌晨离家出走,14日他的遗体出现在河中,警方认定其自杀。6月13日,大连一位高考生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6月22日,一名四川考生查询成绩后,割腕、喝农药自杀,而她的成绩离理科三本线仅差6分。(7月22日新华网) 花季生命的殒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此,有专家开出的药方是"抗挫折教育"。所谓"抗挫折教育",简单说,就是养成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然而在大众的眼里,包括很多教师在内,抗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愈挫愈勇,如果孩子从来没受过挫折就不算是挫折教育。 那么问题来了,该让孩子受什么样的挫折?是接受惩罚、讽刺、嘲笑、歧视、侮辱、谩骂等折磨,还是被人为设置障碍制造的失败打击?是肉体攻击,还是精神攻击? 抗挫折教育容易误导大众,心理辅导或心理危机干预会更好些。当一个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要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孩子轻生大多是因为压力过大,但同样是面对压力,有人选择漠视压力、面对压力、挑战压力,而不是选择自我结束生命。 那么,自杀者又为何不选择从心理层面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选择用结束生命来解决问题呢?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生命缺乏基本的认识,缺乏敬畏和尊重。因此,学校亟待加强生命教育。在当下,学校的生命教育应该教孩子们什么? 抛开生命的本质、价值、意义等高深的话题,这里暂且只谈生命本身,谈生命的归属问题。生命属于自己固然没错,但它还属于为自己付出心血的人。在家里,父母把自己抚养长大;在学校,老师教导,同学关心;出了社会,还有其他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可以说,生命其实也属于他们。 既然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那就没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法律对自杀者没有追究责任,但在道德领域,自杀通常是要受到谴责的。比如,中国的传统观点就认为,自杀就是不孝。另外,很多宗教都谴责自杀行为。在一些宗教的教义里,自伤、自残也都是被严厉禁止的。可见,珍爱生命是人类的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第二点。 当学校的生命教育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的时候,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就不再只是口号,而是会实实在在地变成孩子们的行动。那么,校园里的伤害事故兴许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