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通过数学活动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活动是儿童感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活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设计数学活动的必要性和原则,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数学活动的课堂教学形式。
  关键词:数学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活动是指为了学习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而进行的活动。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活动是儿童"能力得以完善的道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可以避免学习数学知识的单调乏味,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1]。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数学活动的必要性
  首先,从现代心理学理论来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起源于活动,智力的本质,就是将动作操作逐步内化为思维过程。因此,皮亚杰主张,儿童应该通过活动来学习,只是让学生坐着听讲,缺乏教育和发展的意义。其次,现代小学数学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对数学活动的结果一一数学知识的教学。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有主动参与,通过外显的动作操作,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创设数学活动非常必要。教师要善于创设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通过各种数学活动的操作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数学活动的原则
  一是数学活动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要围绕关键的知识点来设计数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而不是单纯追求形式和趣味。二是设计的活动应体现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具有较浓的"数学味",保证手段和目的的一致。三是设计的数学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四是课堂中进行的数学活动应经常变化和创新,否则一再重复,就会失去趣味和吸引力。五是数学活动并不单纯指观察、操作、实验等看得见的活动,还包括思维的内化活动和过程[2]。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活动,可采用观察、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既联系课程的知识点,又要有趣味性,而且简单可行,使教师比较容易调控。下面介绍在课堂中实施数学活动的主要方法: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学情境不仅包括教室的物理环境,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环境。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和紧张,学生就无法放松精神,思维也不能活跃起来。特别由于数学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更要注意营造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动态的图片资料,或者通过生动的故事、轻松的游戏、有趣的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练中学,能过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真实的体验。比如在学习乘除法时,如果布置学生做练习题,则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沉闷。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接力答题。这种小游戏趣味性强,使学生们能一边学一边玩,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轻松又兴奋,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强化搮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要让小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直观的操作活动。心理学研宄表明,让儿童通过动作的操作进行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能调动手、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到认知活动中。通过一边做,一边看,一边说,可以把外在的动作过程,内化成内部的思维活动,从操作中体会数学知识的要点和规律。
  教师在设计操作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根据知识点来设计操作目标;二是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积累动态想象;三是操作与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行"出声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用绳子围出刚才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有的学生一个人无法围出图形,便与同学合作一起完成操作任务。这一数学活动,首先是围绕"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各种图形特征的理解。其次,通过动作操作,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了图形的生动表象。例如,在"围长方形"活动中,有学生对共同操作的同学提出了意见,知道"两只手放得不一样宽、不一样长"的图形不是长方形。再次,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活动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想"中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紧紧跟随着老师的思路,在"想"中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对课堂活动进行有组织的规划。在一节数学课中,老师可以设计四个阶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全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是导入。教师首先对要学的新知识进行简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探宄新知的欲望;第二阶段是展开。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条件,进行引导和辅助,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第三阶段是深入。教师运用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深层诱导,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积极讨论、争论,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提高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第四阶段是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及评价,把新知内化成自己的思考方式。比如,老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先简单地给学生看一些轴对称图形与彳嚇对称物体的图片,让他们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椅子、黑板、三角板这些物体,让他们说出对这些图形的想法。学生们通过细心观察,会自己发现两种图形的某些差别。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列出对称图形与非对称图形的特征要点,并针对同学的意见,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对同学的争论进行评价,总结出知识要点,再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每人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个活动过程,经过导入、展开、深入、拓展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具体事物中总结出抽象知识,又把抽象知识应用于評价具体事物,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杨永群.引入有效活动 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学子:理论版, 2016(13).
  [2] 武月娟.用情境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 2015(21):137.
网站目录投稿:寄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