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理工学院的罗克分校将一些未能达到其预定标准的学生开除,这则新闻引起众多国内网友的热议。 笔者认为,此举不仅无可厚非,还值得高校效仿。及时清除名校内部的"南郭先生",不仅能最大限度消除高校滥竽充数现象,还能建立一种淘汰机制,形成一种无形压力,促使大学生们认真完成学业,不断追求卓越。 对于高校来说,将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社会是最重要的职责。因此,保证人才质量无疑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予以剔除,也是履行这种责任的的正当举措。 在国内众多大学里,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不思进取,荒废学业。这些学生不仅拉低了大学的整体实力,更糟糕的是,他们把一种不学无术的风气带入了大学这个神圣殿堂。由于大学本身的要求并不严格,他们深知既然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就不会被轻易"驱赶"出去,因而更加肆无忌惮,导致学校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要想提升大学的整体水平,大刀阔斧地清除不合格学生是极其必要的。面对屡教不改、不思进取的学生,大学不要毫无原则地地将其留下,允许他们"混"到毕业。大学不是商场,不是"销量"越大越好。 但是,在开除学生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反思这样一个问题:高校为何会屡屡出现不合格者?笔者以为,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已经在大学里迷失了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他们不知道自己经历激烈竞争后进入高校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他们浑浑噩噩,完全没有任何的意识和方向,就像在茫茫黑夜中漂泊的旅人,漫无目的地行走。 当然,高校在开除不合格学生的同时,也应当去找找造成这些学生沦为不合格者的根源所在。许多高校都缺失真正的思想启蒙教育,一些学生提及他们读大学的目的时,只会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价值等耳熟能详的空话。思想启蒙教育不是空谈理想抱负的豪言壮语,而是一种指向人生目标、学业志趣和方法以及职业规划的教育手段,它能引导学生从具体、可操作的层面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大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这样的切身感受,谁还会去虚度光阴、荒废学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