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你创业所以我创业我的创业不是随波逐流


  田莉 朱雨晴
  如果在硅谷拉住一个青年问他,你究竟为什么要创业?相信100个人会给你100个不同的答案。我们关心的是,在这些答案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驱使一个人走上创业之路。学术领域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强调环境塑造论的和强调个人禀赋观的。前者认为创业行为的发生是环境作用的结果,后者则认为,创业行为依赖于一些稳定的个人特质,例如风险承担倾向、创业能力大小、成就需要的高低等。
  在讨论这两种观点的冲撞之前,我们想先探讨职场环境是否会以及如何影響创业行为。在工作场所之中,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创业行为呢?答案是,大到公司,小到同事,几乎你在工作场所经常接触到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员工的离职创业行为。小公司员工更爱创业
  不同公司的员工所展现出的普遍性特质是不一样的。斯坦福大学的索伦森教授在题为"官僚组织与创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大公司和老牌公司工作的员工成为创业者的可能性更低。分析发现,随着公司员工规模的增加,每千人中员工创业的几率逐渐下降,在4人及以下的小公司工作过的员工,其创业的比例比在1000人以上的大公司的员工创业比例高出了2.8倍,在这个区间内,员工规模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创业的比例就下降了18%。同时,公司成立时间越长,其员工自主创业的比例也越低,成立3年以下的公司,其员工创业率比成立了10年以上公司的员工创业率高出了60%。
  作者认为,这种官僚组织(规模大、年限久)对于创业行为的消极作用主要通过4种渠道来实现:态度、技能、环境接触和机会成本。
  态度:官僚程度高的大公司一直被认为其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一致性的培养标准、业务运作的方式以及所宣扬的道德观念打压了员工的个性化和积极性。已经有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在程序化、被密切监控的官僚组织中工作的员工灵活性更弱,而且更容易因为职场的遵从行为而变得高度一致性。而另外一项研究则发现,在小公司工作的员工表现出了更高的对于自治性的追求,这也是创业者普遍共有的一个偏好。
  技能:在创业所需技能方面,官僚程度较高的大公司更倾向于让员工去执行某一细分范围内的任务,在强化技能深度和专业度的同时,其多样性也大大降低。小公司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员工往往身兼数职,这些多样化的任务也就培养了创业所需的技能资本。
  环境接触:在官僚程度高的大公司中,由于管理性职能的强化,使得其员工更专注于公司内部事务,这导致直接经验、社会信息和资源的缺乏,从而降低了员工创业的比例。
  机会成本:这是每一个选择离职(跳槽或者是创业)的员工都要主动考虑的因素,一方面,雇主提供的薪资越高,员工离职创业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小公司的员工在接受较低薪酬的同时,更有可能离职,比起大公司的员工,他们更愿意通过创业来碰碰运气。另一方面,大公司中角色与职责的正规化,意味着组织内员工的职业前景很少依赖于社会关系。而且,无论该组织是否有正式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详细的组织等级制度的存在,都使得依靠内部晋升的职业发展是可行的。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离职创业的机会成本,使得大企业的员工更不愿意冒创业的风险。
  这个研究呼应了环境决定论者提出的观点:创业者是被塑造的,而非简单的天生如此。这也与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情况相符,即如果某个地方小企业聚集,那么该地区会不断衍生出各种创业企业,其概率要比那些大企业垄断的地区高出很多。这就启发政府等创业支持机构转变以往的政策导向,改变以往仅仅关注于如何给创业者提供基础设施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未来的创业扶持政策更要向前段倾斜,要营造环境鼓励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创业。同时,要注意到中小企业作为新企业孵化器的间接作用。同事也会影响创业
  除了公司层面对于个体创业行为的影响以外,同事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南哒和索伦森两位教授在2010年《组织科学》上发表了另一篇题为《工作伙伴与创业》的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与有创业经历的同事共事的人更有可能成为创业者。在控制了收入、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等变量之后,同有创业经验的同事共事,导致个人创业率增长了4%。
  这样的影响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同样从态度、技能、环境接触和机会成本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是对待创业的态度上,一方面,同事中前创业者的存在使得个体对于创业风险的担忧大大降低。通俗点来说,就是"他以前创业失败,但是仍然能和我一起工作"的心理使得个体更容易认为,创业的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即便没有成功,这种经历依然会给同事带来一种激励,从而降低对创业行为的悲观态度。另一方面,这些具有创业经验的同事身上的资源溢出会使个体认为,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自己比其他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进一步增加了对于创业行为的乐观态度。
  第二是在创业技能方面,身边存在着具有创业技能的前创业者,那么首先可以一窥创业究竟需要哪些技能,其次也更容易习得这些技能,这无疑是一条快速而准确地获得创业技能的捷径。
  第三是环境接触,研究表明,有创业经历的同事对于个人创业几率的积极影响,会随着个体从其他方面接触到创业几率的增多而减弱,这一点在与父母对于创业行为的影响做对比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有创业经验的同事导致个人创业率增长了4%,然而如果父母也有创业经验,那么这个比例将上升到29%。
  最后一点则是机会成本,该研究本身对于这一点并无过多论述,但是根据学者们的其他相关研究,笔者认为,来自同事的影响并不能直接降低离职创业的机会成本,但是会降低个人对于机会成本的估计,"前创业者"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潜在创业者对于创业风险的恐惧,另一方面便捷的资源获取渠道更是降低了创业进入成本,两者加持,对于机会成本的估计自然也会更加乐观。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创业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创业者是"被塑造的"
  社会环境对于创业行为影响的研究依然在继续。无论细化到什么样的程度,无论持有哪一派的观点,我们都不能否认社交环境对于创业行为的重要影响,创业者是"被塑造"的,而非简单地生而如此。
  有关职场环境对员工离职创业影响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从早先研究关注正式组织的结构,例如不同规模和年龄的企业对员工离职创业的影响,到随后研究深入到组织中的同事都是谁、他们做了什么这些更加微观的层面来分析职场环境对员工创业的影响,这就说明公司的人事政策,例如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员工保留政策对于创业活动是存在间接影响的。
  总之,研究证实了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职场环境,对员工离职创业存在独立的、重要的影响,无论个体的先天特质有何不同。这提示我们营造创业氛围,打造创业集群的一个新思路,就是从当地的创业氛围和知识溢出的视角来考虑。如果政府仅仅向由衰落的大公司主导的经济停滞地区或行业中来实行这样的政策,那些所谓的政策受益者对创业机会并不感兴趣,因为官僚组织会在态度、技能、环境和机会成本等方面阻碍了创业意愿。但是对于小而年轻的企业来说,这些政策可以使新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网站目录投稿:又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