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文 冯一凡 秦立东 由"大"思"强" 仅仅用一个20多分钟的专题片,山东的主政者便把各级的执政理财官们"激醒"了! 2010年6月12日,山东省财税工作会议。不同寻常的是,本次会议由省政府直接组织召开,在家的省政府领导悉数出席,全省各地市的市长和财政局长也整齐地坐在主会场。 同样不同寻常的是,"会议开幕前播放了一部关于财源状况分析的片子,片子播完后,会场出现了10多秒的寂静,大家都在深思!"一位与会人士事后告诉记者。 大家都在直面山东的"定量定性分析报告"。 提起山东,外地人首先想到的是:2009年,山东GDP达33805.3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地方财政收入2198.6亿元,位居全国第四。 但,山东的主政者不仅关心GDP的数字,更注重GDP的"里子"! 2009年,山东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众所周知,财政反映经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反映着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这组数字意味着:山东是经济大省,但还不是经济强省。 通过这一"定量定性分析报告",山东的主政者实际在告诫省内各级执政理财官:我们不要单纯"自满"于经济的总量和增速,山东正处在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节点上,大家正需要迎接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挑战,而这,正是执政理财者的责任! 厘清现实,更要找出原因所在。 "山东产出率"为什么不够高?"分析报告"指出,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山东工业具有规模优势,但高端产业比重相对较低,2008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6.2%,要比与山东同一经济梯队的粤苏两省低10个百分点以上。2009年,山东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4.1%,而当年,全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2.6%,比全国平均水平也要低8个百分点。 另外一大原因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目前,山东缴纳增值税的41个行业中有26个行业的税收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的量和速不错,但由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的质和效亟待提高。 一位参与此"定量定性分析报告"制作的人士还补充道,这次亮家底、比差距、找原因,具体到了每一项产业的"山东产出率",看了后给人触动更大!而"自我批评式"报告能在内部得以公开,是省领导动议和拍板的,这反映了山东人的胸襟和气魄,同时又预示着山东富民强省的务实性追求! 记者突然也有了一个"额外"触动,山东这份"定量定性分析报告",本身就是一部执政理财的"哈佛式经典范例"! 战略总动员 "分析山东",为的是"定向山东"。 山东的主政者一再强调:"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只有善于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中冷静审视自己,瞄准先进、找对差距,方能科学发展,争得上游。" 其实,这一切已经在两年前启题。 2008年,姜异康任山东省委书记、姜大明任山东省省长,新一届省领导班子接过了山东发展的新的接力棒。 "山东诉求"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几代干部群众在齐鲁大地上筚路蓝缕、默默耕耘,山东才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变成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经济大省,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多年建设与积累之后,山东又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关口:从经济文化大省加快转变为经济文化强省。 于是,2008年7月,山东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的总体战略。 与此同时,在省领导的直接动议下,如何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的一系列调研课题启动了。即使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阶段,调研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仅山东省《关于培植壮大财源问题》这一项课题,就有25个部门参与,最后形成了一本近400页的专著! 山东图强,正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2010年,中央启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继60年前社会制度转型、30年前经济体制转轨之后,第三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这是"中国抉择"。这将让中国由世界大国加快转变为世界强国,这将让几代中国人念兹在兹的强国之梦早日降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家园。 "中国抉择"与"山东诉求"此时有机融合,巧然,亦必然。 姜异康颇有新意地指出,转方式、调结构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对于山东而言,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又一次创业。 的确,山东经济由大变强,利用这一机遇,转方式可以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调结构可以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实现"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的又一次创业。 2010年6月11日闭幕的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为此强调,"凝聚全省力量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不断取得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成就"。会议要求:一是着眼产业优化升级,打好"高端提升"攻坚战;二是着眼培植特色优势,打好"重点带动"攻坚战;三是着眼促进统筹协调,打好"一体发展"攻坚战;四是着眼增强核心竞争力,打好"创新驱动"攻坚战;五是着眼可持续发展,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六是着眼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打好"增收富民"攻坚战。 次日,山东省财税工作会议。会议的实质主题为:围绕着转方式调结构培植壮大财源。 姜异康强调,培植壮大财源既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目标,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的效益导向,把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体现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体现在增加财政收入上,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姜大明在讲话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培植壮大财源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创新政策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一要向工业由大变强要财源;二要向服务业跨越发展要财源;三要向创造农业发展新优势要财源;四要向重点区域发展要财源;五要向发展民营经济要财源;六要向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要财源。 其间,姜大明还饶有兴致地引用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古训,来形容"转方式、调结构自有黄金屋"。 早在3月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对媒体开放时,有记者问:国家统计局最近对地方GDP的核算结果显示,江苏经济总量超过了山东,您怎么看待这个排序结果?与江苏以及广东比,您认为山东的差距是什么?姜大明当时答道:我们对排名不是看得很重,主要还是看经济结构和所产生的效益。在经济总量过3万亿俱乐部成员中,广东总量更大一些,接近4万亿,我们和江苏都在往3.5万亿的总量迈进。我想山东和广东、江苏两省最大的差距,是产业结构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差距,这两个我看得更重,至于总量谁排第几名,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啊。 无疑,转方式、调结构实质上是政府理财的一次深刻变革。 至此,记者发现,山东开创出一条这样的系统链: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山东产出率";属经济转型的变革)——培植壮大财源(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财政收入,改善民生福利;属执政理财的变革)——实现强省战略(让山东由大变强;属地域发展的变革)。 至此,记者发现,山东将其面临的三大方向——"中国抉择"的方向、"山东诉求"的方向、政府理财的方向——融合确定为一个正确的总方向! 智"调"与实"转" 定向之后,最难的是践行。 事实上,转方式、调结构全国各省普遍反映难转难调,难的是"怎么干"。 政府调控通常有三大经济手段: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前两大政策由中央政府掌握,地方政府可制定运用的唯有财政政策。 山东的做法是:创新性运用财政政策,用财政政策牵引着各相关主体转方式调结构。 目前,山东省政府已出台32条财政政策措施。32条政策,字字含金,堪称点金32条(具体报道见下文)。 当转方式、调结构来临,并与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交融时,山东执政理财者早已经在前瞻性地思考三大课题:需要财政做什么?财政能做什么?财政该怎么做? 于是,山东转方式、调结构有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通过32条财政政策措施,山东实施着"四维牵引模式": 维度一。牵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如,推行政府性资金存款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相挂钩的办法,撬动1000亿以上银行贷款,以重点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传统工业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这样,政府不用直接掏一分钱,却可牵引千亿级资金,从而轻松破解了政府自己无钱缺钱作用经济转型升级的难题。 维度二。牵引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如,省财政今年出资1亿元,带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等共同出资,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这样,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融合裂变,政府扶持产业发展有了切实有效的市场化平台,从而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领导区域发展缺操作手段"的难题。 维度三。牵引民众福利大大增加。如,将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就业支出,纳入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预计今年全省可新增失业保险基金支出30亿元。仅仅改变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可以设想,30亿元将让多少普通民众大大提高了令他们欣喜的就业收入!而这,大大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样的政府理财,一招活了三盘大棋:政府可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民众可获得更稳定更挣钱的就业岗位,经济可增加后劲更足的内生动力。 维度四。牵引利益机制与时俱进。如,提高出口退税省级负担比例,对市县负担的出口退税比上年增长15%以上部分,省级由负担25%提高到50%,减轻基层出口退税压力;对市县当年上缴省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幅超过15%以上部分,省级给予全额返还。这样,一减一增,牵引着基层政府从本质上开始转方式调结构,减的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包袱,增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记者不由地问起了山东省财政厅长尹慧敏:如此的金点子,如此的操作模式,你们是怎么想出的? "省领导早就告诉我们,转方式、调结构不是拦路虎,而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通过政府理财的具体方式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又可以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公共财富的增加。"她说。 之中的奋斗必将载入山东史册:山东的执政理财者果断掏出了全部家底,32条政策需要投入170亿真金白银,种种政府理财的金点子,"大家也是绞尽了脑汁"! 山东的启迪 当我们把视野放到全国,放到过去30年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转型的未来,山东带来了怎样的启迪与思考? 山东启迪着我们"怎么认识转方式、调结构"。转方式调结构实际上是对中国过去3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的"修正"和"进化",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转方式、调结构实质是政府理财的变革:调结构,意味着"什么创造财富",转方式,意味着"怎么创造财富"。所以,应用政府理财的理念来拓展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既将培植壮大财源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诉求目标,又将财源增长情况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评判标准。 当然,上述财源建设不同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财源建设,它是一个大的财源建设:企业增效、民众增收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 山东启迪着我们"怎么转和怎么调"。目前,全国各地都面临着"难转"和"难调"的问题,到底怎么转,到底怎么调,大家缺少可操作性的行为方式。我们"吃老饭"顺了嘴,而对转型工作无从"下口"。其实,拥有了政府理财的先进理念,我们就自然找到了转与调的"牵引"手段。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主体是企业,或者说是产业资本,而产业资本以逐利为首要。比如,山东拿出财政资金,吸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最终与产业资本融合,牵引着产业资本实现利益的增加和再造,进而从财富创造上实现了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以市场化的利益手段从本质上转与调,显然要比行政化的运动手段从外在上强推更根本、更有效。 转方式影响了增长速度,咋办?调结构降低了就业率,咋办?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进程中,全国各地都面临着"转型成本"的难题。山东又给了我们什么启迪? 事实上,经济转型的确常与衰退纠缠在一起。美国、 日本、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转型初期都经历了GDP增长率剧烈下降、甚至负增长的艰难岁月。近一两年来,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转方式调结构,也的确遭遇了"转型成本"的难题,比如,GDP和财政收入一度下滑,迫使一些地区一度急刹车,先停下来看看。 记者采访中发现,山东对"存量"的传统产业,加大力度实施技术改造,已连续多年技改投入占规模以上投入的比重超过60%,让存量转型升级为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同时,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鸟变凤"。而对"增量"呢,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总结为抓好"四新一海"——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科技,直接"筑巢育凤",从一开始就实现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并用"增量"来带动"存量",实现调结构。 "存量"直接转方式,"增量"促进调结构,"存量"与"增量"相结合,转方式与调结构相结合,"由鸟变凤"与"筑巢育凤"相结合。山东的探索告诉我们,转型不是增长的天敌,两者可以实现双赢。 山东还启迪着我们一道大课题:转方式、调结构,政府间利益规则怎么调整?政府价值观怎么优化并考评?前者,属于财政体制,后者,属于行政体制。二者不动,转方式、调结构难从根子上切实启动。山东,已经在自己的有限的技术性空间内动了最大的努力。 我们将在思考中,继续前行…… 链接 全国各地"转方式、调结构"主要做法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即通过政府的有关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有效途径。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培育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2009年江苏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21%。主要做法——新产业、建基地、大项目、重培育。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区域经济中心推进经济较快发展的主要途径。上海紧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两大龙头,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做法——国家战略、地方法规、明确重点、集聚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现有产业存量,对于工业基础较好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发达的区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创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辽宁省坚定不移地抓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以第一大产业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并以节能降耗为目标,加大政策与制度倒逼,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主要做法——地方国家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实施重点抓手。 2市场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面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是大力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推动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 扩大内需消费市场对经济的拉动,是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重要经济政策导向,也是当前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早在2006年初,江苏省就提出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立足点,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企业拓展国内消费市场。主要做法——抓住新热点、配套新业务、培育新业态。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结构从以货物为主向货物和服务并重转变,是提升国际市场的重要内容。上海市通过制定规划,大力发展运输、旅游、金融保险、工程承包与建筑等方面的服务贸易,成为国内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最大的省市。主要做法——瞄准产业高端、全球发展定位、稳步扎实推进。 3要素结构优化升级 伴随着产业结构动态调整,要素结构优化升级或要素间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资源禀赋的现代化开发和高端要素的创造和集聚,都直接推动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调整。 推进地方金融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资金要素的保障至关重要。天津市和重庆市推进地方金融创新的做法比较突出。通过"大资本"引进支撑"大产业"培育发展等途径,天津市城市竞争力从2005年的全国第15位跃升到2010年的第7位。重庆近年来实施"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战略, 2009年制定了金融创新的十大举措,努力建设地方国有金融体系。主要做法——突出金融创新、推进转型发展。 强化高端人才要素支撑。高端人才要素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高端人才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将直接决定区域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深圳市通过人才引进,集聚了一批领军作用突出的国家级领军人才、一批专业地位突出的地方级领军人才、一批在专业技能方面崭露头角和发展潜力巨大的后备级人才,形成了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持续创新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主要做法——"6+1"人才政策。 4推进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更高形态,在于实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它代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终目标。 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城市群中,珠三角在产业结构升级上速度最快,在资源整合协调上更具效率。主要做法——以城带镇、以镇促城、联动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直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两年,云南从上世纪末"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转变到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主要做法——制定最高战略、出台最细政策。 5推进制度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导思路应从制度建设入手,改革阻碍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性障碍。从政府、准政府和非政府三方面看,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中间组织和推进企业激励和约束制度创新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由管制政府向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角色转变,提高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政府实施制度的效率。香港经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数次成功转型,重要原因是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专注于缔造有利于个人和企业发展的环境。主要做法——市场主导、政府辅助、最小干预、最大支持。 健全中间组织。台湾在不同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其第三部门的作用,推动工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发展。主要做法——建立NGO,推进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