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喜看高技能人才受尊重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Ŀ¼
  第一篇:喜看高技能人才受尊重第二篇:天津高技能人才受"追捧"第三篇:营造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第四篇:高技能人才的应用第五篇:高技能人才培育的困境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喜看高技能人才受尊重
  近日,中央邀请到北戴河休假的专家队伍有一个新亮点,就是110名客人中,有55位是高技能人才。桥吊工人许振超、模具钳工葛茂昱、车工郭嘉明,还有电工、瓦工、炉前工、数字产品推广销售工……中央领导亲切地把他们与专家并称为盘活人才存量的"双轮"。许振超感慨地说:"我这样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能成为全国高技能人才代表,深深体会到劳动者的光荣。"高技能人才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尊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可喜现象。我国社会正处在转轨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多样化。一段时间来,社会上有一些不重视普通劳动者,不尊重技术工人的模糊认识。有人片面理解,市场经济,谁有钱,谁光荣。有人简单认为,知识经济,谁文凭高,谁就有地位。社会上出现了追款、追星、追官的现象。受这些观念影响,一些家长不愿意孩子长大后当工人,一些学校也不重视培养技术工人。前不久,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工业圈许多工厂招不到技术工人,出现了"技工荒"。有些地方只能到国外高薪聘请高级技工。这次在北戴河座谈会上,无论是领导人还是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共同的热点话题就是:如何培养和开发高技能人才,增强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幕后英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海尔、长虹等"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品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高技能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高技能人才身上,展现了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可贵精神。大多高技能人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成长起来的普通工人,他们没有高学历高文凭,但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技师许振超,创造了震惊世界航运界的集装箱装卸效率,主持编写国内第一本《港口桥吊作业手册》;鞍钢化工总厂的机修工人李晏家自学30门课程,技术创新成果56项,创效3000多万元。作为工人中的杰出群体,高技能人才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中国产业工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不懈追求。尊重高技能人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理顺机制,建立体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30%―40%,我国高级技工仅占技工总数4%。差距之大,促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尊重高技能人才,关心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只有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由世界加工中心向世界制造中心转换,才能有力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当前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举措,深受欢迎。譬如深圳允许高级技工可从农村户口直接转为城市户口,江苏南通给杰出的高级技工发政府津贴,等等。尊重高技能人才,其实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伟大的事业呼唤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伟大的时代也必将造就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第二篇:天津高技能人才受"追捧"
  120项工业重大项目人才缺口超7万高技能人才受"追捧"
  来源:每日新报2014-03-16
  昨天国展中心人潮涌动,"天津制造业暨工业重大项目企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上万求职者进场应聘。主办方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120项工业重大项目的逐步推进,初步推算本市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人才缺口超过7万,其中,仅今年的重大项目人才缺口就达1万多。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汽车、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八大类专业人才需求较为迫切,尤其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更是为各个重大项目企业所"追捧"。
  大项目用工量需求增加20%
  在昨天的招聘会现场,市经委人事教育培训处赵昌发处长告诉记者,本市目前已策划6批120个工业重大项目,开工建设95项,竣工投产45项,完成项目投资额过亿元。从对工业重大项目的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看,本市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人才缺口超过7万,其中,仅今年的重大项目人才缺口就达1万多。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支柱产业,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环保等新领域及证券投资、资本运作等金融领域的各类人才。从专业技术类别看,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汽车、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八大类专业人才需求较为迫切。此次,参加招聘会的大项目企业和重点企业明显增多,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明显增加,从参展的百户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不完全统计来看,所招聘的人员数量达到4000人,同比增加了20%。
  研发、高技能人才超级"吃香"
  赵昌发处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大项目企业非常注重自主创新和新技术研发,因此对研发类的高端人才需求量增大,在此次招聘会上这样的人才需求达到了30%。所涉及的岗位包括技术研发、工艺质量管理、设备工程师等,专业涉及机械成套总装、仪表电气自动化、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表面处理、航空动力、能
  源管理等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汽车、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各类专业技术层面。而且,随着本市重大项目科技含量和企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明显提升,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在此次招聘会上,企业招聘的生产操作类岗位人员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占到近40%,人数超过近千人,主要集中在产品试制装配、设备维修维护、数控机加工操作及电工、钳工等技能性较强的岗位。第三篇:营造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营造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作者:甘 露
  来源:《职业・中旬》2014年第10期
  一、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级工(国家三级)、技师(国家二级)、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分布于生产、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岗位。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大多高技能人才都是在平凡岗位上成长起来的普通工人,他们没有高学历,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在关键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工人中的杰出群体,高技能人才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中国产业工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追求。
  二、高技能人才匮乏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不够强大。一是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到2014年底,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工总数的26.3%,其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4%,而企业需求是14%,相差10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35%~40%的水平相差甚远。二是高技能人才行业分布不平衡。高技能人才大部分分布在传统产业,而新兴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三是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年龄断层,青年技工操作能力和经验不足,老一代技术工人技能老化,高技能人才队伍老龄化问题凸显。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高技能人才现状的制约,导致我国企业产品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企业由于缺乏高技能人才,不敢接技术工艺要求比较高的订单。由于缺乏相应的高技能人才,不可能实现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化,也不可能实现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的升级。
  三、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1.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
  尽管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2.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低、缺乏职业认同感
  高技能人才评价不够充分,使用不到位,缺少晋升通道。技能人才发展的途径不多,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存在晋级难、发展渠道窄等问题。
  3.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偏低,薪酬结构不合理
  尽管各级政府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但是从总体上看,技能人才仍然面临着经济待遇偏低的问题。
  4.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严重不足
  尽管各级政府开始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增加投入,但是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财政投入不足。加上技能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过长等因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于技术更新和产业发展的速度。
  四、营造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1.要转变人们的陈旧观念
  在我国,历来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加上建国以来长期存在的干部工人身份制度,社会上一直有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现象。受这些错误观念影响,一些家长不愿意孩子长大后当工人。一项有关中国技能人才职业声誉的调查显示,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高达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技校的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高水平锅炉检修工年薪超10万""月薪6000元难招高级技工""大学生毕业生为找工作又到技校回炉"之类消息。我们要转变人才观念,尊重高技能人才,尊重所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
  2.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经济地位
  按照国家规定,技师可以享受工程师待遇,高级技师可以享受高级工程师待遇,但在不少用人单位这一规定实际上并没有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探索创新政策和制度,提高和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像规范和落实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评聘和待遇那样,规范和落实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评聘和待遇。企业要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和贡献,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技术岗位和一线技能人才倾斜;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参照经营者收入确定收入水平,也可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建立技能津贴,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要重视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在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选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要重奖、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引导和激励广大技术工人爱岗敬业,拼搏进取,努力形成有利于技术工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3.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疏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一些单位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不关心高技能人才的个人职业发展,甚至故意阻挠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使技术工人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我们要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与教育、引导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采取科学规范的评价手段,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业绩进行科学评价,疏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保证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在评价内容上,要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要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评价机制上,要坚持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要坚持行政指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根据企业、院校、社会技能人才的不同特点完善评价方式:企业技能人才的评价,应按照统一标准、现场考核、强化督导的原则,通过生产现场的能力考核和生产成果的业绩评定等方法,重点评价企业职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院校毕业生参加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突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使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社会通用性强的职业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按照"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原则,采取考核鉴定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实行社会化鉴定。对成绩突出并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能人才打破晋升的限制,可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更多好文章请关注wwW.HaowoRd.com)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年技工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促进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
  4.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使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
  要深入持久地宣传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政策,及时宣传技能人才工作的措施,总结推广培养、使用技能人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要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高技能人才是重要人才资源的观念。积极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使技能人才像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一样,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高技能人才的风尚。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四篇:高技能人才的应用
  高技能人才的应用
  ---- 王治纲
  在一般性的人力资源结构中通常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决策管理层,包括工程师、企业家和科学家;下层是操作执行层,主要是普通工人。随着现代化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逐步产生了掌握高超生产技能且能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的中间层,即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和工程师的主要区别是,工程师是产品、生产过程或工程系统的开发者或设计者,他们通常使用基本理论来解决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高技能人才则是工程实践者、工艺创造者,他们把生产决策从组织和技术上落实到操作层面中,并要改进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加工方法。高技能人才与普通工人相比,除了有更丰富的生产操作经验外,还需掌握关键技术,能独立解决高难度的技术或工艺问题,能够组织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并对普通工人进行培训。
  因此所谓的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过程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普通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他们是
  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是技能人才中的最高层次,是技能人才中的核心群体,主要指生产领域的高级技师、技师以及服务领域具有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的素质与特征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为"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比较高的建立在新型高等教育层面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崭新平台上的立足点;有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一专多能",体现出技能的复合性;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具备安于一线工作的意识和素质。
  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分析可以看出高技能人才的特点是紧贴生产一线,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特点,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应用与成长也应该围绕生产实践进行。一个高技能的人才可能不是科学家、发明家,但却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善于提出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思维,要立足现实但又不拘泥成见,既尊重客观事实但又不自缚手脚;只有结合工作实际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企业在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应积极为高技能人才应用与成长搭建平台,通过建立相关工种的专业委员会,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一个开放的平台参与一些新项目的研发、技术革新和改造、疑难技术课题和技术攻关等,让其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推动他们向知识性、研究型、创新型转变。在油田内部应积极发挥油田技师
  协会的作用,建立技能人才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其提供交流互动机会,对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技师协会的开放式网络平台提出来,以论坛的形式展开讨论,达到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成果研究推广等目的,并可建立一套评价与奖励机制,以计分的形式对提出问题者及解决问题人员的能力进行量化考核及奖励,对重要的项目设立一定的项目基金,展开一种开放式的联合技术攻关,激发广大技能操作人员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增强交流合作、引领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不断解决油田基层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实施科技创新,更好地为油田生产建设服务。同时在这个开放平台上的对比可以使高技能人才有一种危机感,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今天是高技能人才,不能说明永远是高技能人才。因此要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库,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和动态评价,让高技能人才时时感到有压力,也让非高技能人才有动力,有奔头,有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动态管理,使油田拥有一支具有旺盛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动态管理,推动高技能人才不断进取。第五篇:高技能人才培育的困境
  女装批发网 http://xx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14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招生人数达268.1万人,高职(专科)学生招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的比例达到53.1%,在校生人数为713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1]。根据近几年来的招生情况和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推测来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其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方面潜伏着危机,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能够持续地健康地发展。
  一、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表现
  1、降分录取新生
  在近几年的高校招生中,高职院校常常需要降分录取新生,才能完成招生计划。过去,高校降分录取的现象十分少见,但随着近年来高校数量的迅猛扩张,将分录取现象越来越常见。2014年河南省高职招生中,将分录取的高职院校达到20多所,占河南省高职院校总数的一半左右,少数高职院校将分达到40分。2014年,内蒙古、广东、江西、北京和上海等地均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高职院校降分录取新生的现象。有的高职院校年年降分,甚至临时调整招生计划,多次召集落榜考生补报志愿才能勉强完成招生计划,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已初露端倪。
  2、新生报到率低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生报到率下降成为地方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一大困扰,而高职院校的报到率又是高校所有录取批次中最低的。以湖南省为例,历年来高职院校的到校率只有70%左右。一些偏远地区、二线城市的高职院校报到率又低于大型城市的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的计划管理时代,新生录取和报到是一致的,放弃历尽十多年寒窗苦读而获得的高校入学资格是不可思议的。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大扩招,放弃入学资格的现象逐年增多[2]。高职院校由于其社会声誉、办学条件、学历层次等因素影响,报到率远低于本科院校。新生不报到造成的招生计划的浪费和办学资源的闲置,进一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声誉,又影响了其他考生的升学权益,这是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又一个重要表现。
  3.生源质量下降
  由于高职新生一次性到校率不高,不得不再三降分补录,由此造成新生入学时分数悬殊较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分数相差30―60分,有的班级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将近200分,分数相差悬殊,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高职新生整体质量不高及个体素质差距较大,很明显,高职学校录取的学生大多不在同一起点线上,这无疑给正常教学增加了新的难度,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困难,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又对目前教学现状不满,使(教)与(学)的矛盾更加难以调和,而且,由于生源质量下降,高职新生普遍起点较低,课堂教学改革常常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很难进行。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皆难以实施或实施后因学生无法配合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常常挫伤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3]。如此这般,高职新生教学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是低水平状态下维持,由于考大学容易,学生对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不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学生这般珍惜,违纪现象不断增多,无疑增加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成因
  1.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是影响高职院校生源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的生育意愿下降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推行,新生人口逐年减少已成为我国人口的重要特征。据2014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机器汇总数据显示,在1986-1990年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为12539.7万人,自1991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1996-2014年出生的人口为6897.8万人,仅为1986-1990年出生人口的55%左右。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较发达的省份,普九早已完成,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接近80%,高考录取率已在70%以上。2014年考生有36万人,招生计划25万人左右,考生人数和招生人数均为近几年来最多的一年。而几年后很多高校的招生规模将为现在的一倍以上,全省年招生能力远超过30万人,如普通高中按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到2014年后,预计普通高中年均毕业生人数还不足30万人,到那时,即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高考录取率100%,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校生源的绝对数也将明显减少,不能满足高校招生能力的需求,高职院校将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4]。以上海市为例,2014年全市高中毕业生18万多人,2014年后开始呈下滑趋势,2014年将跌至10万人以内,三年之内锐减40%以上,在严峻的招生形势面起,处于高考招生最低批次的高职院校将首当其冲。
  2.本科院校连年扩招,新兴的独立学院抢占了大批生源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办学层次和学校办学规模两方面迅速扩张,各省市都升格了一大批本科院校。全国不论是原有的还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近年都在扩建新校区,许多地方圈地数千亩搞大学城,基建投资均在数亿元,有的甚至在十亿元以上,不少学校目前仍在扩建中,很多高校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2014年,全日制在校生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左右。在中小学生源连年下降的情况下,本科院校的扩招只会导致生源的竞争更加激烈。
  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独立学院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教育部2014年教育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318所独立学院共招生54.3万人,目前全国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已达146.7万人。这一数据接近10年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的总人数。独立学院由于依托本科学院办学,学历层次为本科,在办学声誉和学历吸引力方面强于高职学院,随着独立学院的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对处于高考招生最低端的高职招生进一步挤压。
  3.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对生源挤压
  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指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函授、夜大、进修班)、远程教育、电大、职高、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等,一般采取先进行成人高考,考试上线后进入固定的大学或学院学习,最后取得该学校文凭的方式。上世纪80年代,成人高考带有很强的文凭补偿性质,成人高考考生最初的年龄一般在28~30岁,成人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在岗人员及待业者、已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职成年人占到考生总数的60%或更多。到上世纪90年代,成人高考已基本完成文凭补偿这个历史任务,在职大龄成年人在考生中的比例下降到30%左右。
  首页 1 2 下页 末页
  更多请关注以下相关范文:
  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
  高技能人才试题
  争做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网站目录投稿: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