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到腾讯设计师我的年度总结


  一年的时间很快,一不留神就发现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给自己写一份总结,来回顾这一年来走过的路和收获的成长。
  先以流水账的形式屡一下自己的一些经历:
  在2016年之前,我做的项目大多数都是ToB类的PC产品,由于公司和行业的原因,那些产品大多数都不需要太多的设计形式感,设计成就感不高。由于在那公司不忙,有时间做了很多UI方面的设计练习,也对做移动端的UI设计有了不少期待。
  所以在16年下半年的时候,面试去了360,想从移动端最底层的OS做起,深入了解移动端的设计。待了1年多发现,OS的设计也略显枯燥,更多的还是追求一致性,规范性的东西,可供设计创意的地方并不多,也可能是我还没发掘出其中的精髓。
  18年年后,我就萌生了想换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的想法。在深圳的话,腾讯就成了换工作的首选,然后从3月多开始面试,到5月多入职,过程还算顺利。也不禁感叹,大厂的面试流程是真的很长。
  可能是试用期时间长短的不同,在腾讯这边给的适应期明显比在360短很多,新人培训完没几天,产品就开始催需求了,不仅在企业微信上催,就连工位上的座机一天都能响好几次,都是产品打过来的电话。
  我在腾讯的工位
  来这边短短半年,就做了好几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节奏都非常快。做的项目类型也各不相同,从运动做到短视频,到现在在做的3D游戏,设计内容跨度非常大。
  在项目中做的活也非常杂,从视觉到交互,动效,3D建模,UV,甚至连代码我都参与写了,所以连续半年都是晚上11点多才能回到家,组里的小伙伴戏称我们是"年度最惨新人"(还有一位跟我同期进来的兄弟跟我一样惨,所以又叫"最惨新人组合")这不禁让我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然而,让我感到自豪的是,即使如此忙碌,我也还能坚持每周翻译一篇英文文章,为自己点个赞。
  简单聊完了今年的一些事,下面想聊聊自己在这一年中,工作、生活、成长方面的一些感想吧。
  一、工作上
  来腾讯之后,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的导师,从导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设计严谨的态度,对细节的把控,对于设计流程的重塑等等。一线大厂里的牛人真的很多,身在一群大神的周围,自然而然的会对设计有更高的要求,想偷懒都会被人推着往前走,这些往往是小团队里很难有的。
  以前觉得只要做好设计执行就可以了,但在腾讯做的更多的是关于设计的思考。会花很多时间做设计前期的推导,要把设计做到有理有据,经常要做总结,提炼想法,虽然做这些思考有时候会觉得很烦,但其实这些对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的来大厂,对于自己的成长真的很有帮助。
  另外,下面一些感悟也是来了这边之后体会比较深的,跟大家分享分享。
  1. 所谓沟通能力,不只是会聊天
  有些人觉得,自己平时很会说话,跟朋友很能聊就是沟通能力强。但其实,有可能很多时候你说的都是废话,会闲聊的人那么多,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真正的沟通能力强,我理解是你能用最简单,最精简的话说清楚你的意思,并且让对方听懂。这就像今年腾讯年会上,张小龙说的,如果要你用一分钟时间说清楚你做了什么,不用PPT,能做到么?这其实很难,但这也就是沟通能力强的一种体现。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做好下面2个点对提升沟通能力来说很有帮助:
  (1)要有更广泛的知识面
  在腾讯这边做项目时,因为自己具备开发背景,在项目中自然就承担起了与开发对接沟通的工作。我的沟通能力体现在能快速弄清楚开发和设计两侧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甚至能自己写代码做出demo给到开发,快速让对方明白想要的效果,降低沟通成本。
  所以我觉得,有精力的话多涉猎一些工作上下游岗位的基本技能点,对沟通能力的提升绝对有好处。至于对非专业领域的知识应该了解多少,我觉得能做到不求甚解即可,当然如果确实有兴趣,潜心研究也是极好的,说不定你就能成为你的新职业。
  (2)要多总结提炼
  都说干得好不如PPT写得好,但其实回过头来想,能把自己做过的事,清晰有条理的表达出来,不也正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吗?
  总结能力的提升,依赖的也是平时的多练习。不能说我自己的总结能力有多高,但是我觉得我有个习惯对我还挺有帮助的,分享给大家。我习惯每天写总结,会记录今天做了哪些事,花了多少时间,以及今天的一些思考和发现。
  这个习惯从2013年刚工作就坚持在写,到现在已经写了超过1000篇(工作日记录),这个方法帮助我提升了总结和写作能力,在写文章,总结时非常有帮助,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2. 学会在团队中更好的生存
  在多人团队合作中,一方面是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被人轻易甩锅。
  (1)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活,获得成就感
  如果刚到一个新团队,大家对你还不了解的时候,就要多主动找自己擅长的活,证明自己。我记得在一次项目中,前期的很多任务都是被动接受,由于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成就感,甚至还一度自我怀疑。后面,通过主动在项目中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比如:做动画、做3D、与开发对接之类的活,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了成就感,也得到了团队的信任。
  (2)多同步,不仅仅是同步信息,更是保护自己
  多人合作的项目中,作为设计师经常容易背锅,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师的工作常常难以量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设计师往往不善于言辞。多同步自己的设计中间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设计结果,既能让自己的设计更有说服力,也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在这边刚开始做项目时,由于同步的意识不强,虽然设计做了很多事,但由于没有去多曝光设计的中间过程,导致了与领导之间的一些信任问题,吃了不少亏。而对于具体如何同步,跟谁同步,该同步什么,这里面也是有很多学问,我就不展开了,有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可以找我一起聊聊。
  3. 做UI更是做品牌
  "UI不只是界面,图标,更是品牌的一部分"
  来腾讯之前,我对这方面的认知是不够的,觉得UI就是做好用户界面和体验,与品牌之间的联系,思考的很少。但我发现,这边的设计大神们在做设计时,更多做的品牌相关的设计,而UI只是品牌在界面中的一个落脚点而已。
  很多人会好奇腾讯这边的设计师如何做项目,为什么整天都那么忙,我就拿我在腾讯这边做的一个项目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腾讯这边做UI,我觉得更多的是在做品牌。在一个产品发布之前,我们会做多个方案,而且还要保证每一套方案都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UI中的各个元素都要能串联起来,得有特点,有说法。要想让你的方案与众不同,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尝试,像一个图标画几十个方案都是常有的事,这些都是工作量。
  但其实最难的还不是执行,最难的是要有想法,一个完整的,合理的设计思路才能够让你的设计更有说服力,花在思考和摸索上的时间会非常多。
  这里也有几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1)选能代表品牌特征的元素来设计
  做风格尝试的时候,并不需要把所有页面都画出来,只需要把能代表品牌特征的元素做好就是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了。在UI中,常见的可以作为设计点的元素包括:空状态页面、图标、Loading状态、动画、配色、板式、纹理图案等等。
  (2)品牌概念的正确推导
  始终围绕产品定位和目标去思考一些关联物品,最好是比较具象性的东西,能够让人在脑中产生视觉印象,有图形能够方便提取。比如:做知识类的应用,与之关联且具象的词假设是便签纸,那么便签纸的特征是很容易抓住的,有层叠关系,有折角,有配色等等很明显的视觉特征,围绕这些视觉特征去发散就可以比较直观的得到UI中的视觉要素。:
  (3)多做一些方案,方便对比
  这个是我自己做项目时会有的问题,我经常会在一个方案上磨细节,然后由于没有比较,看久了就很难找准问题。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快速出至少3个以上,差异很大的版本,有了明确的对比才能方便自己做决策,这对效率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4)多看,多搜集
  前期做风格探索的时候,一定要多看,多归类。平时多玩一些各种新的应用,像App store里面的每日推荐或者热门应用是一定要下载下来研究的,有不错的最好截图收集起来。一旦发现自己想要的风格效果,多思考怎样与我们的设计目标结合,并动手尝试。
  二、做了一个公众号
  聊完了工作上的一些感想,接下来我想说说我运营的公众号,毕竟很多人认识我也通过这个公众号才知道的。
  今年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有了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并且到目前为止,持续输出了43篇原创译文,外加3篇原创sketch技巧文章,也收获了近万设计师朋友的关注。
  今年更新的那些文章
  其实最初做这个公众号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自己设计理论知识不好,英语也不大好,想着通过做公众号的形式,固定时间更新,逼自己去大量的阅读。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设计理论,同时也还能学习英语,何乐而不为呢?
  我记得第一篇文章发出去的时候,还是很紧张的,担心翻译的不好,担心会没有人看,没想到居然有不少大佬帮我转发了,很感激。因为写公众号,也结识了不少设计圈的朋友,经常有朋友通过各个平台,找到我的微信,希望与我有一些交流,而我自己也乐于讨论,从他们那里我也学到很多。
  半年的时间,没有做任何推广,公众号从0到现在有近万人关注,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责任。
  我怀着极高的热忱来对待公众号里的译文。每一篇文章,我都会反复阅读至少3遍以上,第一遍初翻,第二遍走查优化语序,第三遍看看有没有一些难懂的专业名词,我还会去查类似维基百科等把注释贴进文章里,方便大家理解。然后有时还会再自己念上几遍,直到我自己觉得文章里的都是人话了,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了,最后才会发出来。
  还一件蛮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我要求自己做一篇译文前都要跟原作者沟通,获得允许后才会翻译,而且会把翻译后的中文版本再发回给原作者,原作者一般还会转发我翻译的译文,我也因此交到了不少国外的朋友。
  所以,我发现,一件事你只要认真去做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我的日常
  我记得今年有段时间经常能看到一些猝死的新闻,加班最狠的那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身体也经常表示担忧。身为设计师,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是常有的事,所以,我觉得健康管理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的重要,身体不好,还怎么去追逐梦想。
  1. 健康管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每天尽可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规律化。早上7点左右按时起床,然后到公司好好的吃个早餐。晚上回到家,不管多晚,我都会按照keep上的要求进行锻炼并且还会额外再加一组100个俯卧撑,这个锻炼计划目前已经持续了500多天,从未间断。
  有些人会说,做运动很难坚持下去,问我有什么诀窍,其实我也只是纯粹靠着意志力在撑着,每当想偷懒时,就提醒自己:"你都坐了一整天了,现在只需要花个10来分钟就能让自己保持健康,有什么理由不做呢?"
  这项锻炼计划,也给我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收益,身体明显强壮了,连感冒都少了很多,相信今后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2. 时间管理,我是如何做时间管理的。
  经常有人说我的时间管理的很好,比如每天做练习,每周能做译文之类的,我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多列一些计划,然后再加一些毅力而已。我基本上是在每天来公司的路上把今天一天大概要做的事提前规划好,并记录下来,晚上离开公司之前,再对照着早上的计划进行核对,简单总结一遍。我会利用午休的时间,花1个小时左右来找译文,浏览,收藏,申请授权之类的事。
  对于时间管理,还是那句老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四、成长经历
  昨天还有朋友问我,自己很迷茫,不知道如何提升?
  我的回答是:迷茫其实谁都会有,包括我自己,我曾经也有迷茫的时候,甚至不止一次。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就是手上的功夫跟不上自己的梦想,你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去做事,想着把事做好,然后不断的去做动手尝试,并从中总结,提升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现在的很多人总是特别着急,学什么东西都想着速成,内心总是很浮躁,很难沉下心来去做好一件事。看教程,总是喜欢直接看技巧,而不喜欢看实现原理,结果往往是关掉教程,就不会做。
  有些人连自己看教程技巧都嫌麻烦,就把希望寄托在花钱报班上,指望花了钱就肯定能学会,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最终会发现收效甚微。殊不知,在现代这个年代,最好的能力就是自学能力,最靠得住的只能是自己。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跟设计毫不相关,那如何做好设计?
  我觉得能做的只有多练习。我从14年开发转设计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计划,坚持每日一练,做了大量的练习。一开始是临摹,然后是慢慢的在临摹的基础上改点小东西,再到最后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点小作品,长期的练习让我得到了技法上的快速成长。我把这些练习发在了站酷、UI中国和追波上,但其实还有很多作品并没有发出来。
  我记得,我原来在朋友圈有做过100天挑战,每天发一张作品,连续坚持100天,那时候360的总监还时不时的会给我发的作品点个赞,可能看到了我对设计的态度,才得到了360的面试机会。后面面试腾讯,这边的面试官可能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份坚持,才让我的面试有了额外的加分。
  保存在我电脑里的那些练习
  所以,我一直坚信的一句话就是:越努力,越幸运!
  五、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今年的一些感悟:
  第一,不但工作要做好,输出表达也要做好,不做只有苦劳的人。
  第二,技能树多点一些不会错,有精力就多学一点。
  第三,身体是自己的,多锻炼,健康的人生才有梦想。
  第四,有想法了就赶紧去做,一定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有一个点想说的就是,除了公司的工作之外,最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这很重要,最起码,你还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找到一些生活的新鲜感,甚至是一些期待。
  2018年过的太快,太快了,这是我工作以来过的感觉最快的一年。我估计以后的日子,还会变得越来越快,珍惜时间,努力过上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暴富!
网站目录投稿: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