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结果是,"口号喊得响,标语挂上墙,制度印成册,标志竖成行,无人多顾看,理念无人想,标志无人解,行为是老样。"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归纳、整理成格言、警句,是为了方便记忆,以增强其复制能力。而啰嗦拖踏、晦涩难懂、故作斯文的话,不便于理解,也不便于传播。绝不是有了这样的格言、警句就是建成了企业文化。相反,如果管理者所行与口号所言相悖形成矛盾,那不仅对企业组织成员的行为起不到引导作用,而且这种企业文化还会被员工私下嘲笑和讥讽。这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连软体动物都不如,软体动物还能动,由这种形式建设的企业文化,不会有对应的行为反应发生,所以它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也是无法实起来的。广告策划式企业文化建设所谓广告策划式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把广告策划当作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老板和高管不在有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思维方式、共同行事习惯的构建上下功夫,而是让广告公司捉刀,代为构建企业文化。以为有了漂亮的标志,响亮的口号,并花大钱再找一个漂亮的明星代言,就有了企业文化。所以往往在广告公司的怂恿下,由广告公司代行企业文化建设事务,广告公司把标志绘制好、口号编辑顺,交上一摞文案给企业老板,企业老板就感到已把企业文化捧在手里了。可捧的只是一堆废纸。如果请了漂亮的明星代言,也不过增加了一个意淫的对象,仍不会有任何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广告来推动市场开发是必须的,但广告策划与企业文化建设毕竟不是一回事。广告的功能是向外传递企业组织和产品的信息,企业文化的功能则是通过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思维方式、共同行事习惯的作用,统一整合企业组织成员的行为选择,营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市场竞争优势。 从强调忠诚度到与协作式人才合作的转变整合天下人才资源为所用的态度就意味着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合作形式更广泛的拓展,这也是战略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在哲学中体现为德与才的矛盾辨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可以开展与外部人才协作式的合作。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大前提下,辨证地看待"疑人也用,用人也疑"。从法律契约到心理契约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在招聘中将员工关系从法律契约提升到心理契约的高度,在强势的文化指导下,强化哲学和核心价值观在招聘环节中的制度体现。既在招聘环节中传播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招聘的双向选择上进行企业与人才的价值观碰撞,选择认可、接受和适合文化的人才。从只培训新员工到向新员工学习的转变旧有的人力资源理念中只注重新员工的培训以及同化导向,但却忽略了新员工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和新知识、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比如外募优秀的技术人才、营销专家和管理专家,他们将带给组织"技术知识""客户群体"和"管理技能",往往都是无法从书本上直接学到的巨大财富。再比如从其它优秀公司过来的新员工,其能够带来优秀公司的经营思路、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等值得学习的东西。因此,在招聘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有这样的意识多了解信息、汇集应聘者的好建议。从专业技能到综合素质的转变哲学中通才与专才的人力资源决策观为招聘提供了直接的指导思想,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切实将这一思想落实到招聘制度中,在招聘各个岗位人才的时候不能停留在只注重专业技能上,而应更多地关注应聘者是否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应更多地关注那些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能够成为技术、管理、业务复合型人才,要综合判断应聘者的潜力。如果在招聘的进口都没有解决潜力的问题,把握好人才的可培养程度,那么将极大地给其他人力资源流程的管理带来被动。 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这种叫着企业文化的东西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肯定是永远长不大的企业,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几乎谁都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只是一部分人束手无策,一部分人无暇顾及,一部分人停留于口头。束手无策的人可能受自身人格素养、性格等的局限,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想要拔高自己一样,既使不上劲,也徒劳无效,而且,无一例外他们都很痛苦。无暇顾及的人属于典型的鼠目寸光,总觉得目前当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太多,产品啦,市场啦,资金啦,企业文化呀,搁搁吧,安顿下来再处理也不迟。其实已经迟了,迟了的症状便是他手上的具体问题永远也摆不平、搞不定。停留于口头的人最多也最可悲,总以为口号喊喊、写写,墙上挂挂,唾沫横飞地激扬一番,就是企业文化了,大错特错。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精心地设计,认真地施工,有耐心、有眼光地培育。对正在不断长大的小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否则,连长不大的原因都找不到。企业文化就应该从小企业开始建设小企业创立初期,规模还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创业者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忽略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很多小企业的通病。然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创业者在潜意识上都很重视企业文化:作为老板,你是不是整天考虑如何让员工愿意和你同舟共济、如何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让员工认同你的企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奋斗?其实每个老板都会考虑企业凭什么来凝聚员工,这就是企业文化要解决的问题。 凡此种种,都反映了企业真正的价值观。特别是企业中真正的、被公认的成功者,就突出的反映了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这里,公开的文字表述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际上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可能羡慕一些人,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关键就在于,他们清楚地知道,在这个群体中,什么东西最重要,哪些做法最可行。他们悟出的,就是这个群体的核心价值观。"你说我象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企业文化这样对你说。3.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企业文化的悲哀之三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没有常胜之理,亦没有常胜之例。有的一蹶不振,一次失败从此葬送企业;有的则是屡败屡战,"百二秦关终属楚。"决定企业命运的因素很多,但,企业文化的变化与坚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究竟是变化还是坚持,要看导致企业失利的因素中是否存在现有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性质、当前任务、发展方向不相适应而造成损失的情况。时移则势移。客观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文化必须随之改变。原有的垄断性行业,如今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他们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有大幅度的、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供电行业,由于长期的电力紧缺和较为严密的计划管理模式,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文化特征。其核心价值观,就是把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奖惩升降,主要以此为依据;注重形式主义的东西,为此可以不惜代价;优质服务挂在口头,实际上看成是一种据高临下的恩赐;极不重视电力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以为电力供应永远都是供不应求;上下级单位和个人主要靠命令和服丛,不注意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当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电力供求达到基本平衡的时候,这种企业文化加重了供电企业的困境。现在,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原有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思路与方法,简简单单地谈企业文化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