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综合型技术人才。语文是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中职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培养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中职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活动开展难。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初中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有高有低,对基础课兴趣不浓,上课对语文不热情,开展教学活动时存在不小阻力。二是轻视基础课,学生兴趣小。中职学校是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在课程设置上往往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也是看重专业课,轻视基础课。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讨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创新。 一、兴趣引导课堂 "万事开头难",精彩的引导对一堂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引导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急于想知道结果的渴望,从而为教学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效果。结合自身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课堂引导的方法。 一是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就是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导入新课的方法。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 二是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就是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及民间故事等导入新课的方法。用故事导入法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讨论导入法。讨论导入法就是抛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导入新课的方法。实际运用时,注意在讨论中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引导,进而吸引学生进入课文。 四是引用导入法。引用导入法就是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而导入新课的方法。特别是运用古诗词和名人名言导入,更显得意境优美、知识性强,把学生顺利地带入新课。 五是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就是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激发和感染学生情绪导入新课的方法。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恰当运用音乐导入,营造氛围,可以快速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中。 古语云: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系部学生、不同班级学生,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果运用恰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趣味贯穿课堂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为了保证学生的动力,笔者采用不同方法将趣味贯穿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一方面,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首先,笔者改变了传统"课堂板书"的授课方式。课堂板书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优势,但是一成不变的板书教学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提不起兴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图片播放、视频插入,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直观、更生动,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体会课文。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课堂板书,而是将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另外需要注意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带来便捷与高效,相反则舍本逐末,影响课堂效果。其次,在教学时不要仅用一种教学模式,要经常转换教学模式,合作探究课、活动课等交叉灵活运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时,还可适当穿插游戏、辩论及表演等,把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固定在课堂上,教学质量也在趣味中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本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学生难免会反感。笔者在授课时着眼于教材,但是并不是局限于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心理需求,适当引入社会动态、热门话题或者学生喜闻乐见、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苦学"变为"趣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着眼教材但不局限教材,也不必要局限在教室。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时笔者带领学生由课堂走向优美的校园。学生特别兴奋,思维也特别活跃,感想也特别多,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这些方法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片面孤立的,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 三、兴趣+趣味=主动性 一个充满了趣味的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往往把教师作为中心,对学生的需求关注不足。教师把自己的知识、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彻。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笔者把课堂交给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则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筆者在教学时采用各种方式,发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项链》这篇课文时,结合学前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角色扮演"自主探究学习。方案一提出来,学生兴趣特别浓厚,争先恐后地要求扮演其中的角色。课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笔者就鼓励学生先去读课文,适当点拨学生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去读,遇到问题先思考、多分析。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笔者也没有干预。鼓励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笔者再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对小说的背景、人物、语言等不断地进行揣摩,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表演时,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很兴奋、认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笔者作为"导演"也很欣慰,学生自主学习,既有趣,又锻炼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高效课堂=高素质学生=就业无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职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笔者始终以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高效的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保证学生就业无忧。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突出中职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特点,让语文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学习有基础,上岗有优势"服务。 参考文献: [1]谢楠.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J].赤子,2015(10). [2]周芝萍.职校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谈[J].科教论丛,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