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娘亲的屋子(报告文学) 乔林生 2013年7月12日。雪化了,山开了,西藏边防部队詹娘舍哨所的中士班长杜江南要回家探亲了。 一年前送女友李海燕回云南易门时,杜江南已和她到民政部门领了结婚证,因时间紧,没来得及举行婚礼。几天前,家里打来电话,说万事俱备,只等他回来礼成终身大事。 公路已经修到离哨所500米的地方。杜江南从山上下到团部所在地只用了两个多小时。他在团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赶到亚东汽车站,登上去拉萨的长途汽车。 高原的路不好走,600公里车程需要10多个小时。大巴车沿着雄奇而险峻的盘山道不断地向前延伸。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从眼前掠过。杜江南的思绪也随着盘山路,时而平缓舒展,时而曲折蜿蜒…… (一) 杜江南是因为害怕结婚才应征入伍的。 那是2004年的夏天,19岁的杜江南在一位朋友的订婚仪式上,见到了一位让他产生好感的女孩。同学介绍他俩认识,接触了几次,两个人感觉挺好。杜江南家便托媒人去提亲,两家亲戚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便算正式订婚。 交往一年后,父母对杜江南说,你们这么拉扯着也不是个事,别人会说闲话,结婚吧!女孩的父母也传过话来,希望早点把这门亲事办了。杜江南说我才20岁,她刚刚18岁,都还太年轻,又没工作,马上组成家庭,若再生个孩子,那负担得有多重啊?! 这时冬季征兵开始了。杜江南想得很简单:我去当两年兵,一来为国家尽了义务,二来也到法定结婚年龄,一举两得。他对女孩谈了自己的想法,女孩有点不高兴,说你就不能不去参军吗?! 杜江南说,我想当警察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兵的愿望一定要实现,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决心很大,也没再多说什么。 体检、政审,一路过关。 换上肥大的新军装,还没反应过来,接兵干部一下把杜江南他们从四季如春的滇池湖畔带到高寒缺氧的西藏边防。 新兵连训练3个月,老兵连适应4个月,指导员征求大家对"定岗"的意见,杜江南想也没想就写了决心书: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结果,宣布名单时,他去的是最艰苦的詹娘舍哨所。 詹娘舍,这个注定要和杜江南结下生死情缘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中印边境一座陡峭险峻的石头山,山尖上顶着一座哨楼,藏族群众称其为"鹰飞不过去的地方"。它的对面是印军的防区。 海拔4665米的詹娘舍并不是西藏最高的哨所,但四周壁立千仞,险象环生。即使是气候最好的季节,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风和日丽,转眼就狂风暴雪。最可怕的是3至7月份的惊雷,经常在头顶轰然炸响,人只得老老实实坐在床上,不敢动弹。风大、雾大、路滑,岗楼、厕所均悬空而建。为安全起见,战士们站哨、如厕要在身上系一根绳子。一年四季,衣物都是潮乎乎的,被子盖在身上拔凉拔凉,好多战士因此患上风湿性关节炎。 喜好读书的杜江南对詹娘舍却别有一番解释:詹,是指远古时代的哨兵站在所居住的岩穴之上,远眺、预警;舍,是指居住的房子;这里离家特别远,见不到亲人,所以詹娘舍就是"遥望娘亲的屋子"。战友们说,你解读得好,很贴近实际。 2006年7月第一次上山时,杜江南也和别人一样,遇到了高原反应等诸多难题。但严酷的考验和磨炼并没有让来自美丽春城的杜江南动摇和退却。比起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寒冷,精神上的打击更让他感到痛苦和难以忍受。他失恋了。 刚到部队,未婚妻还给他回过几封信,上山之后便音信全无。杜江南打通家里电话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你走之后她和一个外地来的打工仔好上了,把3000元彩礼钱退回来了,这门亲事黄了! 杜江南想不明白,她才多大,怎么就等不了呢?说实话,入伍分隔两地之后,他对她的思念与日俱增,他真的是放不下这段感情。 杜江南不吃不喝、不言不语躺了两天。 他的反常情绪把班长靖磊磊吓坏了,以为他家里出了什么大事,百般安慰,千般开导,最后总算让杜江南说出了他心中失恋的痛苦。 原来就这么点事!靖班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吹了就吹了,到时我叫我女朋友帮你介绍一个山东姑娘。我女朋友也是别人介绍的,介绍的也挺好,我们的感情挺牢固的,下次探家就要结婚了。 11月份,比杜江南早两年入伍的云南老乡王鑫也上了詹娘舍,当卫生员。王鑫能言善辩,经常给杜江南讲一些励志故事,还教他一些谈恋爱的经验和诀窍。其他的战友也使出"十八般武艺"开导杜江南,他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二) 转眼,2007年的春节到了。除夕,洋洋洒洒的大雪把天地包裹成一片瘆人的白,詹娘舍哨所成了真正与世隔绝的雪山孤岛。战士们好不容易凑凑合合弄了8个菜,腊肉炒洋葱、红烧猪肉罐头炒木耳、凉拌海带、炸花生米、午餐肉、素炒莲花白、醋熘土豆丝、水果罐头。吃完年夜饭包饺子,靖磊磊拌馅,于辉擀皮,其他人打杂。 哨所风大,电视信号时断时续,王鑫出去调了几次,断断续续看完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期间每个人都打了长途电话,向父母拜年,年龄最小的于辉特别想家,一个人讲了20多分钟。 杜江南提议,班长有准媳妇了,咱们给他未来的孩子起个名字吧!讨论来讨论去,起了一个名字叫靖藏。班长说这个名字不错,男孩女孩都能用。王鑫也和女朋友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接着又给他的孩子起名字,一致同意叫王羲之,跟古代大书法家同名。最后也给于辉的孩子起了名字,叫于头。于辉说,我连对象都没有,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结婚呢,你们别瞎忙乎了。后来他越想越觉得这几个名字都不太好。杜江南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当时单单给他们3人而没有给其他战友的孩子起名字呢?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靖班长他们此生的最后一个春节。 如果不是残酷无情的雪崩,班长和王鑫都有小孩了吧。他们牺牲时,一个23岁,一个26岁。杜江南想。 那个令人心碎的日子,已经在杜江南的头脑里生了根,他这辈子也忘不了。 3月2日是正月十三。雪下得特别大。吃过午饭后,梁波站岗,赵勇值班,其他战士在屋外铲雪。宿舍到厕所的路仅有七八十厘米宽,两边是几丈高的悬崖。于辉用锨干活时用力过猛,脚下一打滑,摔倒了。当时还没掉下去,于辉喊了一声:"快拉我一把!"杨恒升一伸手,没拉住,于辉"哧溜"一下就不见了。全班战士赶紧下山救援。 匆忙中,大家都忘记带上挂在宿舍墙上唯一与外界通信联络的工具——小灵通手机。 杜江南他们边下山边大声呼唤于辉的名字。终于,于辉出声了,问他怎么样,他有气无力地说没事,就是脊背被石崖擦伤了,挺疼的。大家开路的开路,抬于辉的抬于辉,沿着山脊慢慢往上攀爬。大概离哨所直线距离也就100多米时,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轰隆而下的雪崩挟裹着他们翻滚下300多米深的谷底。 于辉摔成重伤,昏迷不醒。靖班长着急地说,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办啊?大家商量着让几个人先走出去,到连部和团部报信。最后靖磊磊做出决定:"由我留下来照顾于辉,你们其他人先走。"他对副班长梁波交代:"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一定要把他们4个人带出去!路上要特别小心!"他又向杜江南交代:"副班长体质弱,你们几个路上要照顾他,要听他的话啊!" 谁也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都说我们不走,活我们一块活,死我们一块死。靖磊磊火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赶紧走赶紧走,还当我是不是你们的班长?!" 紧要关头,卫生员王鑫站了出来:"听班长的话,你们4个先走!我留下来陪班长和于辉,我懂点救护常识,万一遇到什么情况,也好及时处理。" 4个士兵哭着小心翼翼地走了。爬上一个山包后他们又回头望去,只见班长一边挥手催促他们快走,一边用衣服袖子抹着眼泪。 这就是詹娘舍7位战友2007年3月2日下午的生死诀别。无情的雪山最终将3位年轻战士如格桑花一样绽放的生命冰冻成雪塑,靖磊磊、王鑫为了救护受伤的战友于辉,永远地留在雪山之巅…… (三) 不久,组织上派人将詹娘舍三烈士的亲属接到了部队驻地。 晚上,手脚冻伤的杜江南正在团卫生队躺着,忽听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抬头一看,只见王鑫妈谭翠枝、磊磊妈李荣玲等几位老人颤巍巍推门而入,他们一边哭喊着儿子儿子,一边将他们四个人紧紧地抱在怀里…… 养好伤回到部队后,组织上考虑到身体情况、心理因素等,将其他3位战士调整到环境条件稍好一些的哨所,让杜江南仍然留在詹娘舍哨所,因为他情况熟,便于对新去的战士传帮带。 本来,杜江南打算当年10月底退伍。他家距离滇池只有50米,父母做生意,吃穿不用愁。但出事之后,他觉得在这种时刻,不能向组织上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得替3位烈士把没站完的岗站完,然后再考虑向后转的问题。 于是在詹娘舍积雪融化、枯枝发芽的初夏,杜江南又向那个他离开已经数月但却时常在梦里出现的孤寂哨卡出发了。他很想上山,又怕上山。想上去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有这个"家";怕上去是因为他再也见不到曾经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战友们了,他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以后日复一日、单调而寂寞的生活。 "遥望娘亲的屋子"一如从前,可物是人非。杜江南抱住门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四) 因为詹娘舍的生死情,杜江南的父亲杜文、母亲张琼芬和王鑫的母亲谭翠枝、继父杨树堂成了亲戚,两家相距100多公里,平时多有来往。 杜文、张琼芬夫妇看谭翠枝思儿心重,身体欠佳,担心她将来老无所靠,就考虑让10岁的小女儿认他们老两口做干爹干妈,将来为他们养老送终。谭翠枝说,想认杜江南做干儿子。 这事得征求儿子意见,杜爸爸就给哨所打电话,问杜江南愿不愿意给王鑫的父母当儿子。杜江南说:"有什么不愿意的?靖班长还有两个弟弟,于辉还有一个姐姐,就谭阿姨最可怜。这也是我的一块心病啊!"从此以后,杜江南在电话中改口叫王鑫的父母爸妈。谭翠枝高兴了,说王鑫是我的好儿子,你也是妈妈的好儿子。 在詹娘舍哨所坚守整整9个月之后,杜江南休假了。 杜江南在干爹干妈家呆了一个多月。杜江南嘴甜,不叫爸妈不开口;杜江南勤快,跑前跑后忙不停;杜江南会做饭,噼里啪啦几个菜就上桌了;杜江南善解人意,天天陪干爹跑步,陪干妈聊天。这个冷清而忧伤的家庭,因杜江南的到来而充满生机。谭翠枝说,你没来时我和你干爹天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你来了我们就好多了。 杜江南说,等我退伍以后,天天来陪你们。 两个月假期一晃而过,杜江南就要返回西藏边防了。生身父母让儿子回去以后就要求退伍,杜江南说,我要替牺牲的战友站岗站到2013年。这一次,他从2008年10月初一直站到2010年4月底,才下山休整,总共19个月。他成为一次在詹娘舍执勤时间最长的士兵。 没事的时候,杜江南就坐在屋外的悬崖边上发呆。 靖大金伯伯打来电话,说靖磊磊的弟弟要结婚,希望杜江南能代表詹娘舍的战友参加二儿子的婚礼。其实,他也特别想去看看班长他们一家人,磊磊走后,李妈妈身体非常虚弱,他也想到她膝下尽尽孝心。可哨所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走了谁来顶替?于辉的舅舅来信了,说于辉的母亲丁会英思儿成疾,得了心脏病,又做了一个大手术;于辉的父亲于念军才40多岁,已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看上去像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他们都想见一见杜江南。干妈谭翠枝查出了肿瘤,医院让她手术,可她无论如何不肯,干爹杨树堂打来电话,希望杜江南探亲回来好好做做干妈的思想工作。 杜江南感叹到:这詹娘舍真成了"遥望娘亲的屋子"啊! 每当这时,他就非常想念九泉之下的战友,如果他们还活着,就多了几个伙伴,大家可以一块儿操心这些事啊! 几年下来,杜江南成了4个家庭共有的儿子。他时常写信打电话询问各家的情况,逢年过节亲切问候,邮寄礼物,还尽力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家庭矛盾和生活难题。 (五) 2011年12月中旬,已两年没有休假的詹娘舍哨所班长杜江南再次踏上了他的探亲之路。这一次,他没有直奔老家云南,而是乘汽车、坐飞机、转火车,辗转赶往甘肃天水,看望他日夜牵挂的亲人——战友于辉烈士的父母。 "江南,我的亲人,我的娃呀,我们天天都在想你啊!"见面那一刻,丁会英妈妈抱住杜江南嚎啕大哭。 杜江南在于辉家住了一个星期才走,天天帮着于爸、丁妈干活,他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经常聊到深夜才睡。 接着,杜江南又取道济南,到枣庄看望了靖大金伯伯一家,送上詹娘舍全体战友的关心和问候。 儿子牵挂妈妈,妈妈何尝不心疼儿子?! 三个不同的妈妈无论见面还是打电话,总是反复强调着相同的一句话:孩子,你老大不小了,赶快找个对象成个家吧!你结婚了,我们就心安了。 谭翠枝妈妈更是着急,每年杜江南探家回来看她,她总要带他出去相亲,可见了好几个,一个没谈成。 小街镇有一位中学教师叫李桂琴,常来谭翠枝朋友开的书店给学校买书,一来二去,她们认识了。谭翠枝给李桂琴讲了西藏詹娘舍哨所的故事,也讲了干儿子杜江南的情况,李桂琴深受感动,同意见面相互了解了解。杜江南和李桂琴一谈,才知道她比他整整大了6岁。干妈说没事,女大疼人,可他俩都觉得不合适,这事就放下了。以后李桂琴来谭翠枝家里玩时,有意无意地带着她的同事李海燕一同前来。 春节快要到了。玉溪一带有个乡俗,谁家要是杀猪的话,会请一些亲朋好友来吃"杀猪饭"。2012年1月份,在谭翠枝的安排下,从山东回到云南的杜江南在朋友家吃"杀猪饭"时与李海燕"巧遇"了。两个人一见如故,互相留了电话号码。 过完龙年春节,戍边的人儿又要奔赴风雪高原,一对有情人在小河淌水的地方依依惜别。 (六) 杜江南带走了李海燕的心。半年多不见面,度日如年。 "上西藏去找他!" 李海燕作出这个决定时,连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她从小到大没出过远门,胆子特别小。反正不管路多远,她就是要利用暑假时间到西藏边防走一趟,亲眼看一看杜江南给她描绘过无数次的"遥望娘亲的屋子"。 火车、飞机、长途汽车,边防线上一路跋涉,李海燕终于在一个晚霞如火的傍晚在雪山脚下的连队与杜江南相拥在一起。 2012年的8月1日,设卡整整35年的詹娘舍哨所首次迎来一位妙龄女子——老兵杜江南的未婚妻李海燕。 一步三歇、气喘吁吁登上大名鼎鼎的詹娘舍哨所,李海燕环顾四周,潸然泪下,她怎么也不能想象杜江南他们能在这样一个遥远而孤寂的弹丸之地坚守那么多年。 沿着5年前战士们遭遇雪崩的路线走过,杜江南和李海燕步履沉重。小路两边红的黄的粉的杜鹃花开了,远处绿茵茵的高山大黄漫山遍野,天蓝得那么透彻心扉,云白得那么如诗如画。 李海燕有点不解地问:这么美丽的地方怎么会出那样的事故啊?杜江南说,你只看见詹娘舍美丽的一面,而没有看见它凶险的一面。 采一大束野花插在老班长靖磊磊、卫生员王鑫、新战士于辉遇难的地方,杜江南唱起了《我的雪山我的哨卡》: 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孤寂的哨卡,头顶天上星,身披七彩霞,脚下风雪路,胸中亮灯塔。 离天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一群勇敢的男娃,情铸边关魂,爱洒我中华,吃尽千般苦,歌声飞天涯。 那是永远燃烧的生命,我的雪山我的哨卡;那是永远想念的弟兄,祖国妈妈的雪莲花…… 杜江南唱着唱着把自己唱哭了,唱着唱着把李海燕也唱哭了…… 2013年7月17日,杜江南和李海燕的婚宴在昆明市的一家酒店隆重举行。众多亲朋好友出席,见证了他们美好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