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后的三年之痒


  婚姻生活有"七年之痒",职场生涯则有"三年之痒",而且,"痒"的人很多是年轻的"80后"们……
  又到了年终岁尾的跳槽高峰期。"80后"雇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追求时尚,喜欢刺激与冒险,因此,当他们出现在跳槽的"大军"中,就格外引人注目。近日一项调查显示,80后白领跳槽最为频繁,6年内人均跳槽2.4次。目前80后中只有32%在从事第一份工作,68%换过工作。其实,很多"80后"已经不再是当年初入职场的新人了。他们从校门走入职场,已历三载,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职场上有所谓的"三年之痒"之说,这"痒"病现在大多发生在这个群体之中。客观地说,"80后"们的选择也不无道理。因为大多数人都把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当成尝试和锻炼,很少有人准备"从一而终"。三年过去,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自然渴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困惑也就随之而来:我是不是该跳槽,我的下一步在哪里?
  其实,不光是雇员们有困惑,HR经理们对此也十分头疼。面对不再安于现状的"80后"员工们,该如何应对?
  无可躲避的"三年之痒"
  请您回答一个问题:在一家公司工作几年,开始对工作感到毫无兴趣,觉得前途茫然?一份权威调查显示,99%的受访者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三年之后发生过严重的倦怠感,只有1%的人认为,他们没有感觉到某种困惑。看来,"三年之痒"并非偶然,而是无可躲避的职场通病。
  Sarah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专业是营销,但在大学一直辅修管理专业。她的理想不是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员,而是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但是,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并没有让Sarah按自己的规划方向发展,而不得不从事营销策划工作。工作两年多之后,Sarah虽然升了职,但心中总是觉得有缺憾,对目前的工作越来越觉得腻烦,年终时,她干脆辞了职。
  为什么企业员工,特别是"80后"们,通常把"三年"作为职场的一道坎?职业发展顾问师分析说,遭遇"三年之痒"的人分为两种,第一种人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以"先就业、再择业"为"就业哲学",如同"先结婚、后恋爱"。当过了三年,发现第一份工作未必适合自己,而自己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了跳槽的资本,也就难免"红杏出墙"了。另一种人,虽然正常就业,甚至在初入职场之时,充满干劲,但三年过去了,工作已不新鲜,日复一日的重复所造成的枯燥感逐渐涌出,他们也就萌生去意。
  唯有一跳才解"痒"?
  27岁的Lacy辞了职——这完全是一时冲动的结果。和主管闹了一次矛盾之后,她愤然离开了业界口碑不错的公司,完全没有考虑下一步怎么走。直到真正开始找工作,她才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她参加了很多次面试,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Lacy觉得不错的企业,但是,这些公司不是没有回音就是待遇不如预期。更烦恼的是,每一次面试,她都会不得不回答同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离开前一家公司?真正的原因,Lacy自然是说不出口,其他的解释显然也不能让面试官满意。经历了许多求职路上的挫折,Lacy变得越来越急躁。除了事业方面的压力之外,频繁遭拒使她这个曾经自信满满的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Lacy只是遭遇"三年之痒"的"80后"员工中的一位。调查显示,想通过跳槽解"痒"的人不在少数。很多跳槽去本行业其他公司与改行的比例不相上下,分别是28.6%和28.4%;其次,继续深造,包括考研及参加专门培训(14.1%)、出国读HBA(2.1%)和其他专业(1.0%)。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辞职后回家赋闲的,居然也占到了8.3%!
  跳槽是不是解决"三年之痒"的正确之道?从Lacy的经历可以看出,冲动辞职的后果会严重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智联招聘的职业发展顾问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在面临职业困境时,是坚守,还是考研、出国、跳槽、创业,要依人、依事、依时而定。如果眼下工作的性质与自己的个性和职业能力倾向有冲突,可以考虑职业转换;如果是企业不景气,前途暗淡,可以选择换一个环境;如果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胜任业务要求,那么,选择进修充电则是明智的方式;如果只是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与同事关系紧张等,就要学会放松自己、调整心情,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也就够了。
  平稳渡过"痒"期
  事实上,令"80后"彷徨困惑的终极原因,还是在于职业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段时期。
  第一,要特别关注"80后"员工,了解他们的特点,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注意他们的心理波动,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80后"员工的经历、成长环境,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员工,所以,应该采取"另类"的方法来处理与他们的关系,赢得他们的信任,获得他们的支持。
  第二,要减小"80后"员工的压力。拿年轻公务员为例,在工作的最初几年,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2%的"80后"认为,压力来自"发展空间的狭窄,同年龄段公务员竞争激烈";36%认为压力来自"工作繁重";14%认为压力来自"与单位里‘老人之间的代际冲突";另有8%认为,压力主要来自"无法得到领导赏识"。他们当初在选择职业时,有较高的自我实现诉求,但真正加入公务员队伍时,看到了现实与期望之间的落差,也就产生了"透不过气"的感觉。不惟公务员,企业中也是如此。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制定严密的计划,使这些烦恼的年轻人,尽快在组织中获得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在重重压力下"夭折"。
  第三,提供职业生涯的发展平台。在受访者中,31%的"80后"认为之所以会遭遇"三年之痒",是因为对自己的职业未来缺乏发展规划。既然员工选择企业,就是对企业的信任。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平台,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建议,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兴趣,对前途充满信心。一些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在招聘某一岗位的员工时,会制定一个详细、清晰、明朗的职业发展规划。这会让应聘者不仅知道今天他将做什么,而且知道明天将会做什么,怎样做。这样,员工就会根据自身能力在企业设计自己的未来,而不会产生(或延长)职业倦怠感。
  第四,提升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坚持业绩与能力挂钩。员工有跳槽的动机可能不仅仅由于薪酬,因为他们同时需要尊重、安全、情感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对"80后"这批普遍"有个性"的员工来说,企业文化、领导人的素质、环境因素有时会对他们的去留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些老板相信的只是自己的权威和金钱,不相信为他打工的人是真心帮他干事业、求发展,认为员工只有在监督和压力下才会努力工作。他们不懂这样的道理: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下,才会创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尊重。同时,建立与业绩、能力挂钩的绩效评价体系,尽可能地消除行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悬殊现象,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才会让员工,尤其是"80后"们感到工作中充满希望。
  第五,加强沟通,宣传教育必不可少。在用人以贤、人适其位的前提下,注意纠正以"钱"为唯一标准的择业心态。对于有跳槽动机的员工,要及时加强沟通,查明跳槽的真正原因,尽可能地扫清障碍。如果发现大批员工准备跳槽,一定要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加以引导。不能让负面情绪占据上风,一定要控制企业的局面,减少误解,澄清事实,适当让步,增进沟通,让"80后"员工冷静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切莫因一时一事之不忍而发生重大失误。
网站目录投稿: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