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农村  基层  文化建设  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到了新时代的重要位置。  农村文化发展  作为新时代  农村建设  的有力  支撑  ,必须紧扣十九大提出的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农村文化建设,逐步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我市通过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  变得  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丰富。  一是  按照 "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统一管理、服务群  众 "的原则,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  三县(区) 20个乡镇全部建成  综合文化活动站,设置率达 100%,  全部达到国家西部建设标准。  站舍面积达  到  300   ,单独设置率  100% ,  均设有  电子阅览室、  多功能厅、图书室、培训教室和共享工程活动室并配备相应设备  及  室外活动场地  ;全市  194个行政村均建有  基层公共  文化  活动中心  ,  补齐了文化站服务不到的地区,提升了服务半径  。  二是  实施品牌活动走进基层 ,常年 组织开展 "我为乡亲送戏来"、"三下乡"、百姓健康舞培训等活动,建立了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积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实施品牌活动走进基层 ,常年 组织开展广场文化艺术节、春节秧歌社火展演、百姓健康舞大赛、全市群众性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等活动。  全市 90%以上的乡镇、村都有群众自发成立的文艺团队活跃在各类舞台,为市民带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成为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市农村文化  现状的调研情况  来看,主要存在  以下几  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  我市  农村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阵地建设较南部地区还有差距。  201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建设规划》,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作了具体要求,即:有1间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可与党员活动室共用)、1间图书阅览室(藏书不少于1500册,可与农家书屋整合,含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个简易戏台(50平方米左右)、1个文体广场(不少于500平方米)、1套文化活动器材(含1套音响和部分乐器)、1套数字电影放映器材、1套体育健身设施(含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1套体育健身器材)。2017年,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在南部地区建设了60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重点完善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软件设施。目前我市与南部地区相比,全市314个(社区120个,村19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仍然有70%未达到"七个一"标准,差距还很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城乡发展不均衡,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的需要比较迫切。 二是  阵地建设比较完善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发挥不充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有些地方的文化站还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运行的情况不理想,人气不足,很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处于半开放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不但没有较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反而让人民群众觉得是资金浪费和阵地闲置。  三是  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队文化设备匮乏。  近年来,我市村一级文化艺术团队蓬勃发展,涉及歌舞、戏曲等多种艺术门类。其中每个村都有的 1―2支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团体,但是普遍存在活动缺乏服装、音响设备的问题,制约了团体的活动开展和水平提升 。  四是  农村的文化活动  供给  总量偏少  。  尽管我市每年开展农村送戏下乡活动近 300场次,平均每个乡镇、村一年不到两场次演出,总体服务供给还是偏少 。  五是  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  一些乡镇的文化生活活力不够。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  乡镇人员编制限制,  致使长期以来,许多乡镇文化站  站长身兼数职,没有精力开展好公共文化服务。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  一些老  文化人的逐渐老去,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三、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
  为更好的推动  我市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是  结合我市乡村振兴计划,  继续推进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  2018―2020年 )》,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 "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统一管理、提升效能、服务群众"的原则, 三年内共打造  50个村级文化阵地。2018年通过文化助力的形式,配套资金打造特色田园小镇5个,以所在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完善图书室,培训室,创作室以及文化广场和大舞台;配套资金建设美丽家园试点10个,重点结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整和文体资源,因地制宜提升服务能力,按照自治区"七个一"标准提升阵地建设水平;配套资金打造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按照自治区"七个一"标准提升阵地建设水平。 二是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围绕新  时代  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采取政策解读、专题报告、百姓论坛等多种方式,开展基层宣传教育,使群众更好地理解、支持党委和政府工作  。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歌舞、传统体育比赛等民族民俗活动,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  。  三是  组织引导开展群众文体活动。  以广场文化艺术节  、 " 我为乡亲送戏来 " 、  "舞动石嘴山-百姓健康舞培训" 等文化品牌  为载体,深入开展 "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 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引领示范活动。支持群众自办文化,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兴办读书社、书画社  、  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以及个体电影放映队等。结合 "我们的节日" 活动,在  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  ,组织开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体育健身等  文化活动  ,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四是  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采取 "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农村文化设施  实行错时开放,提高利用效率,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推出一批特色服务项目  ;  建立文图两馆分管制,以县区级文图两馆为总馆、乡镇为分  馆  、村为支馆,推进一体化服务。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通过开展流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活动,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流动服务点,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和区域文化互动交流等活动  ;  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利用文化云,  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技能培训、场馆预约等服务  ;  深入推进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通过辅导员 "包片定点"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协助乡镇、村组建文化活动团体,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和活动计划,并引导辖区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对群众文化辅导业务培训等。
  
网站目录投稿:香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