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鲁迅三闲集序言原文注释和赏析


  我的第四本杂感《而已集》的出版,算起来已在四年之前了。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编集此后的杂感。看看近几年的出版界,创作和翻译,或大题目的长论文,是还不能说它寥落的,但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却确乎很少见。我一时也说不出这所以然的原因。
  但粗粗一想,恐怕这"杂感"两个字,就使志趣高超的作者厌恶,避之惟恐不远了。有些人们,每当意在奚落我的时候,就往往称我为"杂感家",以显出在高等文人的眼中的鄙视,便是一个证据。还有,我想,有名的作家虽然未必不改换姓名,写过这一类文字,但或者不过图报私怨,再提恐或玷其令名,或者别有深心,揭穿反有妨于战斗,因此就大抵任其消灭了。
  "杂感"之于我,有些人固然看作"死症",我自己确也因此很吃过一点苦,但编集是还想编集的。只因为翻阅刊物,剪帖成书,也是一件颇觉麻烦的事,因此拖延了大半年,终于没有动过手。一月二十八日之夜,上海打起仗来了,越打越凶,终于使我们只好单身出走,书报留在火线下,一任它烧得精光,我也可以靠这"火的洗礼"之灵,洗掉了"不满于现状"的"杂感家"这一个恶谥。殊不料三月底重回旧寓,书报却丝毫也没有损,于是就东翻西觅,开手编辑起来了,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偏比平时更要照照自己的瘦削的脸,摩摩枯皱的皮肤似的。
  我先编集一九二八至二九年的文字,篇数少得很,但除了五六回在北平上海的讲演,原就没有记录外,别的也仿佛并无散失。我记得起来了,这两年正是我极少写稿,没处投稿的时期。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但我到了上海,却遇见文豪们的笔尖的围剿了,创造社,太阳社,"正人君子"们的新月社中人,都说我不好,连并不标榜文派的现在多升为作家或教授的先生们,那时的文字里,也得时常暗暗地奚落我几句,以表示他们的高明。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余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这时候,有一个从广东自云避祸逃来,而寄住在我的寓里的廖君,也终于忿忿的对我说道:"我的朋友都看不起我,不和我来往了,说我和这样的人住在一处。"
  那时候,我是成了 "这样的人" 的。自己编着的《语丝》,实乃无权,不单是有所顾忌(详见卷末《我和(语丝) 的始终》),至于别处,则我的文章一向是被"挤"才有的,而目下正在"剿",我投进去干什么呢。所以只写了很少的一点东西。
  现在我将那时所做的文字的错的和至今还有可取之处的,都收纳在这一本里。至于对手的文字呢,《鲁迅论》和《中国文艺论战》中虽然也有一些,但那都是峨冠博带的礼堂上的阳面的大文,并不足以窥见全体,我想另外搜集也是"杂感"一流的作品,编成一本,谓之《围剿集》。如果和我的这一本对比起来,不但可以增加读者的趣味,也更能明白别一面的,即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这些方法一时恐怕不会失传,去年的"左翼作家都为了卢布"说,就是老谱里面的一着。自问和文艺有些关系的青年,仿照固然可以不必,但也不妨知道知道的。
  其实呢,我自己省察,无论在小说中,在短评中,并无主张将青年来"杀,杀,杀"的痕迹,也没有怀着这样的心思。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这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或革命文艺的作品蛊惑我的,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然而此后也还为初初上阵的青年们呐喊几声,不过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这集子里所有的,大概是两年中所作的全部,只有书籍的序引,却只将觉得还有几句话可供参考之作,选录了几篇。当翻检书报时,一九二七年所写而没有编在《而已集》里的东西,也忽然发见了一点,我想,大约《夜记》是因为原想另成一书,讲演和通信是因为浅薄或不关紧要,所以那时不收在内的。
  但现在又将这编在前面,作为《而已集》的补遗了。我另有了一样想头,以为只要看一篇讲演和通信中所引的文章,便足可明白那时香港的面目。我去讲演,一共两回,第一天是《老调子已经唱完》,现在寻不到底稿了,第二天便是这《无声的中国》,粗浅平庸到这地步,而竟至于惊为"邪说",禁止在报上登载的。是这样的香港。但现在是这样的香港几乎要遍中国了。
  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汗诺夫的 《艺术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但是,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却是至今还不能完全忘却的。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之夜,编讫并记。
  【析】 1927年至1930年,正是鲁迅思想发生急剧变化和前进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里,鲁迅通过四·一二事变的现实教训,对进化论的观点已经产生了怀疑。在本文中他写道:"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到了上海之后,为了对付来自敌我两方面的攻击,鲁迅在坚毅地寻求新的思想武器,那就是他自谓的"科学底艺术论",此期,他一面战斗,一面大量搜求和阅读各种文本的苏联文艺理论著作,并动手把蒲力汗诺夫的《艺术论》译为中文。由此掌握了新的思想武器,他的思想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升华。在本文将要结束时,鲁迅说:"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 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艺术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汗诺夫的《艺术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相信进化论的偏颇。" 因此,本文最重要的内容在于,鲁迅以自述的形式,留下了自己发展变化的一条准确的轨迹,表现了他的思想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实社会阶级斗争事实的教育和科学的艺术论的启迪。这是读这篇序文所不该忽略的。
  这篇序文在写出以上观点的同时,对于那些攻击奚落鲁迅为"杂感家"的"高等文人"、"正人君子"中的"新月派"也给予嘲讽;对于创造社、太阳社中人的围攻,也加以批评。
  作为一篇序文,鲁迅自然也交待了《三闲集》编辑的缘起。但并非为了说明而说明,而是紧扣了现实的斗争,如讲去香港演讲的情况,说《无声的中国》竟然被香港当局视为"邪说","禁止在报上登载",揭露了港英当局的文化专制主义行径,然后好似淡淡一笔,带出"现在是这样的香港几乎要遍中国了"。前文看似针对1927年香港当局的,到此才显出底蕴,原来是针对写作这篇文章时的1932年的国民党的文化围 剿而言的。显示出声东击西、虚实相济的特色。
  字数:2943
  作者:张效民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522-523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网站目录投稿: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