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就是智力正常、情绪协调、心境良好,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够适应环境,有幸福感,保持人格完整。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各方面的压力随之加大,警察这一特殊群体比普通人承受更多的压力。同时心理问题也比普通人心理问题高出50%以上。 陕西省公安厅于2005年10月对603名警察进行过一次心理测试(SCl-90),其结果如下: 各因子分的阳性项目分布情况(占总人数的比数)为:躯体化31%;强迫25.4%;人际敏感36.5%;抑郁33.7%;焦虑44.9%;敌对37.8%;恐怖13.9%;偏执36.7%;精神病性20.6%。各阳性项目占总人数百分比较高的前四项依次是焦虑、敌对、偏执和人际敏感。 按不同警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0-5年警龄的民警中为76%;6-9年警龄为67.8%;10-15年警龄为63.7%;16年以上警龄为58.3%。也就是说,警龄越短,心理问题越多。 压力指数测验中,测验压力指数为2的,占被测人数的9.6%;压力指数为3的,占32.5%;压力指数为4的,占30.7%;压力指数为5的,占27.2%。可见压力指数为3-4的民警居多。 在我的心理咨询对象中,警察群体占到全部咨客的十分之一。实践中我体会,民警心理问题压力源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活压力 包括重大应急事件、小事件困扰、社会因素等。一位牺牲民警的妻子无法面对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关于父亲的质问,她对孩子说:"那下次同学再问你,你就说我爸爸出国了。"她不想也不能够把事实的真相告诉孩子,怕孩子无法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她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父爱的孩子该如何长大,于是就用谎言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完整家庭的模式。作为一个入警时间不长的民警,其实她自己也非常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寂寞、无助、孤独常常袭击着她。生活的不幸和现实的困惑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使她内心感到深深的焦虑恐惧。 其次,是家庭压力 来自配偶的压力有冲突、疾病、伤亡、性;来自子女的有升学、就业、婚恋;来自父母兄弟的有赡养、亲情冲突等。 我接触过一位派出所的民警,本来他有一个温馨的小家,漂亮的妻子是他在旅途中认识的,他们的恋爱很浪漫。这位民警家在农村,他到大城市当了民警,是他整个家庭、甚至全村的光荣。他对自己的职业非常热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可是,孩子三岁时,妻子却突然提出跟他离婚。妻子嫌他农村的家庭一直在拖累他们的小家,而他的收入又不高。更重要的是,妻子认为他不懂爱情、不懂生活,是一个工作狂,而她只是给他带儿子的保姆。 第三,就是工作压力 包括工作质量、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和工作满足感。 有位中年民警失眠一年多,内心总感到焦虑恐惧,前来找我咨询。我观察到他在与我交谈时手不停地发抖,神情紧张。他说,他上班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感到心慌,一写字手就抖,工作压力很大;孩子整天泡网吧,半夜两三点钟他还得挨个网吧找孩子;妻子下岗在家,心情也不好。通过交流,我发现他内心很自卑,根本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敢面对现实,比如儿子的问题。他告诉我,他从小被奶奶带到十岁才回到父母身边,父亲是一名脾气暴躁的军人,只要他犯一点错误,父亲就是拳脚相加,从来没有一句表扬。记忆中他从来没有被家人接纳过,因此,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没有自我的状态中,没有幸福快乐的感受。这种状态延续到了他的工作和家庭中,所以,他对待一切都是消极、被动的,孩子也在他消极的情绪中扭曲地成长着,没有自信孩子自然学习不好。 第四种压力是人际压力 诸如沟通障碍、人际关系恶化、相互责难、不合作、设陷阱、推责任、互相排挤、拉帮结派、孤立少数。 有很多来咨询的民警是因为人际关系紧张。他们对人敏感多疑,多是追求完美性人格,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不允许自己犯一点错误,所以引起焦虑、自责、抑郁,有的还有敌意情绪,不爱自己也不爱他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还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们就这样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结果生活质量不高,工作成绩不大,幸福感、成就感不足。被消极情绪笼罩,生活在不快乐当中。 这里,我想提醒民警们,面对压力要学会自我释放。自我减压、宣泄是心理释放的有效手段。给亲朋好友倾诉或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也是一种好的方式。形象地讲,就是选择一种能够将压力释放出来的自己喜欢的活动,用尽全力投入这一项活动。如果感觉委屈,哭出来也是一件好事。 另外,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也作为民警家属,我希望公安机关对年轻民警要加强职业心理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适应环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各级领导应该以人为本,关心关注民警的家庭,民警的生活,民警的情感,尽力为民警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希望公安机关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让公民对警察这一特殊职业能有更多的理解,从而爱护、尊重、理解和帮助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