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什么意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之前的事情,也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正是因为两个家族结合,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亲戚关系,丈夫这边的亲戚,妻子这边的亲戚,与这些亲戚的交往也是有一定讲究的,虽然,从血缘上来说,所有的亲戚都是自己的亲戚,但是毕竟从情感上来说,一定是有一些差别的。比如,大部分的情况下,人们会和自己的父系亲人比较亲近,来往比较多,但是和母系亲属,那些表亲则是相对来往比较少一些。在乡下,有一句民间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就是在描述这种现象,那么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表亲三千里
  表亲也就是母亲这边的亲戚,一般就是姥姥姥爷、舅舅、姨姨这些亲戚,这些还是相对比较亲的,毕竟有母亲的关系,但是等到了下一代,你的表姐表哥表弟表妹这些关系就一般了,越往后关系越淡,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在古代农村才有了"表亲三千里"的说法,意思就是说表亲如果相隔三千里以上,两家的关系就会想陌上人一样,也就几乎不会有什么来往了。当然了,这里的"三千"是虚指,并不是真的准确到三千里,指的是相对交往的距离比较远。
  堂亲五百年
  堂亲指的是父亲这边的亲戚,也就是叔叔伯伯,姑姑以及他们的后辈这些亲戚。和表亲不一样的是,堂亲就会更加亲密一点,你自己也会发现平时交往的多少父亲这边的亲戚多一点,所以在民间才会有"堂亲五百年"的说法,意思就是:父亲这边的亲戚就算是相隔五百年也会是很轻。但是明明都是亲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呢?小编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人们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古代人认为,女儿出嫁就已经成了别人家的人了,和娘家这边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还是要以夫家为重,将夫家的人看做是自己的亲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浓烈的宗族归属感,父系氏族为传承的纽带,所以孩子也是随父姓,归入父亲宗族而不是母亲宗族,而在孩子辨别亲疏关系时,自然也是将姓氏关系作为参考,自然就会觉得堂系亲属更为亲近。
  二、女子出嫁之后就是夫家的人了,在夫家生活的时间也就会更长,不是重大节日或是特殊情况一般也是不回娘家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亲这边,接触的也都是堂亲,所以天然的和堂亲的关系就会更加亲戚一点。
  三、孩子和母亲这边的亲戚关系主要的维持纽带是母亲,母亲在的时候,可能会很表亲这边有联系,时常也会随着母亲走动,但是等到母亲不在,这样的关系自然机会变淡,再到孩子的下一代就更加淡薄了。而孩子和父亲这边的亲戚关系联系的纽带是血缘,只要你们是流着相同的血液那么就是一家人。在民间就有"本家"、"自家"的称呼,本家在古时候是出嫁女子的娘家,但是后来同姓同宗者才可以称之为本家,比如说一个村有很多和你们家姓氏相同的人,虽然已经不再论亲戚关系,但是称呼上还是会说我们只一家人,是本家。并且很多在很多地方"亲戚"和"本家"是不一样的意思,所以你有时候会听见这样的对话:有人问另一个人,"你走亲戚去了啊?"那人回答:"没有走亲戚,就是去我本家去了。"这就可以看出亲戚和本家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亲"和"戚"是不用的意思,"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少。 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所以才会有"外戚"的说法,而"亲"与"戚"连用时,包括本宗与外姻。
  小编有话说:虽然人们一直都认为表亲不如堂亲亲密,但是小编觉得亲戚关系其实可以不用计较远近、亲疏,只要彼此常来常往,相处好就是好亲戚。远亲还不如近邻呢,要是堂亲之间关系不好,就连逢年过节都不走动的话,亲戚也只不过是一个表面词汇罢了,要是和表亲关系好以后也是能维持很长时间的,小编的母亲辈分就比较大,娘家的外孙女嫁到了我们老家这边,也是经常来我们家串门,关系也很不错。亲戚亲戚,就是越走才越亲。
网站目录投稿: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