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等4部门联合发布《在安徽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中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提出依托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将分3年每年培养300名乡村医生。据了解,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将采取全日制教育形式,学制3年。培养对象学习期满且达到专业毕业标准的,颁发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证书,毕业后回到定向的行政村工作。 乡村医生是农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依托高职院校培养乡村医生,确实是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供求矛盾,全面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及其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然而,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还需把好三道关。 首先,要把好定向委培学校资格关。乡村医生定向委培学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培养对象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对于委培学校的资格,必须从严审查:教师队伍业务素质要过硬,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的品质要达标,必须拥有品质相对稳定且良好的实训实践基地;办学经验要丰富,必须具备一定年限的临床医学、中医学等方面的办学经验;办学质量要好,往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社会评价都要高。 其次,要把好委培生招生入口关。就目前的全国高考来看,大凡有医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其医学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大都略高于其他专业,且侧重于招收理科生。从高等院校的招生实际看,各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一般都要求考生选考化学、生物甚至物理学科。 依托高职院校培养的乡村医生,就业去向是定向的行政村,即回家乡当村医。在大多数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考生看来,干一辈子村医并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因此,在分类考试招生时,必须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切不能因报考形势不太乐观而降格以求。 再次,要把好委培生毕业出口关。乡村医生委培生毕业后要回定向行政村独立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除了要热爱乡村医疗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外,还需达到一定标准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 因为没有就业的后顾之忧,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后可能会产生懈怠心理,学习和实训不认真。若任凭这种现象肆意蔓延,必将有违乡村医生培养的初衷。承担委培任务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毕业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培养质量,确保培养对象一毕业就能上岗"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