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少人还搞不清楚"众筹"是什么的时候,它已经开始在一些大学生中逐渐流行起来了。据报载,台湾大学的25名学生为了登山培养"领导能力",在网上发起募款活动,遭到不少网友恶评,有的质疑活动没有公益性,质问"伸手要钱跟乞丐有什么区别";有的网友则讥讽说,你们是精英,难道我们就是ATM机?大学生的众筹尝试在大陆地区同样受阻。中国人民大学一毕业生要到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于是在网上发起众筹学费,"99块和我一起念哈佛",也被很多人认为实质上是一种乞讨。 对此,笔者想说,众筹的特点之一是你情我愿。作为公众中的一员,如果能对大学生的尝试之举给予支持当然很好,即便自己不想当"ATM机",也没有必要对他们冷嘲热讽。 众筹一词是舶来语,取大众筹资之意。其特征是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等,是一种向大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如今,众筹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而且还有继续蓬勃发展之势。有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总募集资金达51亿美元,其中90%集中在欧美市场。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2025年众筹的总金额将突破960亿美元,而且亚洲地区占比将大幅成长。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让别人肯为你的倡议埋单,远比打工赚钱难得多。所以,台湾大学的教授才特意要求学生们只能通过众筹手段获得资金,并以此作为相关课程的期末考核。而此次台大的学生们众筹受到社会非议、讥讽,阻力重重,更证明了其难度绝非一般。要说服大众成功实现众筹,不但要有好的创意,还需要有能够打动大众之心的企划书,比如为什么要众筹,筹到的钱怎么用,掏钱人能得到什么回报等,都要讲明白、说清楚。众筹过程本身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不但需要很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需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荣辱不惊的品质。由此看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让大学生多尝试尝试这一新生事物,未尝不可。 至于有人认为众筹是一种实质上的乞讨行为,违背了自食其力的价值观,这显然是对众筹的概念不理解造成的。事实上,众筹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募捐,也不是纯粹的公益活动。众筹的发起人需要为出资人提供等价的服务或者回报。其本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等价交换过程。必须看到,众筹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如果对发起人的项目不感兴趣或认为不值得,不参与就是了。 不知不觉间,网络众筹成为大学生解决资金需求的一种日趋流行的渠道。对待这一新兴事物持什么样的态度,是考验我们对待大学生真实态度的一块试金石。我们的社会一直鼓励大学生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但当学生真的开始创新、尝试的时候,有些人不是热情鼓励、相助,反而要泼上几瓢冷水。其实,盲目批评大学生众筹是缺乏科学和法律依据的。对待新生事物、对待大学生的尝试,非但不应该给予嘲讽和质疑,反而应尽我们所能,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保护他们的热情和闯劲,说不定可以催生出一批令人惊喜的成果。 不过,笔者也要给大学生们提个醒,任何时候都应该遵纪守法,众筹行为也是如此。众筹之前,下点功夫研究其特点、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切不可盲目跟风,更不能滥用众筹。必须遵守契约、履行承诺,切实对出资人负起责任来,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存心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