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要双向交流,育人更需要双向交流,关心学生的情感问题,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体现及原因都有哪些? 情感是人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人的情感体现的是人的精神需要,随着人的不断成长,人的情感不断丰富并逐步走向成熟,从活跃期逐渐走向稳定期,最终积聚为情感价值观。中学生的情感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正处于精神需要的迅速增长、情感极其不稳定性和时常处于难于自控的情绪状态。下面我们依据情感的类型,归纳出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表征。 一、道德感的缺失 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中学生正值由少年向青年的过度时期,他们的人生体验但并非完全,在道德感方面,从他们身上可发现,他们具有几方面的特点:一是道德标准模糊。中学生已认识了一定的社会事物,具有初步道德认知,但他们对道德标准的认识较模糊,也就是说他们的违背道德标准行为常常是无意的。如,当他们出现不道德行为,老师或家长给予批评指正时,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其所作所为的错误;二是道德认知不全面,没有把握道德是涉及双方的情感体验。如,他们一方面要求社会给予他们尊重、权利、地位等,而另一方面他们不懂得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因此,他们在向人们讨要信任、尊重和权利的同时却丢掉了诚实、自尊、责任和义务等。三是道德观缺失。道德观是对道德行为所作出的判断和评价。中学生由于缺少社会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行为的判断和评价能力较缺失。如,家长或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关怀,而他们却视为"失去自由"。他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却生在福中不知福等。综合上述,中学生的道德标准模糊、道德认知不全面和道德观缺失。 二、理智感的缺失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中学生的理智感体现如下:一是"成人感"开始出现,而自身不成熟。一方面他们要求成人理解、信任,而不是过多的"保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另一方面,他们的自身不成熟,缺乏独立自我的各方面能力。例如,他们希望家长多信任自己、不想家长或老师管教太多、希望人们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更多地给予他们独立的权利等,但如果我们不给予他们帮助,完全放手他们,就极容易出问题或犯错误。二是情绪偏多而情感偏少。如,在做事或处中极容易凭个人喜好,极容易情绪化。三是理智感不坚定。当他们产生情绪体验时,往往时间迅速,来得较快也消退得较快,较难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如,学习兴趣广泛但欠缺专注、喜欢交往但交情难于深厚等。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理智感的缺失,在于"成人感"出现却自身条件不成熟、情绪偏多而情感偏少和理智感不坚定。 三、审美感缺失 审美感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从周围事物中获得了一定的审美认知,从而产生了审美体验,但由于体验不足出现审美感的缺失。一是只重外表不重实质。中学生由于缺乏审美经验和不善于深入思考,一般来说审美还是只重外表而不重实质。如,在人际交流中只能体验言语的甜蜜却不注重心灵美、追求形式而缺少内容等。二是审美带有浓浓的个性化。现代的中学生都喜欢凭自身的直觉进行审美,而失去美的品质。如,标新立异、突出个性和个性崇拜等。三是寻求刺激陶醉自我。如,盲目"追星"和盲目"粉丝"现象。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审美感的缺失表现为只重外表而不重实质、个性化和寻求刺激陶醉自我。 中学生情感缺失的成因分析有那些? 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情感发展 在中学生心理特点方面,一是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处于转折时期。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身体的生理成长外还有心理成长,而身体的成长与心理的成长并非同步,心理成长往往滞后,而情感又是心理成长到达一定成熟程度的反映,人的情感发展从社会认知开始、经历了不断反复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了较为稳固的情感。对于中学生而言,随着他们身心的不断成长发育,他们从社会认知中获得了各种心理体验,产生了与其成长阶段相符的情感特征,这是他们情感成熟必须经由的过程。例如,"成人感",希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他们要求成人理解、信任,而不是过多的"保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正是因为他们身体各方面已接近成人,他们从社会活动中认识到成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从而产生了"成人感"的心理需要。二是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而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对滞后。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有自我认识(如自己对自己的知觉观察、思考、想像、判断、分析评价等)、自我体验(如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肯定、喜爱、尊重的情况等)、自我控制(如自我动机、自我理想、自我监督、自我塑造、自我克制等)。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认识开始由原来的"领着走"发展为"我要走",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对滞后,他们一方面开始要求别人,而另一方面却缺少自己控制的能力。这是导致中学生道德感和理智感缺失的自身因素。 二、生活体验与情感的形成 人的情感形成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人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增进的,成长经历影响情感的形成。有如平常所说的"穷孩子早当家",就是其特定的成长经历锻炼了他们,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较好的锻炼,炼就出独立、坚强和吃苦耐劳的个性。对于中学生而言,一是他们所经历的人生较为肤浅,他们的情感也比较脆弱。少年时代的天真烂漫,到青年时代的多愁善感,随着人生的成长,生活越来越繁杂,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总会有挫折,人生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中成长的,不可永远成功没有失败。而他们没有更多体验生活的经历,他们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他们会因为得到成功而沾沾自喜,会因为失败而抬不起头,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 三、教育作用与情感的培养 一是教育增加了人的见识,使人明白事理,产生了理智感。二是教育充实了人的思想内涵,丰富了人的情感。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接受了一定的教育,从知、情、意各个不同层面受到感化,他们基本明白一定的事理,产生对某些事物的情感、形成了个体的情感意志。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情感培育不足。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爱"较多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较少关心。在学校教育教育方面,由于教育的功利化倾向,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造成教师和学生心理压力,而缺少内心上的关心爱护和情感培养。 上述就是本站针对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体现及原因介绍的内容,希望广大老师和中学生都可以了解到这些相关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所以说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