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四合院有些售价都已经过亿了,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其历史文化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构成和文化底蕴。 早在 3000 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是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当时的四合院与现在的还有很大不同,如今北京四合院的雏形出现于元代,到明清时期逐渐完善,成为大家现在知道的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基本格局是一个院子四周有建筑,从四面将庭院合为在中央,因此取名为四合院,又称四合房。不同地方的四合院都有各自的特色,尤以北京的四合院最为出名。 四合院可大可小,小一点就是平常百姓的住所,大一些就是官邸人家,紫禁城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哦。 1、进 进是中国古代院落的基本单位,表示纵向的连接关系。根据院落的数量,四合院可以分为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五进院落……以此类推。 一进院落为口字型,二进院落为日字型,三进院落为目字型,四进和五进嘛……都是稀世珍宝了。 二进院落及以上都是比较有地位的人家才会有的,但是其中最完整、最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是三进院落。 2、大门 大门,又称街门,一般设在东南角,取「紫气东来」之意;还有种说法是占据八卦中的巽位,即风位,可以让温暖的东南风吹进来,阻隔西北风,寓意吉祥平安。 根据等级制度划分,大门又分为为王府大门、广梁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等,到清朝中后期,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民间又出现了中西合璧式的门。 (1)王府大门 王府大门用于王府之家,亲王府大门为五间,开启三间,大门门钉有 63 颗;郡王府大门为三间,开启中间一间,有 45 颗门钉。 (2)广梁大门 广梁大门用于有一定官品的人家,大门设于中柱,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因房梁全部暴露在外,故此得名。 (3)金柱大门 金柱大门也用于官宦人家,大门设于金柱上,门前空间比广梁大门小。 (4)蛮子门 蛮子门是一般人家使用的,大门设于屋前檐柱上,相传为多南方商人使用,门前没有空间,以此杜绝偷盗行为;古时候北方人多称南方商人为蛮子,因此而得名。 (5)如意门 如意门规模略小于前者,门簪上多有如意二字;檐柱旁边砌一面墙,大门就安装在这面墙上。 (6)随墙门 随墙门,即直接在墙上开门洞。 3、影壁 进大门后一般会看到影壁,影壁由砖砌成,起到遮挡视线、美化的作用。 影壁有的镶嵌在东厢房的山墙上,叫座山影壁: 规格高一些的院落则采用独立影壁: 土豪人家的影壁也会设置在街道上正对大门的位置: 4、倒座房 倒座房是四合院中最靠近南边的房子,位于第一进院落。门窗都向北,临街的一边不开窗,基本作为下人的住处;有时私塾也设置在倒座房,一般在东边。 5、垂花门 垂花门是连接第一进院和第二进院的一扇门,穿过这扇门,就进入了第二进院。古时候说闺中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中二门就是这个垂花门。 垂花门,一般是整个四合院中最漂亮的一扇门,它的外檐柱悬在中门的横柱上,不用落地,称为垂柱;垂柱的底端有一垂珠,通常雕刻为各种花瓣形式,称为垂花柱,垂花门也因此而得名; 一殿一卷式是垂花门最常采用的形式,门外是清水脊式,门内为卷棚式。垂花门分为两道,一道是在中柱位置上,昼开夜关;另一道是屏门,在内檐柱位置上,平时关闭,以来隔绝内院的视线。内檐柱与中柱在垂花门两侧形成空间,供人行走。 6、正房 正房与垂花门相对,位于整个四合院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是一家之主的居所,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称为中堂,也称明间,左右分别为卧室和书房;大一些的四合院正房会达到五到七间。 7、耳房 正房两侧就是耳房,高度低于正房,大一些的耳房可能会有四间,一般作为仓库使用; 8、东西厢房 东西两侧设有东西厢房,这里是儿孙的住所。在北京,以东厢房为尊、西厢房为卑,长子长媳会住在东厢房; 9、抄手游廊 第二进院的周围是有屋顶的走廊相连,这就是抄手游廊,供雨雪天走,因形状像人踹手的动作而得名。 抄手游廊从垂花门两侧伸出,将东西厢房和正房连接起来,合围成第二进院落。 10、后罩房 古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是深,越是不得窥探,说的就是这个第三进院。 第三进院位于整个四合院的最北段,通过耳房两旁的小道与前面的院子相连,建有一排后罩房。后罩房朝向与正房一致,作为女眷的住所,数量与倒座房一致。它的高度以及建设质量都低于正房和东西厢房。 看了这些解说,是不是觉得自己以前的四合院都白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