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不少学校为了让教师在假期能充足电,会开列书单,并要求其撰写学习反思,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但常常事与愿违,这些做法很容易遭到教师的默默抵抗,不少教师就是应付一下。 良好的初衷会遭遇如此尴尬的局面,这与管理者没有弄清楚教师生活常态有很大关系。 多数教师喜欢过一种平淡的生活,不为功名,不为金钱,只为一颗对孩子负责的良心。于是,按时上下班,认真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课下辅导。 而随着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教师不读书、不充电,照样能过上比较体面、舒适的生活。有教师说:"有了常规的标准、规范和上级、专家的指示、理论,我没有必要把自己从大多数教师中孤立出来,强迫自己去读书。"这种由外在力量左右的教师生活,久而久之,就演化为教师们共有的心态,变成众多教师向往的一种平淡生活。 教师甘愿过平淡生活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似乎无可厚非。但是,我却不认同这样的教师生活。 因为教师为了顺应大众崇尚的所谓的"平淡生活",其生命功能慢慢蜕化,离真正意义上的平淡生活越来越远,自己却浑然不知。 我赞同张国庆老师《不爱阅读源于生命主体被边缘》一文的观点:"生命的本质在于成长,在于不断突破自己的生命经验,在于让我们有思想地活着。许多教师如此烦躁、自卑、痛苦、绝望,整天生活在怨恨、叹息、烦恼之中,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的真相。" 教师生命的真相必须有读书的生活,有独一无二的生命行走方式,有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有生命主体的心灵解放。当下教育的真正问题在于教师生活没有回归到生命的主体上,缺失信仰,不能为自己确立生活的目标与方向;缺失承担,缺失对社会、历史、民族的承担,缺失对学术和自我生命的承担。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谈谈"民国那些人"》的序言中写道:"那一代人,无论做学问、讲课、做事情,都是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的,学问、工作,都不是外在于他的,而是和自我生命融为一体的。这样,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使他自身的生命不断获得新生和升华,从中体会、体验到自我生命的意义、价值和欢乐。" 而这,需要的是独立、自由与创造精神。这三种精神,绝不可能由外在控制力来实现,靠的是自己的自觉和生命的内在需求。 教师首先要把心思用在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自己的生活上,再顺应本质,主动承担,那么,读书、研究、改革、创新等元素就会透入到教师的生活中。 而当管理者明白了上述道理,就不会费尽心思驱动老师们读书和学习。教育期待读书和学习成为每位教师的生命自觉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