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8日,67岁的荣智健在辞职函的右下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或许,这是荣智健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次签名。荣智健痛苦的不是因为失去中信泰富董事长的职位,也不是因为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也不是他有可能面临的牢狱之灾,而是百多年的荣氏家族商业神话有可能在他的签名下走向终结。 有人用动情而且诗意的语言这样描述:"他应当不是眷恋这个位置,而是搁置不下一个跨国财团的兴衰与一位华人企业家的挫败伤感。那标志性的满头白发,透视出了近半个世纪的商海浮影,荣与辱,即在转瞬之间。"或许,荣智健会成为荣氏家族商业发展史上最大的罪人,是华商发展史上最大的罪人,甚至是当代中国发展史上的最大罪人。因为他最有可能成为李嘉诚家族、王永庆家族、霍英东家族、李兆基家族等华商翘楚们的标杆,以挑战"富不过三代"的商业魔咒;他有可能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史上"资本改造、资本共生、资本嬗变"的"红色经典",不仅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有着强大的说服力,然而却在即将成为华商骄傲纪录和民族成功典范之际瞬间颠覆。 可以想象,荣智健在写辞职信时,心里是非常颤栗的,这种颤栗让所有华商们的心也随之颤栗:"商业罪案调查科根据搜查令要公司及董事提供资料,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本人觉得退位让贤,对公司最为有利。"半世纪的商海生涯,"退位让贤"的辞职信,包含着荣智健多少的无奈、多少的伤痛。但现实已经容不得他自己选择了,北京大股东中信集团在作出选择,公司董事会在作出选择,外界的各种评论和言说也在作出选择。尽管在3月25日,荣智健在业绩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还用带着上海味的普通话说道:"是否继续担任董事长、或者是否辞职,还是由董事局来决定吧。关于退休之后做什么,我还没有想过,我的爱好很多,我喜欢打猎、钓鱼、拍照片,也喜欢打球,现在没办法回答。" 没有考虑退休的言语还在耳畔,4月8日公司召开的临时董事会就通过了其卸任的请求。有着显赫家世与传奇经历的荣智健,不得不告别他一手打造出来的中信泰富帝国。与荣智健一起黯然谢幕的,还有与荣智健并肩战斗了20年的公司董事总经理范鸿龄。 范鸿龄在辞职函中也表现出与荣智健的惺惺相惜。因为两人在1990年创立中信泰富集团,一同见证了中信泰富的成长。范鸿龄写道:"本人对荣智健先生已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深表遗撼。本人能与荣先生合作超过二十年深感荣幸,此段时间在本人职业生涯中极为难忘。对荣先生给予本人机会参与创立中信泰富集团铭感于心。因此,本人深信在荣先生请辞的同时,亦是本人辞任董事总经理的适当时间,并应于同日生效。" 中信泰富在8日发布的公告中,对荣智健和范鸿龄这两位创始人的功绩做了充分肯定。公告表示,荣智健与范鸿龄于199。年创立中信泰富,两人为中信泰富早年奠下基石,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在两人的领导下,中信泰富已发展为一所颇具规模的公司。董事会对荣智健与范鸿龄"多年来为公司作出的宝贵贡献及卓越领导深表谢意及给予高度赞扬"。 然而,这一切都无助荣智健的无奈、失落与痛苦,更无奈的可能是,面对仍还处在漩涡当中,没有完全了结的中信泰富,他不知道还能够为它做些什么? 人们关注荣智健,远远超过了关注中信泰富。荣智健,这位红色资本家的后代,这位中国的首富、福布斯连续上榜的富翁,一直被神圣的光环缠绕,却注定成为百年荣氏商业王朝的痛,世界华商翘楚的痛,中华民族工业的痛。 商界奇才的掘金之旅 荣智健的掘金之旅是从1978年跨入香港开始的。 第一旅程:创办爱卡电子厂。荣智健的起步之旅也是从他熟悉的家族企业开始。荣家在香港有一些资产,大都是些纺织厂的股份,例如九纱厂、南洋纱厂等。这些纱厂的股份三十年没动过股息,因而积下一笔钱。在此之前,毕业于麻省理工的荣智健的堂兄荣智鑫,通过代理美国烟草已是身家过亿的商人。1978年,荣智健凭着这笔本钱,与堂弟荣智金和荣智谦合资在新界大埔开办了爱卡(Elcap)电子厂,最初产品包括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玩具等,后来转以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存储器为主。 "初时,我占股本的三分之一,后来工厂赚了钱,我把个人分到的利润再投资进去,股权增到60%。"至1982年,美国一家公司看中爱卡电子工厂,以12∞万美元的不菲价格进行收购,荣智健分得720万美元,这是他当年投资的56倍之多。 第二旅程:创办CADI公司。"作为—个生意人,我当年最大的成功不是爱卡,而是1982年用从爱卡赚的钱在美国搞的一项创业投资。"荣智健在美国,找到表妹唐芙生——五姑父唐熊源的女儿,唐芙生那时在最火的王安电脑公司任副总裁。在她的介绍下,荣智健认识了在微软工作的林铭博士和米歇尔·弗尤尔,他们在美国电脑业享有盛名。 一次在闲聊中,林铭和米歇尔·弗尤尔谈起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荣智健对此很感兴趣,并提议三人开办一个这样的公司。随后,他们从微软挖了几个高级工程师,在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创办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简称CADI)。最初投资200万美元,荣智健出资120万美元,占60%。三人的分工是:软件开发和产品生产由林铭和米歇尔·弗尤尔负责,荣智健则去开拓香港和内地市场。 1983年1月,荣智健重返香港,这时的香港恰好是电脑业发展的黄金季节,CADI产品的销售见好。CAD创建还不到一年,就引起了美国另一家电脑设计硬件厂商的关注,其老板蒙特亲自前来拜访荣智健,言明有意八股,荣智健最终同意其购买28%的股份。 在蒙特入股不到半年之际,荣智健和林铭又找到他,提议将两家公司合并以挂牌上市,最后如愿以偿达成协议。1984年,合并后的公司成功上市,股价一路狂涨,荣智健见好就收,适时抛出所持股票,套现所得4800万美元(约3.74亿港元),加上两年前售出爱卡获利的5000多万港元,其个人资产已超过4亿港元。 短短6年时间,荣智健将初始投资100万港元变为4亿港元,增值400余倍,荣智健财富的增值速度像是搭乘了火箭。"荣智健的成功,固然得益于家族传承和世交帮衬,但更重要的是依赖自身的财技,依循游戏规则",有评论这样说。 第三旅程:加盟中信香港。中信香港集团董事、曾任荣毅仁秘书的庄寿仓先生回忆,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的想法是与重组中信同步进行的。那时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尚未公开,"九七"回归一事还未提到日程,荣毅仁早已敏感地意识到香港是块极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窗口。据庄寿仓回忆,那时,荣毅仁与吴志超、吴光汉、王军和叶选基等人几次赴港,与香港新华分社领导商谈。荣毅仁每天都要有五六次的会见,与各界华商名流交谈。"首届董事会聘请的港澳董事李嘉诚、霍英东、马万祺先生和 已故的何贤、王宽诚先生,都是那时商定的。" 从形式上讲,1980年2月已确立了"中信香港"的基本模式,但正如庄寿仓所言,中信香港真正在香港有所作为,还是在1986年底、1987年初。"香港一岛之地,华洋杂居,已有百年殖民地历史,但系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故必须有熟悉本地情况、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善于运作的人才主持,才能用好这块金字招牌。" 1987年2月,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受聘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提出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由他选用人才,第二是授予他相当权力,无须事事请示。荣智健得到的首拨资金为2.9亿港元。他的得力助手、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出自名门,为宁波"天一阁"创办人范钦的后代,后被香港特首曾荫权任命为香港行政会议的八位新成员之一。 第一役:收购国泰航空。香港国泰航空是老牌的英资公司,当时世界航运业普遍低迷,香港航空业也不景气,荣智健决意收购。他说"我们分析了差不多6个月,觉得国泰的盈利前景看好,经营完善,而且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北京总公司汇报,不到5天就得到批准。"国务院为此特批了8亿人民币的贷款作为运作资金。1987年2月,中信香港以23亿港元购入了国泰航空的12.5%的股权,这是中信香港首项大投资。 第二役:收购港龙航空。上个世纪80年代,在香港中资机构基本未涉足公用事业,荣智健于是将投资重点放在公用事业上,因其"既利于香港安定繁荣,又有盈利价值"。1990年,荣智健先是以5亿港元收购了港龙航空公司的46.3%的股权,成为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又以100亿港元的高价收购香港电讯20%的股权,成为这家当时香港股票市场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第四旅程:组建中信泰富。经过一系列大收购,中信香港总资产接近200亿港元,成为中资公司中的航空母舰。但中信香港的并购资金主要来自借贷,在相当程度上透支的是政府的信用。在荣毅仁的老朋友、时任中信董事的李嘉诚指导下,荣智健选定了泰富发展。1990年1月,中信香港向泰富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经过一系列运营,中信香港如愿成为泰富第一大股东,拥有49%股权。荣智健成为"中信泰富"的董事局主席。 荣智健收购恒昌成为香港收购史上最大一宗交易。创立于1946年的大昌行,是香港著名的贸易企业,从贸易公司起家,后来涉及拆船、航运、汽车销售等多项业务,是东南亚及香港市场最重要的华商贸易行之一,其控股公司为恒昌企业。 恒昌的3位创办股东均为香港早期的商界名人,即恒生银行前董事长何善衡、何添及梁球琚。恒昌当时资产值高达83亿港元。在1991年,何善衡由于年迈,后辈中也没有可以传承其衣钵的人选,遂传出变卖资产的"流言"。于是由恒生银行首任主席林炳炎家族牵头,与郑裕彤的周大福企业及现时北海集团主席徐展堂,合共以约56亿港元向何善衡提出收购恒昌。李嘉诚再次发威,联合郑裕彤、郭鹤年,以中信泰富为核心组建财团——GreatStyle,以69.4亿港元购得恒昌97.12%的股权。其中中信泰宫占36%,荣智健个人另外认购了6%(代价为4.2亿港元)。收购完成后,中信泰富用恒昌持有的现金派息,使后者市值大减。1992年1月,中信泰富又以通过增发从股市上圈来的25亿港元,收购李、郑、郭三富豪手里的恒昌权益,将整个恒昌纳入囊中。 荣智健以高超的高尔夫球技而闻名香港华人圈。而全资收购恒昌行,也是凭借了荣智健在高尔夫球场与李嘉诚的一次洽谈。据说香港商界传闻,荣智健收购恒昌之前,买下泰富并经过资本运作上市成功的过程,均受惠于李嘉诚的帮助和指导。 《荣智健传》中提到,当某次高尔夫球场上荣智健与李嘉诚对杆时,有些开玩笑地说:"如果球进洞了,我就买下恒昌行。"身为荣毅仁好友的李嘉诚由此顺水推舟、成人之美,主动出让了恒昌的股份,并动员郑裕彤等其余股东让出股份,成就荣智健的收购。 在这次收购中,荣智健个人购入6%的恒昌股票。对此,荣智健有过一段表白:"你不能要我不投资,我已协助香港中信公司把资产从2.5亿增加差不多250亿港元(注:1992年),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资产翻一番、翻几番?但我有一条界线:应该是国家的钱,就属于国家,我不赚。" 2003年3月3日,荣智健挤进大陆航空业。中国最大货运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亮相。这家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国货航运)是国内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拥有16年航空投资经验的中信泰富迈出了参股内地航空业的第一步。 荣智健表示,他绝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9·11"之后,全球航空业持续低迷,并购成本大为降低;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骤然放开,拥有国泰航空和港龙航空部分股权的中信泰富开始构建其庞大的东亚航空版图。新成立的国货航运注册地点为北京市顺义空港工业区。投资方面,国航以]5机、发动机、库房等资产出资,中信泰富和首都机场集团均以现金出资,持股比例分别为国航51%、中信泰富25%、首都机场24%。按照计算,中信泰富将拿出整整5亿元人民币。 1994年5月号的Asia.nc的地区商业杂志评选1993年亚洲"50项最顶级的交易"中,中信泰富的三项交易分别名列第1、第32和第46位。 凭借着中信集团在政府方面的背景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中信泰富的版图急剧扩大,已发展成为香港一家以基本建设、航空、地产、贸易及分销为主导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发电方面:1998年其参股企业的总装机容量近1万兆瓦;基础设施方面:香港东区和西区的海底隧道、上海三桥二隧、重庆长江大桥、无锡自来水厂等;民航方面:控制国泰、港龙两家航空公司及香港空运货站;贸易方面大昌行传统强项汽车及食品分销在香港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房地产开发方面:愉景湾、洪水桥、又一城、中信大厦等项目及大片土地储备。 加入WTO后,中信泰宫的外资身份使其试图进入国家固网业务的努力无功而返,不得不以保本价出让全国光纤网"奔腾一号"80%权益,中信泰富股价在一日之内重挫9.44%。2006年中报披露,出售处于亏损状态的吉林电厂60%权益。航空方面,中信泰富亦呈战略退缩态势。2006年6月,在国泰、港龙两家航空公司重组中,泰富将其在国泰的股权从25.4%降到17.5%,同时出售所持的28.5%港龙权益,总套现额逾50亿港元。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家电、汽车等行业对特种钢的需求不断增加。特种钢冶炼的资金、技术门槛极高,行业增长空间及边际利润与普通钢不可同日而语。中信泰富以惯用的大手笔并购, 迅速树立了行业龙头地位。1993年,中信泰富开始涉足的特种钢铁业务并逐渐成为新的主业。 2004年1月,中信泰富间接取得大冶特钢9.4%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最终持有大冶特钢58.13%的股权。2005年6月,石家庄钢厂80%股权在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中信泰富又以12.82亿元得手。至此,中信泰富特钢产业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一。 从蚊子变成大象,中信泰富的成功固然有中信集团的支持与荣氏家族的大陆与香港的深厚背景,但无可否认的是荣智健的商业智慧。"对于个人来说,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荣智健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这样说。他也承认,如果不受父亲身世的影响,假如没有新中国的背景,或缺乏他人的援助,他后来在香港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最起码,不会有今天那么大的规模。 然而,在国泰航空中一战成名的荣智健,在"澳元门"中却~败涂地。蚊子变大象,不仅是形体的变大,而在于其本质基因的变化,或许荣智健还没有完全明白这一点。 告别者的骄傲与失败 时间:2009年3月25日下午3时30分 地点:香港太古广场会议中心 "这次是不是中信泰富有史以来第一次亏损?"一位记者认真地问道。 "是的,是第一次亏损。"荣智健答道。 此话落地,瞬间静谧。因为人们深知,这已不是荣智健的骄傲,而是荣智健的失败。 媒体将此归结为荣智健一次黯然神伤的亮相。满头华发、一口沪腔,时任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荣智健再一次身披战袍,与时任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的范鸿龄、财务董事莫伟龙、副董事总经理李松兴一起,出席中信泰富业绩发布会。 也许,荣智健已知这是他最后一次为总资产达1391亿港元的中信泰富发布业绩。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除范鸿龄偶有一两句补充外,几乎是荣智健独挡局面。面对媒体无穷尽的质疑和追问,荣智健没有迂回,没有玩耍文字,仍然从容地描绘了中信泰富的格局以及可期的未来图景。 记者:中信泰富因为外汇合约亏损了100多亿,母公司有没有要求你提早退休?或者你本人在经过几个月、半年之后的考虑后,会不会因此事辞职呢? 荣智健:我还是不是董事长,会不会辞职,我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由谁来决定呢,由董事局和董事来决定。 记者:去年公司出了澳元合同亏损的情况,(香港)证监会有一些调查,然后公司的17位董事也接受调查。现在调查有没有结果可以公布给媒体和股东呢?有没有时间表? 荣智健:对不起,还没有。这个会由证监会来调查。没有时间表,我也没有时间表,时间不是由我们来控制的,是由证监会来控制的。最要紧的是证监会对我们的调查结果。 记者:因为你们是上市公司,如果外部对你们审计的话,那么调查材料是不是也应该提供给股东呢? 荣智健:我想内部的审计跟整个审计是结合起来的,因为我们还是以证监会的调查为主。 记者:如果说证监会的调查没有一个时间表,那么,是不是说我们永远都得不到一个答案呢? 荣智健: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你。到底调查什么时候会结束我没办法回答你。 记者:假设过几年您退休的话,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荣智健:有关退休的问题,我想现在还没有想,等想好了回答你。因为我的爱好很多,钓鱼、拍照、打球等等,所以现在这个没法回答你。 记者:到去年年底的时候,你们的澳元与人民币还没有平仓的合约大概还剩下多少呢?因为国资委出了一个通知,说要尽快清理违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你们有没有改变在这方面最初的策略呢? 荣智健:这个情况是这样,我们澳元的情况,有差不多60亿澳元左右都给北京(中信集团)去了,而且包括所有的160亿港元亏损,大部分我们已经全部打掉了,剩下的我们手里还有30亿澳元,我们要把这30亿澳元转到澳洲去,已经转了仃亿澳元,还有13亿澳元没有转,就是把原来两年合约变成四年的合约。我们现在还有42亿人民币合约,我们并不担心人民币合约的问题。因为我们在内地投资比较少。 记者:如果澳元有1%的波动,中信泰富会赚或者会亏损多少? 荣智健:这个问题好难回答,这些没法预料。之前说了,17亿澳元我们已经转了,剩下的13亿澳元我们会一路一路慢慢地走下去。 记者:中信泰富会不会再做Accumulatop、再做对冲呢? 荣智健:为什么我们以前会做AccumuIator,我现在不做解释,中信泰富A以来的规定就是不做投机。 记者:您刚才提到今年中信泰富会扭亏为盈,您所说的盈利是已经包括了相关的外汇合约影响吗? 荣智健:今年我们有个预算,我们的预算是今年应当有盈利,但盈利是多少呢?我想现在不是适当的时候来讲,但是,这个盈利是把我们的外汇业务算进去了。 记者:还有一个就是你们的融资需要,融资渠道怎么样?是否通过供股等方式去融资? 荣智健:其实,从现在来讲,我们的情况还比较正常,到明年,我们的资金(负债)大部分都是长期的,大部分都是3年、5年、7年以上。明年我们大概有50~60亿(到期),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况。根据是我们的业务铁矿、特钢、地产,情况都有所改善。 记者:您刚才提到关于融资规模的问题,大概50、60亿(荣智健:60亿左右)的样子,融资渠道会不会和很多上市公司一样,倾向于发债?是不是最多金额就是60亿左右呢?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母公司是不是也有考虑把母公司的资产注入到中信泰富里面去,考虑的是哪一方面? 荣智健:关于60亿融资采取什么渠道,这个现在我没办法回答你。关于母公司会不会注入新的东西,母公司还没有跟我商量过这个可题,我没有办法回答你,等有了确切的项目和确切的东西之后我会及时地报告给大家。 记者:你们的经营亏损有多少? 荣智健:2008年上半年,特钢的盈利大概是23亿,从下半年开始我们年终的盈利大概是^7亿左右。在这里我想讲一点,从7月到9月,我们的盈利还是很好的。但是,到10月、11月、12月就直线下降,情况不是太好了。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中国钢的市场销量。还有一个情况,大概11亿矿砂的亏损,因为原料买的比较贵。 记者:存货大概有多少呢? 荣智健:大概6~7亿左右。 记者:今年能不能扭亏为盈呢? 荣智健:去年(主业)也没有亏,我想今年还是会盈,不过盈多少是个问题。 记者:2009年澳洲业务对中信泰富的盈利影响大吗?盈利情况怎么样?外汇投资亏损让很多投资者丧失了信心,是否能挽回他们对中信泰富的投资信心呢? 荣智健:2009年的拨备,我认为澳 洲的影响是很小的一个,因为澳洲的情况我们去年大部分已经拨备掉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主要还是正常的盈利。钢厂与电厂的盈利方面,钢厂是根据国内的需要,电厂是根据煤价的涨跌,航空是根据燃料的费用等等,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很难回答你具体盈利情况怎么样,现在没办法回答你。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挽回投资者信心的问题,当然,在出了这件事情之后,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不利的影响。但是,这方面我以前也讲过,虽然我们中信(泰富)发生了外汇这样的事情,这是个差错。但是,作为我们来讲,我们的基本实业没有动,基本的资产还是很好的,包括我们的特钢、地产、矿山等等,都还是很好的,所以在这方面我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并不影响资产的运作,应该是这样。 记者:澳大利亚铁矿石的项目,它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如果现在投产的话,是否会发生很大的亏损?刚才您也讲了未来还有需要偿还的债务,能不能详细说一下偿还的金额?还有去年的分红总共是多少? 荣智健:关于澳大利亚今年以后的项目、成本是多少,我很难回答你。第二个就是债务问题,这个我并不担心,正常情况下我们也有融资需要,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考虑过供股,当然,借钱有很多种方法,我们不排除这种方法。2007年的分红我不记得是多少了,2008年我们是零。 记者:中信集团的注资行为帮中信泰富暂时渡过了一个难关,那以后在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里有没有一个可能性,就是说,把你们的业务注入或者集团业务注入到中信泰富?因为你们有些业务模块是相同的。此外,你们负债率大约是44%左右,等80亿融资完成之后,负债率大概会下降多少? 荣智健:我们肯定会好好配合,朝最有利于公司的方向发展。 关于债务的问题,我们现在负债是44%,有35亿美金我们是20年(25年)债务,假设这个债务我们算在一起,现在我们一直在减债,铁矿大概有50%,还有—部分会转让出去,20%正在转让给MCC(中>台),还有30%有很多的厂家在跟我谈,商量转让资产。当这个50%也转让出去之后,债务就根本不在我们账面上了,算在我们账面上的话,也是25年的债务。 记者:你们上海地产项目中2009年有可能准备出售的,会不会因为现在内地地产市场低迷而推迟项目的预售期呢?还有就是2009年的派息计划有没有改变? 荣智健:有买有卖,有时机会多买点,有时会不卖,会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现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地产项目会加快做,只不过对有些地方我们会放慢一点做,比如,四川等地因为施工有困难,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放慢一点。大部分我们都会正常的经营,像无锡、扬州等。2009年的派息计划我们现在还没有决定。 记者:中信泰富此前是以航空为主,现在中信泰富转型做特种钢,做矿产项目,在转型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你们的转型还没有完成,中信集团对你们的股权已经上升到57%了,集团对你们的转型策略是不是会有所影响? 荣智健:你问的问题可能太老了。至于经济形势对我们特钢、煤价、地产等的影响,我想说的是,煤价的涨跌不是由我们来决定的,地产的发展,开始我们是在香港,之后我们在内地发展,主要是在上海,在江浙一带发展。 记者:中信泰富的很多投资都是与内地一些基础建设相关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对公司的项目会有帮助吗?还有就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马上就要推出钢材的期贷交易,中信泰富是做特钢的,会不会考虑也会参与其中呢? 荣智健: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第一,用电的需要量就要增加,这肯定对电厂是有帮助的,因为现在煤价在跌;第二,我们在钢铁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铁路发展等方面,对我们特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至于上海期交所的有关问题,我就没有办法回答你了。 记者:这次是不是中信泰富有史以来第一次的亏损?您刚刚很有信心地说2009年会有盈利,那是哪几方面会带来盈利呢?您刚才有提到,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中国特钢的需求已经下滑的比较厉害了,中国内地房地产形势还是没有真正的好转,您怎么就那么有信心呢?还有就是中信泰富2008年的利息支出比2007年多了很多,差不多10亿多,而且因为这次外汇亏损令银行对你们的利息(加息)有影响? 荣智健:是第一次亏损(沉静片刻)。中国内地强调保8,这对于我们公司的特钢、房地产等业务是有帮助的,所以我对盈利是有信心的,但是盈利多少还不太清楚。2008年不是银行加我们息,我们大部分都是长期3~5年以上,不是临时加减的。 记者:外汇亏损事件后,你们公司会有什么安排,另外今年售楼的情况? 荣智健:我们公司的外汇对冲业务,是在不投机的原则之下(做的),所以不影响我们的投资。2009年我们的现金流量是最合适的,地产的预售方案在无锡、宁波等地都可以出,至于有多少可以套现,现在我没有办法回答你这个问题。 尽管这样的谢幕是荣智健无法预见的,也是其心中最不甘愿的,但他非常清楚,他已别无选择。作为中信集团一艘海外非金融业务的快艇,中信泰富一向以红筹之星的姿态为业界熟知。中信泰富成立19年,他开创的"荣智健时代"已经结束,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拥有一个体面的谢幕,将荣氏家族勇于承担责任的君子之风留给社会。 市场,对中信泰富未来投正面一票 4月8日,就在荣智健谢幕的同时,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了中信泰富董事长兼总经理。 推进这一事态出现的,是4月3日香港商业犯罪调查科对中信泰富在香港总部的搜查。这天下午5时左右,一辆小型车驶入中信泰富在香港金钟的办事处,两名警方商业犯罪调查科工作人员以手推车载着两箱物品进入停车场,其后车子载书箱离开。约1个小时后,又有数名佩戴证件的人士进入电梯大堂,并取出多个胶箱,还有一些纸皮箱。 此次警介入,标志着中信泰富事件骤然升级,公司董事若证实存在违规行为,将有可能面临监禁。 对于调查的内容,中信泰富发表的声明显示,商罪科根据一项搜查令,要求该公司就2007年及20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以及由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3月16日期间的若干资料进行提供,以调查是否有下列的违规行为,包括公司董事作出虚假陈述及普通法提及的串谋欺诈。 根据香港法例第115章42条《虚假陈述、伪造文件、使用及管有伪造文件》,任何人作出或安排作出明知为伪造或自己亦不信真确的陈述或申述,即属违法,最高可处监禁14年而串谋欺诈的最高刑罚同样可处监禁14年。 此外,有法律界人士援引《盗窃罪条例》21条的规定指出,公司董事就其公司事务,发表可能是误导、虚假或欺骗的书面陈述或账目即属于犯罪,根据 公诉程序定罪后,可判决监禁10年。 此前媒体曾报道,2008年9月7日,中信泰富董事会已获悉该公司投资外汇期权交易,酿成百亿亏损,却在9月9日的份公函中称,"公司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没有出现重大不利改变"。直到2008年10月20日,该公司才正式对外公布利空消息,称因炒外汇巨额亏损,公司产生155亿元的亏损。 事件发生后,该公司内部治理受到广泛批评,中信泰富17名董事接受调查,包括荣智健目前仍等待香港证监会的调查结果。 香港一些证券专家预测,由于香港警方高调的行动,中信泰富4月9日即使复牌,也很可能是股价大跳水,停牌前它的股价是9.47港元。专家预测很可能会跌到7块多才稳定。不过有趣的是,4月9日中信泰富一开盘,虽然急差了一下,然后就猛涨,最后股价是以上涨了12.14%,也就是10.62港元收盘的。 市场是无情的,市场也是客观的,至少从4月9日的市场反映看,多数人还是对中信泰富的未来投了正面一票。这一票与其说投给了中信泰富,还不如说投给了中信泰富的理1生和北京的支持。 曾有人士指出,荣智健对于这次公司犯下严重错误连累小股东深感歉意,但他无意在这个时候辞去主席一职,也无意在市道低迷下贱卖资产。他也曾对身边人说,在这个艰难时刻,除非董事局一致决定要他离开,否则他不会这个时候请辞。原因是他把中信泰富做起来,"像把一个沙漠变成绿洲,"没有理由现在离开公司。但中信泰富及荣智健最终还是选择了理I生,根据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作出相应的决定,担负相应的责任,超脱荣氏家族光环和个人荣辱,向投资者甚至资本市场传递了理性的福音。 常振明出任中信泰富董事长及总经理,表明中信集团对其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派出强阵容进行加强型的架构调整,显示出中央对于中信泰富是继续的予以强力的支持。更强烈表明,中信集团将充分利用中信泰富作为其非金融业务运作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中信集团统一配置资源的优势,提高中信泰富的经营效益,提升其投资价值。事实上,在中信泰富巨亏爆发后,中信集团就拉了荣智健一把。2008年12月28日,中信集团宣布增持中信泰富,涉及15亿美元,中信泰富也由此成为了中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如果没有中信集团的及时注资,中信泰富很有可能走向破产的道路,荣智健等人也很有可能遭受牢狱之灾。 荣智健,以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商业神话而成为中国百年来工商业发展史上的活标本。他的淡出,虽然充满灰色的基调,却无疑成为法制香港和中华民族的福音,市场给予的正面投票就是佐证。 责任编辑:狄丽君速读荣智健 荣智健曾任中信泰富集团主席,是中国内地首富。 1942年,荣智健出生于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荣智健的童年在上海度过的。 1959年,荣智健毕业于南洋模范中学。公私合营之后,荣家在中国内地的企业已实行公私合营,家族中人一般不担任直接的经营管理工作。下一代人似乎可以享受高股息带来的优越生活,而不必从小吃苦。据一些当年认识荣智健的人回忆,那时十六、七岁的荣智健是上海知名的"公子"。他有一辆红色的敞篷车,经常开出去兜风,常请同学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很大方。荣智健是体育爱好者,上大学时是"职业棒球手",先后代表上海队和天津队参加过全国的比赛。 虽然荣氏的私人企业已全部公私合营,但即使是动荡的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荣家也非同一般。荣智健念大学时期,生活条件明显优越于其他同学。"在天津大学的时候,生活比在家里时候要艰苦、严格得多,可是我却有条件请大伙儿吃饭,上学校小食堂吃顿排骨,虽然贵一点,只要有钱,还是可以吃得到。因此,我在同学们的眼中显然是一颗明珠。"荣智健回忆大学生活时说。 1965年,荣智健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荣智健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以满腔的热情到了吉林长白山下的一个水电站实习。 1966年,荣智健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在8年的基层工作中,这位荣家后代经历了上辈人从未经历过的磨炼。他每天和工人、民工摸爬滚打在一起,抬石头、挖土方、搬机器设备、背着氧气瓶(烧焊用)上山下山、爬上半空架设高压电缆,很多粗活重活都干讨。 1972年,荣智健返回北京。 1978年夏,随身携带着简单行装和单程通行证,36岁的他远离家人,告别妻儿,独闯香江。荣智健的第一桶金是这样赚到的:荣家在香港有一些资产,大都是些纺织厂的股份,例如九纱厂、南洋纱厂等。这些纱厂的股份三十年没动过股息,因而积下一笔钱。荣智健凭着这笔本钱,与堂弟荣智鑫和荣智谦合资在新界大埔开办了爱卡电子厂,最初产品包括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玩具等,后来转以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取存储器为主。"初时,我占股本的三分之一,后来工厂赚了钱,我把个人分到的利润再投资进去,令我所占的股权增加到60%,前前后后总共投资了100多万港元"。荣智健出售爱卡公司时,他个人得到720万美元,也即是他投资的56倍多。荣智健的第二桶金这样赚到的:"作为一个大笨蛋,我当年最大的成功不是爱卡,而是1982年用从爱卡赚的钱在美国搞的一项创业投资。"那年他与原本在IBMI作的几个工程师合作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合资创办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那是美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公司,"我的搭档都是这方面数一数二的人才。业务就由他们负责,我仍在香港经营爱卡。" "最初的投资,包括贷款在内,大约是200多万美元,我个人占60%。这公司一直在盈利;到了1982年底,被一家生产电脑设计硬件的公司收购了28%,翌年合并上市,成为美国第家上市的电脑辅助设备厂商。原来的200多万美元投资一下子便增值了删音。"荣智健还是看好香港,他出售美国公司的六成股权,加上出售爱卡得到的5600多万港元,他当时的财产已由数10万上升到4.3亿港元,前后不到十年。 1986年,荣智健加入父亲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荣智健入主中信香港之后的大手笔是收购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权。国泰航空公司是老牌的英资公司,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性航空公司。 1987年,香港股市、地产及世界航运业尚处于低潮,中信香港经过慎重研究分析,决定收购国泰的部分股权。荣智健说:"我们分析了差不多6个月,觉得国泰的盈利前景看好,经营完善,而且有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北京总公司汇报,不到5天就得到批准"。国务院为此借贷8亿港元,作为中信香港的运作资金。 1990年,香港中信以5亿港元收购了港龙航空公司的46,3%的股权。中信香 港入主港龙,成了港龙的第一大股东。收购港龙之后,荣智健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国泰,国泰占大股。港龙的业务委托国泰管理,增添飞机向国泰租用。国泰停飞大陆航线,让给港龙。这样,港龙成了国泰的子公司。 香港中信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项投资,是于1990年以逾10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两成股权,成为这家当时香港股票市场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集团资产总值接近200亿港元。 【5.12地震捐款】 为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5月20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荣智健通过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再次向地震灾区捐款5000万港元。此前,荣智健已向四川地震灾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都江堰市各捐款1000万港元。至此,荣智健已累计向地震灾区捐款7000万港元。 【关于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而后,中信(香港集团)通过百富勤把部分泰富股份配售出,使中信(香港集团)对泰富的持股量下降至49%,目前已降至41.92%。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现状】 香港最知名的商人之一——荣智健4月8日辞去了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一职。5天前,作为对这家国有企业集团涉嫌虚假陈述和串谋欺诈行为调查的一部分,香港警方搜查了该公司总部。荣智健在致公司董事会的信中表示:"就商业罪案调查科于2009年4月3日发出之搜查令,要求本公司及其董事提供资料,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我认为退位让贤对本公司最为有利。" 荣智健麾下任职已久的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也已请辞。 他们在中信泰富的职位将由常振明担任,表明北京有意控制这家曾被荣智健像家族企业那样经营的公司。 常振明还是中信集团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中信是荣智健已故的父亲荣毅仁在1979年创办的一家国有集团。 荣智健突然辞职5个月前,中信泰富首次披露其面临数10亿美元外汇合约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