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最近流传着儿童变蒸,不发烧就长不大。这样的传言你当真吗?儿童发热如何区分2种发热? 不发烧发热的儿童 就长不大吗 苏女士的女儿甜甜是顺产,出生后一切正常,非常可爱。可三个月大时,甜甜突然发热了,"呼哧呼哧"地喘气,苏女士夫妇俩看得心急火燎特别难受,赶紧抱着甜甜去医院,一针把热退下来了,结果没两天甜甜又起了一身疹子。这时,苏女士的婆婆从乡下赶来城里看孩子,说甜甜这是要长心眼了,热一阵儿没事,看不看医生都行。苏女士觉得婆婆的话不可信,但医院的退烧方法效果又不佳,可怎么办? 中医变蒸有说法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烧不一定都是病理性反应,因为还存在着一种生理性的发热反应。上面这个病例,就是因为医生分不清两种发热,盲目用药造成的。 隋唐时期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谈到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观点——"变蒸"。什么叫变蒸?"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有320天变蒸完成的,有576天变蒸完成的,不尽相同。 民间也有小孩发一次烧就是长一次见识(智力发育)的说法。其实,不单是长脑子,还长个儿,正所谓不发烧长不大。临床上很多孩子,变蒸发烧后确实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前两天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发完烧后就会叫了。 "变蒸"这一说法,在今天的医学界仍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医生认为,只要发热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认有生理性的发热。也有人认为,变蒸的不安、出汗等与佝偻病早期出现的一些症状很相似,可能是轻度的维生素D缺乏症。但不少中医师以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古人"变蒸"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 他们认为,"变蒸"是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精神、形体出现阶段性代谢旺盛的生理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发热,对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害处,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如何区分两种发热 抛开对"变蒸"的争议,可以肯定地说,小儿发热不宜急于用药物退烧。区分不同的发热并采取合理的退烧措施,有利于小儿的健康发育。 生理性发热 一是孩子发热后(以低烧为主,偶尔出现高烧),给他玩具还能抓能玩,能咿呀学语,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二是耳朵发凉、屁股发凉;三是上唇内侧出现"变蒸珠子",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 [处置]孩子"变蒸"时,最好用毛巾浸温水拧干后,擦孩子的腋下、大腿根、后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降温;在饮食上让孩子吃得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妈妈的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发热程度,注意给他补充水分。一般情况下,体温逐渐会降下来。 病理性发热 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没有精神,昏昏欲睡,摸耳朵发热,手脚冰凉,多属于病理性发热。 [处置] 除了传染性疾病外,婴儿病理性发热的原因多见于风寒,其次是食积。对于后两者,很多有经验的老前辈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法,叫"母婴同治"。即对于正在吃母乳的婴儿,让妈妈吃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再通过乳汁传导给孩子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