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安全感儿童生命发展地基


  编者语: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可是很多青少年在学校、家庭缺失了这种心理上的需要,导致情绪失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有的甚至酿成了惨剧。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要明白孩子只有处在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才能生活快乐,学得开心,也有利于其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与关注。
   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是安全感呢?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的基本信任。儿童必须怀有这样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赖的。"才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
  安全感好的儿童内心坚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儿童最初的安全感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养育者。养育者(主要是母亲)对孩子需求的反应必须是及时的、可靠的、始终如一的、预料当中的,儿童才能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同时儿童也在自我规范当中建立起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有了这两个基本信任,儿童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可爱的、受到保护的,从而建立起生命的意志力。给孩子安全感不仅要给予他们恰当的爱,也要给予孩子恰当的规则,他们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坚实可靠的。
  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也不会遇见困难轻易放弃努力。一旦确认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儿童就可以继续发展自己,不会再浪费精力和时间去获得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总是感觉到世界是有危险的、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觉得会被父母抛弃。他总是在想办法证明:父母是爱我的,他们会照料我,不会抛弃我。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有以下几件事情我们要做到。
  *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
  *不要挟、威胁孩子,不从身体和感情上抛弃孩子。(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个性。
  *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
  *修炼自己,以身作则。
  事实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怎样判断一个孩子安全感强不强呢?首先,孩子与父母形成安全依恋的关系。安全依恋的孩子不是没有分离焦虑,不是一下子独立不需要父母。很小的孩子不在意父母去哪里了,妈妈走掉他都没反应,这不是安全感强,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安全依恋的孩子在父母离开时会表现出焦虑,但不是生离死别那种绝望式的哭闹,他们会逐渐平息;在父母返回时他们会很乐意看到父母,跟父母亲热一番之后再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安全感稳固的儿童有以下特点:他们不随意冒险,不在马路上乱跑,每到一个陌生之处也不会一下子闯进去,而是沉稳地观察环境,慢慢地融入。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依恋式独立,他们很自信,不怕犯错和失败,乐于分享与合作,不以竞争获胜或物质占有定义自身的价值,不怕不同意见,不刻意逢迎。
  安全感缺乏的儿童则有以下的表现:他们要么过度怯懦,要么胆大妄为,不顾自身安全;他们要么过度黏人,要么过度独立;他们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而是依赖他人的帮助;他们迷恋物品,渴求物质满足,离开慰藉物就六神无主、寝食不安;他们不敢参与竞争,或者不能接受失败;他们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见,而是要求大家必须跟他意见统一。
  安全感是人类儿童身体、情绪、认知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楼阁,也许看上去很不错,但却缺乏根基,不堪一击。
  想更多了解如何科学的塑造孩子的安全感与自信?
  小编推荐:关梅林9月20日亲子教育沙龙,详情:
  【沙龙主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新观念,如何塑造儿童的自信和安全感
  【沙龙时间】:9月20日(本周六)晚18:30-20:30
  【沙龙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同发路官龙名苑T6艺术区2楼咖啡厅(环中线留仙洞站B出口,深职院北校区对面官龙名苑)
  【报名方式】:发短信"姓名+邮箱+亲子沙龙"至手机13128793143或微信(xynjssy)登记获取详细地址和沙龙内容,场地有限,限额30人,先报先得。参与人员可免费享用现磨咖啡。
  【活动网站】:www.biaozhunxinli.comwww.hejihua.com
  【场地费】100元(和计划心理学院会员免费,沙龙参与人员可免费享用现磨咖啡。 )
  活动相关标签:关梅林 亲子 安全感 自信 积极心理学 家庭教育
  【导师介绍】:
  关梅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副教授、美国丹佛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中科院心理所2003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心理学函授学院副院长,曾任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项目专家讲师团成员及督导青少年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研究领域为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儿童智力与人格测评、高应激职业员工的心理教育与调节模式等。
网站目录投稿: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