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开的G20杭州峰会成功实践了《巴黎协定》的全球治理新模式和新理念,并为其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巴黎协定》是继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又一实质性文件,发出了世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清晰信号。有理由认为,碳会计的发展将因此向前推进。无独有偶,最近,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宣布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上线"碳账户"。这将是迄今全球最大规模的个人碳账户平台。而在企业中,反映企业环保概念的核算依據就是碳会计。 碳会计或是大势所趋 会计特有的职能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碳会计制度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基础制度。通过碳会计提供碳排放量、碳排放权及其交易相关的会计信息,碳交易市场参与者可以了解自身碳排放和减排行动所产生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从而为碳减排战略的制定、碳排放成本的控制、碳减排收益的核算等提供决策支持。此外,碳会计的职能是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反映碳排放权分配、交易、交付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不仅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碳减排绩效提供支持,还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法规制定提供借鉴,也为我国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争取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基础。因此,碳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非常有必要。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需完善 可以说,目前碳会计的发展相对缓慢。 从实践角度来说,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省市已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碳排放交易额逐步上升。但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该尽快统一标准,并进行规范。碳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健全,没有对碳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碳信息的披露方面也没有系统的规范性文件。此外,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极大地制约了碳会计的发展。从理论角度来说,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复杂性等问题使碳会计成为国际性的会计难题。国内外对两种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即总量与交易机制和基准与信用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不仅无法全面反映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的财务影响,也导致了实务中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化,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目前的研究对碳排放权中所蕴含的排放权利与交付义务缺乏全面的分析,致使企业无法厘清碳排放权资产与排放负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尽管国内外都坚持碳排放权资产化的观点,但究竟确认为何种资产却存在争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世界资源倡议组织与碳信息披露项目等组织分别制定了碳信息披露标准,但各种标准的制定依据、披露内容、披露形式缺乏统一的规范,无法为利益关系人提供可比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 进一步加强碳会计人才培养 碳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集合了会计、生态、环境、资源等多领域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我国应当加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碳会计人才交流,发展壮大我国碳会计人才队伍。政府部门可以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帮扶政策,帮助企业培养碳会计人才。此外,还要制定与碳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使得碳会计的实施有着法律上的保障,并对那些未能及时、客观、全面披露碳会计信息的企业给予惩戒,更好地服务于碳管理工作。 碳会计的理论研究也要跟上实践的脚步。为了促进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理论界应根据碳排放权本身的特点及国际惯例,尽快研究和制定我国与碳排放权相关的会计准则或准则解释,明确碳排放权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相关标准,以规范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及披露。此外,我们应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制定碳排放权管理会计准则指南,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与鉴证、碳风险识别与评估、碳成本分析与控制、碳投资决策与分析、碳绩效评价与提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