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第一的观点,并非否定品牌,而是对于品牌落脚点的强调。 产品第一的观点,不是摧毁品牌,而是丰富了品牌内涵。 我们只是在排序上,更加突出了产品的作用以及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产品与品牌的关系,本来就是很清楚的,并非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世纪难题。 但是,最近几年却被一知半解的品牌专家们搞混淆了。 他们一再宣称,品牌可以比产品活得更长久,于是两者之间本来很清楚的关系,就变得不那么清楚了,甚至完全颠倒…… 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我们简单罗列以下产品与品牌的关系清单,请看事实: 甲A可以消亡,但足球不会消亡; 柯达可以消亡,但胶片及冲印技术不会消亡; 雷曼兄弟可以消亡,但投资银行不会消亡; 通用可以消亡,但美国汽车不会消亡; 三鹿可以消亡,但奶粉不会消亡; ………… 如果你愿意,这个清单可以一直列下去…… 一个产品可以有无数个品牌,一个品牌也可以做很多产品,但通常不可能做无数个产品。 以此类推,品牌数量应该会大大超过产品,尽管大部分所谓的品牌并没有太多价值。 请您用常识做一个简单的判断,究竟是数量多的东西更有价值,还是数量少的东西更有价值呢? 产品与品牌,谁先谁后?谁重谁轻?谁长谁短? 品牌可以消亡,但产品的形态与功能不会消亡。 产品,比品牌生得早,活得久。 品牌,比产品生得晚,死得早。 在近代与现代营销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极端的倾向: 营销近视症,过分强调产品作用;营销远视症,过分轻视产品作用。 眼下的中国,正在为营销远视症付出沉重的代价。 营销远视症与营销近视症一样,都是极端化的后遗症。而中国的现状,并非欧美发达国家走过的那段历史,从营销近视症到营销远视症。 中国的营销史,还没有走到营销近视症的阶段。 中国企业对产品的重视和强调程度,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在品牌专家的熏陶下,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大家都一知半解的品牌上。 如今,企业不但对产品轻视、忽视,甚至已经到了无视的地步…… 如果足够重视,就不应该出现2008年三鹿奶粉让婴儿肾结石,让乳品行业三大巨头张口结舌,中国名牌称号统统被拿下,食品免检制度被全面取消,全行业出现信任危机…… 如果足够重视,就不应该出现汞含量超标的祛斑产品,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美白产品,毫无功效的减肥产品,夸大其词的丰胸产品、增高产品…… 如果足够重视,就不应该让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化学常识的普及—— 从大米中认识石蜡, 从火腿中认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苏丹红, 从火锅里认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中认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硫酸铜, 从乳品中认识三聚氰胺…… 质量是所有商品品牌的核心内容之一。 但常见的情况却往往是,当企业一旦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之后,忽略质量的行动也随之开始了,他们不再劳心费神地持续关注质量。此时,除非少量极端质量事故,其影响通常不会立即出现。当企业意识到这一点时,结果往往已经无法挽回:从个别企业的问题产品发展成为全行业的产品问题,从全行业的产品问题演变成为行业丑闻。一方面,这暴露出了企业急功近利的心态;另一方面,这也暴露了政府监管部门行政能力的严重不足甚至失职。 当然,还有那些一知半解、别有用心、好心办坏事的品牌专家和部分媒体,他们不明就里、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忽悠,也在其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产品质量意识如此淡漠、工业精神如此缺失、职业道德如此低下、监管力度如此不足的环境中做品牌,哪里会有品牌的落脚点? 为品牌找一个落脚点—— 是一个命题,更是一份使命; 是一个难题,更是一份责任。 产品第一,品牌第二的观点,由此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