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很多高校推行了双学位教学制度。双学位的开设对教学资源配置、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等原因,双学位教学与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某综合性大学法学双学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发现双学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法学双学位教学方法和管理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关键词】法学双学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雙学位通常是指双学士学位,是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要求后同时获得另一学科的辅修学士学位。i近年来,法学双学位成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选修的热点,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取得法学士证书。笔者所在高校于2010年起全面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法学专业是其前期试点开设的双学位专业之一。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的法学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学生对法学双学位的需求以及对现有培养模式的意见,深入分析法学双学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法学双学位教学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一、农业院校法学双学位教学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的双学位招生工作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进行,考虑到修满双学位要求的学分一般需要2年时间,招生的对象一般限于本校大一、大二的学生,要求学生平均绩点在2.0以上且主修学位必修课全部及格。在学生本人申请的基础之上,再由各学院根据每年的招生情况进行审核批准。根据双学位培养方案修满60学分,通过双学士学位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才可取得双学士学位证书。双学位学生的录取、教学及管理由各学院全面负责。 在教学内容方面,法学双学位的课程安排与法学第一学位的课程安排完全一致,包括法理学、宪法、法学导论、法制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法等18门法学基本课程。教学模式是双学位学生单独成立班级教学,教学时间全部安排在周末。 二、法学双学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2009级、2010级、2011级法学双学位36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学生报考法学双学位的原因、攻读双学位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其他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参见表1),法学双学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生源质量不足,导致学习过程持续性差,半途而废现象时有发生。 1、报考门槛设置过低。 虽然绝大部分高校对报名入读双学位课程均设置了一定的条件,如限于第一专业为相关专业的学生、第一专业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等次,但这些限制条件仍然设置过低,或流于形式,不能保证修读双学位的生源质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不少学生对入读双学位课程的难度以及自己在主修第一学位的同时是否仍学有余力估计不足,不能兼顾两个专业的学习,第二学位学习质量较低,甚或半途而废。由于条件所限,笔者未能得到近几年双学位学生流失率数据,但从数年来从事双学位教学的经验判断,笔者所在高校法学双学位学生人数基本是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直至固定在某一数值。 2、对报考学生缺乏有效的考前指导。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报考法学双学位之前对法学专业缺乏足够了解,仅仅具有感性认识,只是基于对自我学习能力、兴趣的自信而报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笔者所在高校并未设立专门的双学位招生与教学管理部门,双学位学生的录取、教学及管理由各学院自行负责,导致考前指导环节缺失,学生只能通过个人途径对双学位的学习情况进行事先了解,往往缺乏信息的权威性与客观性,用以指导其报考行为时容易出现偏差。 (二)教学模式陈旧,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目标难以圆满实现。 1、教学时间不合理。 由于双学位学生要大学期间同时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任务,加上双学位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学院,第一学位的课程安排不尽相同等因素,许多高校不约而同的选择将双学位课程安排在周末集中授课。笔者所在学院的法学双学位教学采取周末集中授课的模式,连续两天讲授同一门课程,一门课程授课完毕才进行下一门的教学。 周末连续上一门课程既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违背学习的科学规律。老师连续两天上课十分疲惫,影响教学热情和教学效果。学生连续上同一门课程也会感到枯燥,影响学习兴趣。同时,将课程统一安排在周末可能导致学生"被迫"缺席,很多国家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等都安排在周末。这样就导致了考试时间与上课时间相冲突的现象。此外,平均两、三周讲授完一门课程,虽然达到了课时量的要求,但因为学生缺乏理解消化的时间,课堂变成了老师的主场,被迫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双学位授课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直接影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周末集中授课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班级管理不到位。 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双学位教育,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一些高校对双学位教育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各种教学通知不及时。ii松散的班级管理极大的影响了双学位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笔者所在学院的双学位班级没有形成应有的班级组织结构,没有班主任、班干部等设置,许多信息只能通过微信群、QQ群传送,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及时。特别是在毕业实习安排方面,学生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毕业实习的相关安排,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毕业实习安排的满意度仅为33.3%。在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下,师生的交流也仅限于课堂上的交流,教师线外答疑、课堂外的交流互动十分缺乏。 总体而言,双学位班级普遍缺乏凝聚力,学生在班级中难以找到班级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3、教学方式过于局限。endprint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笔者所在高校双学位教学主要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而且,双学位课时紧张导致教学缺乏实践环节,课堂变成了匆匆忙忙灌输知识的理论性教学。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修读双学位的过程中,79.3%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枯燥无味。此外,有的院系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得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环境支持。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重在传授法律知识,忽略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辩证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纵有满腹经纶,也只能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iii 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校引入双学位教育的同时并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主修专业相比,双学位教学质量管理在学生的入学审核、组织管理、课程安排、教师选用、教学授课计划、课程质量、考试、毕业审核等教学与管理环节上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出勤情况较差,特别是旷课情况比较严重。此外,从学生的反映情况看,教师的停课、调课、待课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直接影响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教学质量。iv笔者认为,只"负责播种不重视收割"的问题将影响双学位教育的质量。下表是笔者所在高校法学双学位学生对双学位课程教学及管理的评价统计表,很好的反映了这个问题。 整体来看,笔者所在高校法学双学位教学与管理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较低。学生对教师专业水平、教师教学态度(包括精神状态、备课、着装等)的满意度分别为83.3%、78.33%,是该调查中满意度最高的两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双学位课堂有别于第一专业的法学课堂,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因此双学位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效果等方面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遗憾的是,双学位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学位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三、提高双学位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方法 (一)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并建章立制 双学位教育具有单学科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与意义。双学位教育突破了狭窄传统的专业领域范围,使不同学科专业的思维理念、研究方法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进而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具备了在不同学科交叉点孕育创新的潜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因此,双学位教育对于高校不可或缺。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比较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也比较完善,对教学及教师的奖励比较明确,而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管理却没有得到相关政策的很好扶持,其体制建设、经费投入、师资利用等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学者研究成果显示,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体制各学校不同,有的学校由教务处直接管理,有的学校由各承办学院管理,还有的学校由成人教育管理等,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单独的管理机构,多以代管的方式存在。v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双学位教育的重视程度,设立部门专门负责双学位教学的管理,并制定统一、完整的管理规范。本科双学位管理办法应包括双学位报名、收费、运行、成绩学分毕业要求等,还应包含教学质量的要求和监控等明确的管理制度。vi可考虑在高校设立专门部门对全校的双学位教学进行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各学院同时设立对口部门对本学院的双学位教学进行管理,高校双学位教学管理部门对各学院双学位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垂直领导。高校双学位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双学位教学体系的设立、管理规则的制定、管理成果的验收等宏观层面,各学院双学位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高校双学位教学管理部门的命令,并及时反馈。 (二)提高双学位报考条件,并加强考前指导 为保证生源素质并改善双学位学生流失率较高的现状,各高校应当根据已经积累的双学位教学经验,根据本校学生整体素质、主修专业情况、兴趣爱好等因素,适当上调法学双学位报考条件,帮助学生客观、理性报考法学双学位。同时,各高校应加强对报考双学位学生的考前指导,并允许他们试课后再决定是否报考。学校管理部门和开设双学位专业的院系领导以及辅导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主修专业、学习兴趣、学习时间等情况综合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及如何选择专业。vii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确定是否有修读双学位的必要。老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双学位专业。其次,注意专业互补问题。要让学生考虑清楚所修读的专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是否有利,是否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否能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最大化。viii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加强班级建设 笔者认为,独立开班、周末集中授课的方式并不利于双学位教学。如上文所述,周末上课可能导致上课时间与学生其他安排相冲突从而影响学生的课堂出席率。周末集中授课也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应该充分利用学分制的灵活性,安排双学位的学生跟班修读,即让修读双学位的学生与第一专业的学生一同上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相应的班级跟班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双学位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也可以促进双学位学生与本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考虑到可能出现双学位学生第一专业的课程较多无法跟班修读导致双学位课程必须选在周末进行的情况,亦应当对双学位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改变以往两天上同一门课的设置,每一节课均安排不同的科目,以避免因老师过于劳累而影响课堂質量的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对课堂保持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应为双学位班级配备班主任专司管理。班级还应该形成班级组织,选举班委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为了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还应该定期举行班级活动。 (四)促进教学方法实践化,并强化教学监控体系endprint 对于法学双学位而言,教学方法的改变尤其重要,未来法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实现法学教育的"被动传授"向"主动学习",由"知识记忆"向"职业训练"转变。因此,在法学双学位教学中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如定期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并就案件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到公检法司各机关或者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机会,邀请律师、法官等司法实务人员到课堂为学生讲课等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公司、企业、开发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实际工作能力,时间安排每学期不少于一周;进行模拟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宣传和咨询等,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实践教学稳定化、长期化;加强业务实习,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研究具体问题,学会独立查阅、检索资料,提高直接运用第一手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当将本专业学生现有的资源与双学位学生共享,如组织的讲座、竞赛等都应准许双学位学生参与其中。 教学质量监测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由学校双学位管理部门统一进行,可以由相关专业的退休教师组成教学质量专家督导组抽查听课,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应设立专门网页,由学生在学期末为任课老师进行打分。每一学期结束后,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任课老师,供老师们参考。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双学位任课教师应当针对修读双学位的学生来源较广、学习基础差别较大的特点,结合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情况,进一步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注释: i 张勇、杨大伟 :《"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ii柳亮 莫书荣 陈罡等.高校双学位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154. iii 龙著华.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实践教学[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1):1. iv王凤玲 孔林涛.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4):46--47. v王凤玲 孔林涛.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4):46--47. vi 孔林涛 王凤玲.保证学位质量,符合社会需求—本科双学位教育问题探索与对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1,(8):183 vii柳亮 莫书荣等.高校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154. viii彭立 夏永梅. 完善我國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建议[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