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抹红色的晚霞挂在西天的尽头,给山乡涂上了一层澄黄。农家屋顶上袅袅地升起缕缕炊烟,晚风把它们拂成一条条黑色锻带……山乡的傍晚宁谧,安详。 晚饭后,供销社愈发显得门前冷落车马稀了,阳经理有一个利用这段不可多得的时间散步消遣的嗜好。此时,他却有气无力地瘫倒在沙发上,用凳子架着左脚,右手扶住沙发扶手,身子歪斜,犹如一副散了架的模型。汗呢,只管钻出来,钻出来,象胶水一样,胶得他浑身酥麻,好不自在!就连周围的弱光和细声都那么使他讨厌,他使劲关掉茶几上的袖珍收录机。 经理点燃一支烟,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整理那乱麻般的思绪。今天已是三月二十六日,再过两天就要盘底清帐了。前两个月供销社没有完成规定的营业额,已是山穷水尽,看来这个月又难见柳暗花明。真气死人哟!承包合同上白纸黑字:连续三个月达不到规定的营业额,经理退职让贤,全社奖金全无。他仿佛看到一双双领导鄙视,职工怨艾的白眼。噢,今后的工作怎么干?他发气似的将烟蒂扔到墙角又接上一支,徘徊于房间。可绞尽脑汁,又有什么办法呢? 门"吱呀"一声,进来的是张会计。会计首先递给经理一封信,接着说:"阳经理,今天尿素仍没松包,真糟糕!"一见会计那副丧门神似的神情,经理又添了几分忧愁,发胖的脸痉摩了一下。但在下属面前,他装着漫不经心地看起信来。信是儿子从县城寄来的,儿子说他最近已投本做一笔大生意,特请父亲筹措五百元为他置办结婚家俱,还说资金回笼就还。啊,他这才记起儿子再过六天就要结婚了。哎,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儿子借钱,老虎借猪。婚前不借,更待何时?儿子马大哈似的,肯定是那个未过门媳妇的主意。拒绝吧,孩子母亲早逝,他只儿子一个亲人,过意不去。如是媳妇的主意,这个时候,更不能拒绝。顺从吧,手头拮据,本月工资尚未到手,奖金八字没有一撇。五百元,年轻人喝冷米汤似的,不知道老家伙正在为钱发愁。钱啊钱,他又没精打采地躺倒在沙发上。 会计眉头紧皱,走上前来说:"经理,得想想办法呀,不然这个月的奖金又要泡汤了。另外,尿素由于积压过久,加之气温逐渐升高,会融化变质的。如果不在春插前这旺季销售完,资金不能周转,那么在双抢前的几个月淡季可是一个负担呀。" 这些,经理都知道,他知道会计更关心的是前面说的奖金。不能完成任务,没准经理掉的乌纱帽会落到会计头上,会计因祸得福了,他会考虑尿素的变质和供销社的资金周转?经理不耐烦地打了个手势,但会计还是继续说:"是不是请示总社,作处理品削价?" 是提前告知总社,现任经理不能完成任务,你这个继任准备走马上任了吧?经理象被针扎了一下,揪心地"疼",疼得他霍地从沙发上弹了起来,气呼呼地说:"请示个屁!作处理品,没那么便宜!" 会计的眼镜片在电灯光下发射出奇异的光:"那总得想个办法,万不可大意失荆州啊。" 经理当然明白会计所道"荆州"暗指自己的"经理"之职,近来会计对他已不是那么言听计从了,他搔了搔头皮。"办法,办法"絮叨了一阵后,他又重新躺了下去,吞云吐雾,仰面凝视天花板,似乎洁白的天花板上藏有解决这燃眉之急的锦囊妙计。 "阳经理,接电话"晚风吹来楼下营业员小李轻柔的声音。经理没有动,只是朝会计呶了呶嘴,会计便下了楼。 大约一支烟工夫,会计又垂头丧气进了屋,清了清嗓门说:"电话是区社赵主任打来的,他说明天总社将一大批进口尿素来,价格如前,要我们后天去拉。尿素,尿素,又是尿素"年轻的会计气得直跺脚。 嗬,经理倒无所谓,视线离开了天花板,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他拍了拍光秃透亮的脑门,象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样高兴:"嗨,真是老得不中用了。好好好,保证马到成功!"接着,他凑着会计的耳朵咕噜了一阵,会计脸上泛起了近日不见的笑容。 阳经理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咚咚咚"一阵风跑下楼向乡政府打去电话说:"上级决定二天后尿素每百斤要提价五元,如有农户还没买尿素的,请于二天内到供销社购买"。乡政府立即电话通知各村,各村干部又连夜将消息广播告知村民。买卖争毫厘,这些"活广告",一传十,十传百,谁不想拣个便宜! 第二天清早,供销社广告栏赫然出现了会计精心设计的广告:"为了支援当前的农业生产,本社急农民兄弟之所急,昨日从外地调进一批优质尿素。但奉上级电话通知,本品每百斤要提价五元。为了保护农民兄弟的利益,我社将于明天中午十二点钟之前仍按原价出售。每人限购五十斤,过期作废,购者从速!"人们奔走相告,许多外乡人也闻讯赶来。霎时,平时门可罗雀的供销社门外挤了个水泄不通。 未到营业时间,供销社就破例打开了铁门,人们象一道冲决的大堤潮水般涌向里边。两人开票,两人收钱,两人过秤,经理会计齐上阵维护秩序,还是忙得几个人不亦乐乎。不到两个小时,会计便摸着一叠厚厚的"工农兵"朝经理乐悠悠地走来。会计未婚妻曾对他下了最后通谍:再不给她买手表,就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哼,这下手表不用愁了。他竖着大拇指,洋洋得意地说:"经理,你真行,姜还是老的辣!" "会计同志——,如今做生意可要多长几个心眼。年轻人嘛,大有作为,多学点没坏处"经理拉长声调说。 会计脸红得似关公,忙点头称是,给经理递上一支"过滤嘴"。 经理接过烟,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奖金和工资来…… 二
"滴滴滴"一辆汽车被买尿素的人阻住,正在焦灼地鸣喇叭。经理头探出窗外一瞧,车是县肉食水产公司的,司机他认识,于是灵机一动。他喊来会计,取出刚才的"工农兵"八十张,对着人群又是挥手,又是动员,人们给汽车让出了一条道。司机见是经理,开门笑纳。车外的群众忙问:"阳经理,尿素还多不多?"他冲人群笑笑,便头也不回地叫司机启动开走了。一路上,他乐滋滋的,回顾上车时的情景,更是得意忘形。 一路无话。车行至儿子楼下,阳经理道一声谢后便径直到了儿子家门口。房门铁将军守着,邻居说他儿子已出远差,想必是去做那笔大生意了吧。他数了五百元钱交邻居转交,便到街上漫游。走不多远,只见一商业橱窗上贴着一张别出心裁的广告。广告上书:"本店新从瑞典进口了一批四喇叭四波段立体声收录两用机,音色美妙,款式新颖,价格优惠,能使你的家庭更幸福,更美满。昨天已抢购三十多部,现存货不多,购者从速。" 这是一家家用电器商店。阳经理一走进去,立即被这里美妙动听的音乐弄得如痴如醉。他平时有两个嗜好,一是在晚霞下碎步闲逛,一是坐在"小袖珍"旁欣赏音乐。啊,这不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吗? "您好"这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笑盈盈地迎了上来。她打扮得真漂亮,身着一件白色西式连衣裙,胸前印有一路洋文,全身柔和的线条显得分外清秀,整个体态楚楚动人。啊,这不正是一只翩翩起舞的天鹅么。她置身于这美妙的音乐中,旋律是多么和谐,又是多么恰到好处。他简直怀疑这就是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时装模特儿了。 "您需要什么?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风扇?"她脸上露出笑靥,指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娓娓而谈。 "我买收录机,就是外面广告上说的那一种"儿子说借的五百元算是送给他们了,还不行,还送他们这款收录机,老子喜欢儿子也应该喜欢,经理目标很明确。 她拿过三部来,经理一看,果然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又插上电源开关,真的字正腔圆,没有一丝杂音,还富有立体感呢。嗬,到底是外国货,真棒!一问价钱,一百三。"在我们供销社,这号的起码要二百多元"他在心里这样说。 临走,姑娘又递过一句甜甜的话:"欢迎您再来"。他的头象蜻蜓点水般一阵乱点,也抛出一迭声"好好好"。 走出商店,经理便想入非非起来:人家城里女营业员就是有这么两下子,独撑门面还这样讲礼貌,和气生财嘛。自己供销社那几尊女菩萨就不这样。就说小李吧,打扮得象妖狐,可对顾客,臭臭刮刮,爱理不理,还癞蛤蟆想吃天鹅屁,说什么在山沟里没出息,要进城经商。哼,不被碰得头破血流把我的阳字反写过来……哎,听说自己那个儿媳妇也是营业员,不知是啥样?想起那个儿媳妇,他就叹气,如今年轻人谈恋爱,搞什么闪电式、自由式,认识不到半年,还没和双亲见面就要结婚,这成啥体统!不过,自己要是对一个刚才这样的营业员做儿媳妇该多好啊,他伸手要作五个辑。到时候,他退休了,和儿子媳妇也办一个大商店,准会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转眼已是三十号,阳经理的儿子媳妇洋洋洒洒回老家准备第二天举行婚礼。行至供销社,双双进去,一打听父亲不在。会计兴冲冲地告诉他们,供销社这个月获得了总社颁发的流动红旗,阳经理本人荣获总社第一季度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经理会计工资晋升一级,全社职工都领到最高一级的奖金,皆大欢喜。今天,阳经理就是去总社开经验交流会的。经理儿子喜不自胜,在未婚妻面前大吹其父身手不凡。 翌日,大喜大庆。阳经理家里高朋满座,热闹非凡,阵阵欢声笑语,一派喜气盈庭。时针指向十二点,经理还没回来。司仪等得不耐烦了,宣布婚礼开始。礼炮响过,新郎新娘胸佩鲜花,偕立堂前,看热闹的挤满了整个堂屋。 正在这时,阳经理顶着烈日,提着收录机,满面红光地下了自行车,笔直走到自家大门口,忙隔着人群打量起儿媳妇来。看着看着,他喜上眉梢,于是干咳了一声。不知是哪位俏皮的妇女尖叫:"阿公回来了",人们自动让开了一条道。他春风得意地走了过去,把收录机往八脚抽屉上一放,慷慨激昂地向众人道出买收录机这一段缘由来,绘声绘色地把儿媳妇好好夸奖了一番。媳妇却低下了头,不知是羞的,还是怎么? 经理象服了兴奋剂一样激动,他打开收录机,放上事先准备的磁带,乐声立刻在屋内缭绕。这一回是曲调欢快,如行云流水的《新婚圆舞曲》。经理以长者的身份翘着二郎腿,微闭着双眼,脑袋跟着音乐的节奏和谐地摆动。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大家对这一家子羡慕不已。 婚礼继续举行。"一鞠躬——"随着司仪拉长的高喊,音乐声被吓得嘎然而止!这时,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投向收录机。新娘悄然跑入洞房,只有胸前鲜花还留在堂屋地上。 人们不明就里,经理脑袋也停止了摆动。"没事,瑞典进口的"他趋步上前,晃了晃收录机,收录机一言不发。可能是电源问题,便启开盖。啊,他惊呆了,里面尽是些废旧零件,原来是一个改装的废物。真是羊屎面上光,里面一包糠!他僵僵地立在收录机前。 整个婚礼现场一时鸦雀无声…… 1985年4月15日初稿于泉水村竹山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