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误导过创业者的五句流行语


  1
  2013到2017,做在线教育一晃四年。   我发现很多人创业,有两个事情始终做得敷衍,一是细致严密的市场调查,二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   他们倒是爱谈行业大趋势,爱研究风口在哪儿,不接地气的创业者是社会的毒瘤,浮躁两个字,写在创业者脸上是时代的悲哀。   听了那么多概念,不如看看这个世界上投资人或媒体写手们是如何给我们挖坑的。   2:
  坑一:在线教育是一个万亿大市场,是下一个风口。   这话很对是不是?   但没有人告诉你教育是一个天然垄断的大市场吗?你只能做公办教育的补充,K12(小学初中高中)市场虽大,但是大头并不是你的。   更没有人告诉你,要搞定教育市场里面比较肥的部分,你需要搞定教育部,省教育厅,县市教育局,各所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源,投入周期大,涉及关系多,根本不是普通创业者能轻易进入的行业。   所以秋叶大叔只能一头扎进大学生职场能力教育这个市场,为什么?   因为大学生相对收入低支付能力差,学习意愿度也不高转化率也低,大部分人只愿意做面向就业的专业能力教育,或者面向考证出国的认证教育,才有市场。   像我们这种做大学生职场能力教育的方向,是说起来人人都应该学,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大市场。   这样的市场巨头根本看不上,才能给我们留下一个小小的生存缝隙,对我们这种小团队,是够了。   在教育行业,类似的市场很多,拼一起是个大饼,一捞就发现这个大饼是一粒粒芝麻拼起来的,你只能捞到很小一粒芝麻。   说不定就是这一粒芝麻,还有好多人要和你抢。   没有肉的地方,打起架来往往更不斯文。   我们做到今天还算体面,完全是运气好。   3:
  坑二:找对一千个种子用户,帮你打开市场。   凯文·凯利的1000个种子用户的理论,估计很多人都听偏了。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1000个种子用户就能养活一个企业的故事,除非你是个体户,或者你的客户是超级富豪。   比如有的考研教育,一个人一年学费20万,你有1000个这样的客户,也可以了。问题是你有1000个这种级别的客户,真是做什么都赚钱。   这种客户叫影响力客户,但大部分热爱你的种子用户也许能有一次购买你产品的冲动,但很难为你的产品传播带来影响力。   真相很简单,没有能量的人没有口碑。   除非这样的人数量足够多,比如1万个,比如10万个,才能形成口碑。   这么大量的用户,就得进行复杂的营销策划,小团队往往搞不定。   所以我理解在教育行业1000个种子用户的真正用途有三点:   1、让你的事业起步期间,不至于马上死在现金流上;   2、有机会和这些用户一起迭代改进完善你的产品;   3、在迭代改进完善基础上打造一批真正的用户口碑。   有了这个基础,你的教育事业才具备起飞的基础。   没有理解这1000个种子用户只是用于帮你完善产品而不是打开市场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指望一次新媒体营销爆发就成功。   问题不是找到那1000个人,而是你的产品是否足够的好?   4:
  坑三:用免费模式做大规模,有了流量自然能变现。   这个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教育行业这个逻辑根本不成立。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教育行业是服务业。   在线教育不是只卖一个视频,或者卖一个音频,或者卖一次老师直播,这不是教育,在线教育是一定要和线下包括同伴环境、在线答疑,在线批改作业,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如果你不承诺做,你本质是卖一期付费电视节目。如果你承诺做,你才是做教育。   问题是如果这个都免费,你哪里来的成本学雷锋?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学习是低频行为。   微信能做广告,卖流量收入,是因为你一天打开微信几十次。   微博能做广告,卖流量收入,你因为你每天都可能打开一次。   免费能做大流量,但前提是你培养出来的用户还有重复访问的习惯,也就是访问你的网站是高频行为。   而有多少人天天去上一个学习网站?有多少人一年内要学完一门又一门?   这些都是低频行为,对于有需求的低频行为,最好的方式是收取合理的费用,反而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   这不是贱,这叫仪式感。付费就是承诺自己会好好学习的仪式感。   没有仪式感,学习反而容易半途而废。   5:
  坑四:要站在一个长跑道上,要做独角兽。   我在广州遇到教英语的@帅sir 他现在四六级在线学习规模已经很大,一年可以收几万人,他问我这些学英语的人结业后还能怎么转化?   他问能不能转化学员学我的PPT课程?   我想了想,觉得很难,因为找帅帅学英语的人刚需在英语,未必愿意学Ofiice,这个流量转化率很低,还不如继续卖其它品类的高端英语课程。   问题是其它所有能想到的英语品类全部都有人在做,杀成一片红海。   那别的品类做大了占据了市场份额,要做大是不是只能杀入其它品类?   看起来也只能如此。   这才是真相啊,在每一条长长的跑道上,到处都是杀红了眼的对手。   你能跑到最后,你得一路PK到最后,越是长长的跑道,越是对手强大。   那么宽的路,总不会只有你一个人看到,无非大家切入的路不同。   哪里有什么独角兽,都是杀出来的伤痕累累。   6:
  创业需要全职投入。   修正版的说法是初创企业需要创始人全职投入。   说这句话的人到今天恐怕都没有理解时间管理的真谛吧?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做资源管理,不是管理你或你团队的时间。   通过有效管理你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可能。   时间不过是资源的一种,比如可以把有些事情放在你未来的时间去做,这样可以让你现在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可以买别人的时间解决你的麻烦,从而帮你省时间,最初级的时间管理当然是努力提高你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   除了时间,钱、人脉、不动产、便利的交通、有利的身份......一切能打开你事业格局的,都是资源。   我们的市场是大学生,我是大学老师,做高校市场天然便利,如果去掉这个身份,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做。   我虽然把业务都给小伙伴负责,他们全职投入,但是我调动的资源发,反而比我全职投入业务多得多,这对事业反而是有利的。   只有企业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才让创始人不得不到处救火,全职投入。   全职投入不如能调动资源投入,这才是商业的常识。
网站目录投稿: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