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婆婆》是一本由[日]吉本芭娜娜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根廷婆婆》精选点评: ●就…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情景吧,温和哀伤又平静。 ●年纪大了,要是初中的时候可能还会感动,现在只觉得矫情… ●曼陀罗这个寓意不错。 ●看到给小海豚墓碑洗澡那里,笑了…… ●感伤矫情,不是我的茶,奈良美智的插图也救不了 ●芭娜娜小姐有不无聊的书吗? ●说不上好说不上坏,差不多小说。 ●哭了。翻译的很温柔,大概是感同身受。文字告诉你"那一年,我十八岁""晴朗而干燥的冬天""匆匆赶回了家""第二人生""阿根廷婆婆生了个小男孩""六年后猝死""阿根廷大叔"…… 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啊! ●吉本书写中的情感并不是未加思考的,别人赋予的情感。而是来自个体直觉的,真实存在却容易被忽略的细微感情。这种对生活细腻的观察程度,和对自身感情的确信和有力概述很能打动我。 ●吉本芭娜娜似乎在写小说梗概,没有特别重要的内容,倒像是在构建几个人的人生轨迹图,以至于结尾来得太草率,敷衍的嫌疑很重。(另:一本两万字不到的短篇小说被编成了一本书,附上几页奈良美智奇丑无比的插画,售价30元,让我怀疑上海译文出版社穷疯了吧。) 《阿根廷婆婆》读后感(一):千篇一律,寡淡无味 今天连续泛读了《雏菊人生》和《阿根廷婆婆》,显然个人觉得《阿根廷婆婆》似乎要用心一点,但是也仅仅是用心一点点而已,毕竟这样的调调有点让人疲劳了,我连续看的三本吉本芭娜娜的书,女主人公都是母亲去世,无人照顾,孤独坚强的从身边的人身上汲取阳光,说实话,这种书千篇一律还是同一个作者写的,已经有思路局限、骗取"流量"的嫌疑了。 文章是名称是阿根廷婆婆,但是我在文中感受不到阿根廷婆婆这个女人给予我的生活希望,或者有意义的任何东西,我觉得有点牵强附会,强编乱造的感觉。 吉本芭娜娜的书中,人情似冷暖,又似乎不是,端看主人公如何生活,如何看待,有点过度把人物个体化,主观强制的独立化和自主化,更加让人觉得作者的内心无比的脆弱,还是那句话,这样的鸡汤文,寡淡无趣,读之无味。 《阿根廷婆婆》读后感(二):欣赏不来这些情绪 两天抽空翻完了。也许人到中年,真的欣赏不来她的风格,也在疑惑,当年我会喜欢她吗? 在女孩丧母后,作为石匠的父亲搬到附近一个传闻有些怪异的女人家去住,女孩跑去传闻名叫阿根廷婆婆的人家,那里仿佛废弃的城堡,他们温暖的生活。父亲逃脱原来生活的束缚,做起石雕。 故事并不重要,她也着墨不多,通篇还是女孩视角,情绪化的文字,挺简单挺顺溜。那个有点怪异的女人是温暖的,不合情理的父亲是顺应了自己的内心的,,巴拉巴拉。似乎预设了许多的标签,她们才是反标签的,才是对的。 通篇看下来我觉得努力表现这感伤。我觉得好矫情,文字虚弱,没什么感染力。也许是人过中年,不能欣赏这些小情小调。通篇故事就是空中楼阁,一点不能引起共鸣,不单在情感上没有,什么都没有。 还是为了奈良美智的插图买的,这回还是不少,作为小说插页的图片和画册的图片,效果还是差了好多啊。 接连读了两本的吉本芭娜娜,觉得很丧。我还是接着去读《女巫的子孙》了,到底阿特伍德奶奶的笔力强健。 《阿根廷婆婆》读后感(三):爱是原谅的原由 这是吉本芭娜娜的第二本短篇小说,和《雏菊人生》的主人公相比,我还是喜欢雏菊更多一些,毕竟雏菊的独立坚强与细腻让人印象深刻。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美津子,讲述的是她与父亲和解的故事,当然和解的关键是继母的出现。和《雏菊人生》一样,这部短篇小说中也有两个人的死亡,母亲与继母。美津子怨恨父亲在母亲临终时的消失,而继母的出现让她明白父亲对母亲的爱。而这份理解也让美津子接纳了继母——阿根廷婆婆,而她的相继离开,也让她明白父亲的爱与坚守,以及一个深刻的感悟——"无论是去遥远的异国旅行,还是留下自己独有的遗迹,我想在根源上都是同一种尝试,那就是生命在一个又一个时代中游历,而后消失。人们想借此把自己些许反抗宿命的尝试刻入永恒之中,不过如此而已。" 很喜欢篇末的对话,它是美津子对爱的理解,也是理解父亲的最大原由——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建造遗迹吗?" "那就是希望心爱的人永远不会死去,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今天。" 那是人们心中永远怀有的虚无缥缈的祈祷,那是从遥远的天上看起来也都会像项链一样闪闪发光,连神都会为之心动不已的点点美丽的亮光。 《阿根廷婆婆》读后感(四):百合的三层楼 终于买了阿根廷婆婆,下午坐在沙发上,脚边是小太阳,看着橘色的光覆盖住纸张。百合是外邦人,小孩叫她阿根廷婆婆,阿根廷婆婆说美津子"又可爱又温柔,是我的小天使"时美丽极了。 人不会单方面停止作为生命的使命,一直到停止呼吸灵魂离开身体的那一刻,都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直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人都是活着的,绝不能将他们在心中埋葬" 我们家三个人的生活让我很满足,对面盖楼扬起的灰尘和厨房内厚厚的油渍,一切我视线内看到的东西,通通让我感到无比满足,我甚至想让三个人的生活慢吞吞的再过80年。我不喜欢孩子,对另一半也无需求,说难听一些,我对自己组建家庭的欲望接近于零,和需要恋爱养分来生长的人群不同,我希望我的小生活就这一点地方,就我们三人。 这和美津子正好相反。 常常想到人临终前脑袋里会开始走马灯就悲伤,那么那时候回顾的一生画面中是不是就有我现在琐碎又幸福的家庭生活,那一刻的幸福是穿梭了几十年又到达了今天,我不忍。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三人的客厅小憩时间也让我格外的敏感起来,我想按停时间,或者把时间无限拉长。 这两年要去一趟南美,去看看芭娜娜笔下的阿根廷,这个想法在不伦与南美时就有了,现在更增加了我前往的动力。 《阿根廷婆婆》读后感(五):死去和活着 "原来人真的会死,每一个自以为普普通通的日子刹那间变得面目全非,而心中的那些漫长无聊的感觉其实都是错觉。" 母亲离开的那一天,父亲不知道躲到了哪里,美津子一个人看着母亲停止了呼吸,从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就变了。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里,听到这样一句话,父母就像一堵墙,隔着我们和死亡,父母离开了,墙倒了,我们便要直面死亡。死亡一下子变得很近,触手可及。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并不觉得会有人离开我,永远离开那种,直到有一天,我穿着白色的衬衫,骑着自行车,到了村口的时候,他们说不用回家了,今天,去外婆家。那天的太阳很明媚,有点晒。我站在阳光下,眼睛睁不开,也许是刺眼的太阳,也许是难过的事情。 从别人那里听说父亲去了阿根廷楼,和阿根廷婆婆住在一起,美津子起初很是诧异,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这样,直到她自己走进了阿根廷楼,那栋在小镇边缘几近荒废的楼。 门里的那幢楼离得并不远,可是茂密的草丛的阻隔下显得似乎遥不可及,透着一股少有人问津的腐臭味道。父亲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说,"宇宙不是平面的,也没有时间,是一层一层的好多层,一层层的,就像装着机关的盒子,时间什么的全都藏在里面,一个连着一个,道理讲不明白,画也很难画出来。"他要在这里完成曼陀罗花。 父亲就这样忘记了母亲,美津子觉得,她有些难过。其实他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妻子死去的事实。对待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如果可以融洽相处就是合拍,反之则不合。时间会抹去一切伤痛,然后回归平静的生活。 "只有等到物是人非之后,人才会懂得怀念。"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建造遗迹吗?" "那就是希望心爱的人永远不会死去,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今天。连神都会为之心动不已的点点美丽的亮点。"父亲雕刻了海豚墓碑,她们都离开了,活着的依然需要继续生活。 父亲可能会回来,也可能不会,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美津子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已经不重要了。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都会得到和解。 那是一个晴朗而干燥的冬天,对于美津子而言"最幸福莫过于在雪花纷飞的大冷天,炉子烧着热水,我们三个蜷缩在被炉里喝喝茶,吃吃点心、煎饼。" 对于我们而言,简单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