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这个新闻可能成为这几天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一经面世就刷爆了网络朋友圈,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反应。对于这个提议,很多人抱以赞赏和认可的态度,当然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这个提议不靠谱,认为这是无视我国银行经营实际,将会把银行逼向经营绝境的举动,弄不好将会使大量银行机构濒临亏损的危机。 这也不怪银行业界朋友有这样的反应,现在银行的日子与前十几年相比,确实难过多了,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利润增长速度由过去的2位数向现在的个位数转化。加上目前内外客观经济形势越来越疲软,还有全球肆虐横行的疫情,全球经济贸易可能会滑向更加严重的衰退周期,全球经济危机有可能超过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银行往后的日子可能更加难过。 那么,现实中如果叫银行让利1.5万亿元,是否真的会让银行陷入经营绝境?这个提案是否真的不近人情,或者说根本不符合客观金融规律?在笔者看来,银行向实体企业让利1.5万亿元,是应该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并没有像一些人说的那样矫情,想象的那样危险。 作为中央政府,面对当前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困难,必须站在较高的政治经济角度来统率国家经济发展大计。如果银行不让利,仍然像过去一样为了争夺存款无限上浮存款利率,为了自身经营效益无限增加各种中间业务收费或变相提高各种收费,这些收费最终都要转嫁到实体企业身上,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那么中央政府出台再好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都会无法执行到位,或被悬空打了折扣无法发挥作用,或将优惠财税金融政策的效能全部消耗掉,最终实体企业将无法脫出融资贵、融资难困境,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无法渡过疫期这个生产经营的"寒冬"。 退一步看,目前银行让利1.5万亿元,不是要银行直接将每年经营的利润分配给企业,让银行自身单独掏腰包,硬是将银行每年财报之后的利润切一块给企业,而只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或方式来共同减少银行对实体企业的贷款利息及各种服务收费,事实上承担1.5万亿的对象就比较多了,可大大减轻银行让利的压力。 还有让我们充满信心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盈利增幅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有所放缓,利润增长率由2位数降为个位数,但始终保持盈利局面并呈逐年增长态势,并没有出现过亏损。据银保监会数据,从2015年到2019年5年来,我国银行业累计净利润分别为1.59万亿元、1.65万亿元、1.75万亿元、1.83万亿元、1.99万亿元。这说明银行即便要让利,还是有相当底气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加之银行历年盈余积累,相信在1至2年短期内让利1.5万亿元,也不会让银行伤筋动骨,更不会把银行拖进经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