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羽只不过是降个于禁为什么就威震华夏了


  虽然说关羽在后世历史上地位很高,名气也很高,有太多的人都非常的崇拜他,不过如果从历史上来看的话,关羽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很好的战绩,没有特别多的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身为一员武将却没什么出名的战役,这一点说起来也的确是让人难以接受。而关羽除了在襄樊之战当中降了于禁,也就没有什么战绩了,为什么他却可以因此就威震华夏了?关羽并没有特别多的战绩,却拥有那么高的地位,靠的究竟是什么呢?
  1、关羽为什么就威震华夏了
  关公打仗也就那样,他跟古之名将还差得很远。
  说他"威震天下",并不是说天下人害怕关公害怕到了两股颤颤的地步。在汉以前,能让敌人一听到名字就两股颤颤的,唯有秦国武安君白起一人而已。就算是一生纵横不败的韩信,敌方对他也不畏惧,反而是屡屡轻视,结果仗一打完,才发现败得莫名其妙。
  读史发现,"威震天下"指的不是关公,而是刘备这个势力发展得威震天下了。
  公元214年,刘备克定成都;同年,曹操攻占了汉中。到了217年,刘备发兵进驻汉中西面门户的阳平关,想要把蜀地之咽喉"汉中"拿下,但没有成功;到了218年,刘备再次进兵汉中,与魏将张郃鏖战连连,但仍然还是没有取得进展。
  但到了219年,汉中争夺战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刘备听从了法正建议,大军直插定军山,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从而掌控了汉中争夺战的战场主动权。
  主客易位,夏侯渊不得不率军来攻打刘备所在的"定军山",结果被老将黄忠抓住机会,于阵前刀斩身亡。
  这一战之后,刘备夺取了汉中,奠定了蜀汉的基业,天下三分之势终于形成。
  同年七月,刘备在沔水建立筑坛,陈兵列众,祭祀神明,并且自立为汉中王。紧跟着,马超等46个名满天下的人士,一起上书东汉朝廷,请求朝廷立刘备为汉中王。
  这件事情震动了天下,汉献帝被曹操浑浑噩噩地控制了十数年,与其称其为东汉朝廷,还不如说是曹操的朝廷,皇室暗弱,权归曹操,令出一门,汉献帝早已成提线木偶。
  归其原因,就是因为汉献帝没有外援,汉室宗室里也没有强有力的宗室领军人物,当年有刘表刘璋,但这两人才能平庸,终究不能搅动风云。
  而这一次,刘备的崛起,刚好就弥补了汉室的这一块短板,曹操若想篡位,他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刘备的反应了。
  2、刘备的崛起有什么意义
  刘备的崛起,给了汉献帝一剂强心针,同时也向天下人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大汉将再次兴起,就算曹操篡位或者说汉献帝病死(如果篡位,前朝皇帝一般都是病死),那汉室宗室之中还有刘备,刘备在,那大汉正统就还没有灭亡,只要刘备努力,他就是第二个光武帝。
  历史学家把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那只是为了方便切割研究而已。但在历史上,没有什么东西两汉之分,王莽是乱臣贼子,"新朝"也并没有被天下人所承认。所以两汉也是汉,国家传承四百余年,统治力早已深入人心。
  对于天下民众来说,他们没有后世之人的视角,也不会觉得改朝换代就是那么简单,他们也分不清楚什么是"改朝换代",什么是"奸臣作乱",当年王莽权倾天下,最后还不是灭亡了吗?
  周朝八百年天下,汉朝如果也有八百年天下,天下民众也觉得不出奇,并且还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我们从当时天下人的"意识形态"的这个角度出发,你会发现,"刘备的崛起",刚好就是在传递着这一种理念,那就是"大汉将不死不灭"。
  王莽乱政时,有光武帝刘秀;现在曹操乱政了,又有刘备了。先不管刘备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但是这一种"大汉不死不灭、光武帝第二的错觉"已经传播出去了。
  天下人有这一种错觉,并不奇怪,如果设身处地地想,我们也会同样的认为,只要刘备还在,那么"大汉的火种"就还在,这就够了。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紧跟着,公元220年,关羽就聚集荆州之众,开始围困襄樊,守襄阳的曹仁在关羽的如潮攻势之下,变得异常艰难。曹操不得不派出了"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前去支援,结果又被关羽打败。
  这就有了史书上的"降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说法了。
  "汉中争夺战"、"襄樊之战",让刘备的蜀汉势力如日中天,蜀汉也是汉,它在历史上的叫法不是"蜀汉",而是"汉"。
  所以,特别是在于禁投降之后,曹操都想迁都退避锋芒了。
  3、关羽威震华夏与降于禁有什么关系
  威震华夏,就是出在"降于禁"的这个节点上。
  于禁被曹操提于行伍之中,理应忠于曹操,他投降关羽,这是要背负道德包袱的。但在后世,于禁的名声并不差,其原因是于禁"反魏归汉"了。在当时,"汉",才是正统。
  我们现在评价曹操,当然认为他是一世之英雄。但在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上,曹操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于禁的投降,给曹操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于禁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说投降就投降了。于禁没有背上什么道德包袱,天下人也认为于禁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错。这说明,于禁并不认可曹操的"正统"地位,当然在这里面也并不排除于禁怕死,但也由此可见天下人的人心向背。
  这就是关羽"威震天下"的缘由了,曹操在这种"人心向背"的问题上背上了压力,于是便不得不开始考虑迁都,以避锋芒,此为其一。
  其二,如果关公打下了襄樊,那么蜀汉在荆州的地盘将连成一片,占据了襄阳,水师游于江上,就可以隔绝南北,然后就可以慢慢积蓄实力,来完成诸葛亮《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率荆州之众,以向宛洛;而将军率益州之兵,以出秦川"了。
  见于《隆中对》: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其三,刘备不仅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一旦关羽拿下了襄樊,并且还对东吴政权形成了战略压制。众所周知,在冷兵器时代,长江上游地区的政权,攻打长江下游的政权,那可谓是高屋建瓴,骑驴下坡。
  水军顺流而下,旬日之间可直达建业,而孙吴的都城就在建业,如果再加上水陆并进,那更是掌握了战争的绝对掌控权。
  后来当刘备攻打吴国的时候,陆逊对刘备的这种"水陆并进"就十分忌惮。而在历史上,晋灭吴之战、隋灭南陈之战、元灭南宋之战,无一不是从上江上游地区,顺流向下发起攻击。
  因此,从道义上、从人心向背上、从战略攻势上,刘备集团出现了一副蒸蒸日上的局面,这就是关羽在攻打襄樊、降于禁之后,为何威震天下的原因了。
  个人怀疑,孙权同意吕蒙发动"白衣渡江"作战,应该也是看到了刘备对他的致命威胁。想想在那个时间点上,刘备对孙吴政权的威胁要比曹操的大得多了,毕竟曹吴之间,还有淮南地区作缓冲。
网站目录投稿:元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