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摘 要】舆论监督报道是一剂"良药",是对某一现象的揭示,也对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舆论监督报道用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作为专职的新闻媒体人,在写舆论监督报道时,要秉承客观、公正,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看待所发生的人和事,发挥媒体人"船头瞭望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闻事件;客观;公正;法治思维;正能量
  一、舆论监督报道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舆论监督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闻媒体是社会的舆论机构,新闻界常常被称为"舆论界"。在反映舆情、表达民声和引导舆论方面,新闻媒体自有其独特的、非其莫属的功能。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新闻事实和评论社会现象反映舆情、表达民声和引导舆论。新闻传播是时时日日进行、持之以恒的。没有哪一种机构和哪一个个人,能像新闻媒体那样专职专业地进行反映舆情、表达民声和引导舆论。
  新闻工作者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专业人士,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方面要训练有素,具备专业品质。
  对于报纸来说,早在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就《新莱茵报》被控案曾经说过:"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当时的普鲁士政权与人民为敌,在马克思看来,报刊应当在揭露当权者的过程中充当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帮助主体及时了解各个方面的动向、情况;喉舌,则发主体想要发出和为人所知的声音。
  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刘少奇就向新闻记者们提出了当好耳目、喉舌的要求。他于1948年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②耳目担负着搜集各方意见的重任;喉舌传播党的声音让人知道,传播人民的声音让党了解。将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耳目喉舌与人民的耳目喉舌同时加以强调,是刘少奇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贡献。
  时至今日,对于新闻媒体从业者来说,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意义重大。具体如下:
  (一)舆论监督报道能够反映人民的心声。报道者关注的是人和事,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通过这座"桥",倾听人民的心声,将人民群众的心声传递出去。
  (二)舆论监督报道是对公权力的监督。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舆论监督报道者的职责。有了监督,依法办案、依规办案、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有了约束,公平正义就有了保障。
  (三)舆论监督报道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良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在快速发展中,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间存在差距、新兴行业的出现等。作为新闻媒体报道者,舆论监督报道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揭露问题,促进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舆论监督报道的特殊性
  舆论能影响人心向背和聚散。新闻媒体以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舆论,责无旁贷。做好舆论引导,重要的问题是要了解舆情并作出准确研判。
  导向正确是舆论引导的前提;引导方式恰当得法,同样十分重要。
  习近平说,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③要在关注民生的过程中进行舆论引导,在能产生共鸣的问题上进行引导,通过报道鲜活的、具有正能量的事实进行引导,借助有说服力的说理进行引导。
  舆论引导不应是生硬的说教,不应是不动脑筋的简单宣传灌输。总之,舆论引导是打开和感动受众心灵之术,是值得作为一种传播艺术来钻研的。
  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并行不悖的,不是对立的。舆论监督是另一种方式的舆论引导,告诉社会公众怎样做是对的、好的;怎样做是错的、坏的。舆论监督工作做得好,媒体的口碑就好,在受众中美誉度和认同度就高,舆论引导的效果就好。
  在新闻报道中,做好舆论监督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舆论监督报道要客观、公正。舆论监督报道切忌以偏概全,偏离公正、公平的立场。媒体工作者是事件的记录者,不是某一方的代言人,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要做到客观,公正,这样才能发挥舆论监督报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二)真实是舆论监督报道的生命。报道新闻就是要报道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各方声音务求真实,失去了真实就失去了报道的价值,就失去了新闻的属性。
  (三)舆论监督报道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舆论监督报道往往是由某一事件引发关注,而这一事件又涉及多方面原因,要做好报道就要有说服力的说理和依据,而不是生硬的说教。每年中央电视台如期举行的"3·15"特别晚会,都把舆论监督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推向了高潮。通过监督报道,鲜为人知的内幕被揭露出来,让更多人能看清事件的本身。
  三、新时代善用法治思维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新时代媒体传播的途径与方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传播,让同一新闻事件能够多平台、多形式进行推送,覆盖面更广,阅读群体更大、时效性更强。
  要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离不开法治思维,在传递报道引导的同时,也是在宣传法律,让受众能够提高法律意识,让报道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善用法治思维,对于新闻媒体人来说要具备和学习以下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一)不断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宣传好法律,做法律的宣传者和守护者。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多,涵盖面广,如果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全,作出的报道就会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存在瑕疵,严重的会对受众产生误导,引发错误的舆论引导,降低传播媒体的公信力。
  (二)关注法治在法治环境中传播的新方法。近年来,"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涉及领域较广较新,法治新闻工作者具备最先接触新传播工具的优势,要充分运用媒体优势引导法治工作者拥抱互联网,不断学习新的传播方式与方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三)舆论监督报道聚焦正能量传播。新闻舆论引导是符合新闻规律和因势利导的,旨在将公众中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予以突出并使之产生更大的舆论影响;对包含负能量的舆论进行消解,缩小其不良影响。舆论监督报道要聚焦正能量的传播,净化社会风气,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以法律为标准 坚持客观原则。作为舆论监督报道者,不能把个人恩怨、好恶色彩带入报道中,不充当个别利益冲突的工具,努力树立关怀弱势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权贵的独立品格;对于舆论监督所涉及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确保报道内容准确无误。
  对有争议的问题,报道者要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坚持以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为标准,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舆论监督报道离不开法治思维,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下,舆论监督报道是一把"利剑",对执法者是一种考验。本文着重论述了舆论监督报道的重大意义及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注意事项。作为舆论监督报道的新闻从业者,要把握好"时、度、效",争做法律的维护者与传播者,不断学习,运用法治思维看待法治事件,传递法治声音,促进我们生活的社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新莱茵报审判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 1956年版,第275页。
  [2]《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4页。
  [3]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网站目录投稿:语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