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古人为何要守孝守孝一定要三年吗


  在了解北宋名臣包拯的时候,他曾经因为父母年迈又不愿让他离家,于是辞官回家赡养父母,后来又因为父母去世,包拯为他们守丧,即使到了守丧期满,他也还是不愿离开,由别人多次劝慰,他才开始做官。包拯为父母守丧的事情,在古代非常常见,很多人都因为守丧而辞官。守丧又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守孝期一定都是三年时间吗?
  1.守孝的来历
  古人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非常重视孝道,这一点到了今天也依然是如此。在国内,不管是谁,教育小孩子的时候都会教会他如何尊敬自己的长辈,尤其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中国人的"孝",已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美德文化。既然非常看重孝道,那么当父母亲去世的时候,身为孩子的人,自然就得通过一些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孝心。
  尊亲去世之后,在守孝期满之前,都应该居住在家里,还不能有一切的娱乐和交际活动,否则就是对尊亲的不尊敬。古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种行为最初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不过因人而异,人们对亲人去世感到悲哀,所以行为上面也会与平常有所差别,直到孔子时期,将这件事情发展成了一种礼制,有了具体的规定。
  2.守孝的含义和时间
  守孝需要多长时间?答案就是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的时间,二十七个月。而关于守孝期这一点,孔子还与自己的弟子宰我进行过一次辩论。孔子当然认为,守孝是必须的,期间不能穿华丽的衣服,不能吃美味的食物,因为这些事情是在追求快乐,可是在父母过世之后怎么能够快乐?这段时间应该是会感到悲痛的,追求快乐让孔子于心不安,因此他赞同并且提倡和发展。
  但是宰我并不这样认为,守丧三年属于礼制,但是礼制并非一成不变的,三年太长,需要进行改变,而针对孔子的"于心不安",宰我还说,他并不认为这些追求快乐的行为会令他感到愧疚,相反他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他与孔子是不一样的。宰我很诚实,只是他与孔子对于"仁"的理解不同,各自的体会完全不一样,所以这次的交流是行不通的。
  3.守孝要怎样守
  现在的守孝各地有各地的规矩,一般都不会出现三年的情况,而在古代,守孝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在朝的官员如果遇到父母亡故却不守孝的,马上就会有人进行弹劾,完全可以影响到下半生的官运,不管你的官职有多高,都是如此。不过,规矩毕竟是死的,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在守丧期未满,或者父母去世后不用守丧的。
  一种就是前线的武将,这个时候究竟是个人的孝道重要,还是国家重要?两者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这个时候皇帝可以选择"移孝作忠",不用回家守孝,"百善孝为先,金革之事不避,舍孝尽忠"。另外一种,守孝期未满的时候,皇帝也可能会下诏特别起用,称"起复",也就是说在丧期未满的时候听命回朝。
  但是,毕竟还是没有完成守丧这件事情,不论是不是皇帝的命令,其人都会被人指责,明朝张居正就是如此,就算皇帝出面把那个带头反对的官员杖责,事情过去之后,张居正还是被大多数官员看作敌人,留下一个骂名。
网站目录投稿:芷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