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全日制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的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21-0111-03
  摘要:文章以MPAcc会计专业学位硕士为例,探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平衡实施。在此基础上,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案例教学、学位授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问题。该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可以为我国教育部门和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 会计专业硕士 MPAcc 课程建设 案例教学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研究生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注重理论研究,主要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主要培养某个专业领域中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门人才。因此,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位授予等方面均应有所不同。特别是,专业学位强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因此在理论教育上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都要加以重视,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平衡实施。
  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模式上来看,目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两种方式:一是吸引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考生,参加硕士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培养实践部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是面向广大在职人员,参加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实现在职人员在职深造、终身学习的目的和愿望。
  2003年12月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办决定在我国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2010年又新增全日制类型,至此形成了我国会计硕士人才培养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应用型的双轨并行机制。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简称为MPAcc,是众多专业学位中的一种。就笔者所在的高校而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多层次、多专业的格局。有博士、有硕士,有学术型、有专业型,其中专业型硕士在我校至少有5类:会计专业硕士、审计专业硕士、MBA、MPA、旅游专业硕士等。其中MPAcc和审计专业硕士隶属于会计学院。就会计学院而言,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报考规模上看要比学术学位研究生大,录取比例低,说明竞争激烈。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研究生的招生更是受到了考生的青睐,报名人数多,录取比例低,竞争更激烈。因此,全日制MPAcc研究生的培养就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有别于在职人员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般来讲,在职人员已经有过一定时间的工作经历,因此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而全日制学生从学校门到学校门,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因此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以下将分三个方面论述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
  一、教学方面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上要考虑全日制研究生的未来职业需求,制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平衡的培养方案,构建创新、有效的课程体系,确定各门课程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加深教学管理的强度,最终提高培养工作的效率。
  2014年,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修订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设置以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其中必修课包括:(1)公共必修课3门。政治课2个学分、英语课3个学分、管理经济学3个学分。(2)专业必修课4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3个学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3学分、审计理论与实务3个学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3学分。以上共计7门课、20个学分。选修课包括两类:限选课和选修课。限选课可从以下课程中选择:专业外语2学分、数量分析法2个学分、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2个学分、管理经济学2个学分、会计研究方法2个学分、战略管理2个学分、商法概论2个学分、管理信息系统2个学分、投资学2个学分、会计职业道德2个学分、财务报表分析2个学分、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2个学分、中国税制2个学分、国际商务与国际结算2个学分、企业并购2个学分、会计师事务所2个学分、经济责任审计2个学分、管理审计2个学分、企业价值评估2个学分、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会计2个学分、企业税务筹划2个学分、内部控制2个学分、风险管理2个学分、会计系统设计与财务共享2学分等共计37门课,也可以根据各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另外开设。限选课要求学生修满8个学分的课程。选修课可由学生在全校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含限选课中未选过的课程)中选修至少5个学分。实践课程的设置要求必须修满7个学分,包括:参加本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5个学分、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2个学分。根据以上所有课程的设置要求MPAcc学生毕业时总学分不少于40个学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这个参考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而且大多数学校也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虽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体系设置到教学组织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也体现了实际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已经参加过工作且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研究生而言比较适合,但是对从未出过校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显得有点儿不足。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在培养大纲中加入实训类、模拟类课程。考虑到MPAcc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政府部门等工作,因此,可以在培养大纲中加入实训类、模拟类课程。比如,用友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就特别适合于全日制MPAcc学生。
  VBSE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簡称,它是一个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VBSE通过模拟企业以及内外环境的经营与管理,使学生熟悉现代企业的实际运作。参加VBSE实训的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是制造企业的财务主管、行政助理,或者是外围服务公司、工商局、税务局、社保中心、商业银行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当然也可以扮演供应商、客户等。通过从事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工作,实现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提高学生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VBSE实训,全日制MPAcc学生不用实际走入社会就可以感悟复杂商业社会环境下的企业经营,体验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外部商业环境中相关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二是在培养大纲中加入会计信息化方面的课程。一些有关会计信息化方面的课程,比如: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应用、IT审计、XBRL财务报告,等等,也应成为全日制MPAcc学生的主要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提高这些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潮流。目前,大概99%的大中型企业都使用会计软件进行基本的财务核算,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进入管理信息化,甚至全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时代。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掌握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MPAcc学生来讲非常重要。这不仅对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工作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对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在2014年全国教指委推出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中,只有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系统设计与财务共享两门课,因此本文建议,至少可以在选修课中加入若干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课程。
  三是在培养大纲中加入财务建模类的课程。财务建模能力的培养对于全日制MPAcc学生来讲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财务建模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实证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具备可以使全日制MPAcc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够尽快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尽快融入工作团队,尽快从工作中学到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趋同。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与会计的界线愈加模糊。过去会计人员可能只需要了解借贷原理就可以当好会计。但是新会计准则下如果只了解借贷就可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例如,公允价值的引入使资产价值的计量和入账复杂化了。如果你不了解如何利用现金流量模型估计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你就不能准确入账。因此,新会计准则的采用使得原来只有财务管理人员才去考虑的问题现在会计人员也不得不考虑。财务建模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或者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准确地贯彻新会计准则,提供更可信的会计信息。作为未来的面向财务与会计具体实践的MPAcc学生而言,财务建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方面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至今,全球的商学院在其MBA的教学中仍然大量地采用美国Harvard Business School开发的案例。案例教学引入我国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对真实事件和真实情境的分析与思辨使学生掌握所学理论,并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启发、讨论、互动为其主要形式,首先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案例,并且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和结论。上课时先让每个小组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心得体会向全班进行演讲,之后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这样通过演讲、讨论,学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点评,与案例有关的理论得到了深化,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也有了可行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MPAcc的教学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对直接从本科进入研究生学习的全日制MPAcc学生而言,案例教学能发挥更大作用。本来,这些学生对实践了解不多,通过阅读案例还可以起到一点了解实践的作用。当然,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也可以将其本科阶段所学的散见于各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案例教学的使用中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选择要考虑职业取向。
  首先,国外的案例不一定符合中国,MBA的案例不一定符合MPAcc。所以要开发适合MPAcc的案例。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和各大高校经常举办案例教学研讨以及案例设计大赛等活动,这对开发出适合MPAcc的案例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案例教学方面,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专业要求,而且也要结合未来的职业取向,可以按照职业取向分为若干个大类进行案例的设计。
  二是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讨论。案例学习的关键是通过学生课下的阅读和讨论达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启发的目的。当然小组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这对于全日制MPAcc学生尤其重要。如果没有课下的预习和小组讨论,直接进入课堂由教师讲解,那么案例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
  课上的小组演讲和同学之间互动同样重要,这是不同观点、不同见解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的最好方式。
  三是案例教学离不开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在案例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教师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学生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碎片化的阶段,得不到升华。当然,案例的点评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更低。
  三、论文方面
  MPAcc学生要不要写论文?这在MPAcc的管理者和导师中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MPAcc主要培養面向实践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因此研究能力对他们来讲不是很重要,因此论文环节可以取消。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首先,研究能力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当前复杂多变、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自我学习、自我更新是职场人士必备的能力,否则随时都有被职场抛弃的可能。因此,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适应当前以及未来职场的复杂多变和激烈竞争至关重要。
  MPAcc的论文写作以案例、调研以及企业诊断为主,不是纯学术方面的论文。案例研究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而调研以及诊断是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必不可少的工作技能,因此让MPAcc学生在这些方面做一些研究对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在论文写作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论文写作要与未来工作相结合。论文写作方面,实践中仍然存在强调理论的倾向。虽然近年来要求MPAcc学生的论文以案例、调研、咨询报告为主,但是在案例的选取上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针对性。很多学生选择案例时比较盲目,既不是自己实习或者之前熟悉的案例,又不能与自己将来的工作相结合。大多学生只是在报纸、杂志上随意选一个了事。这样一来,论文的环节对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2)论文写作要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导师对MPAcc学生的论文要进行引导、把关,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校外导师在学生论文选题以及成文过程中的作用。我校会计专业硕士MPAcc实行双导师制,一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一名校外导师。校外导师一般来自企事业单位,长期从事管理工作,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充分发挥校外导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的作用是提高MPAcc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当然,校内导师也要与校外导师充分合作,共同把好MPAcc学生的论文关。
  总之,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与会计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从课程大纲编写、具体课程的设计,案例编写与选择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都要认真研究,突出MPAcc的培养目标,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互平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不仅符合国家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今后,随着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然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也必然会在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J
  参考文献:
  [1]陈吉凤,侯力纲,刘春晖."案例"助力会 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变革[J].会计研究,2013,(2).
  [2]段新生.会计专业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商业会计,2013,(8).
  [3]李清.适应全日制MPAce培养目标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J].商业会计,2011,(11).
  [4]邱卫林,雷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MPAcc课程群建设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作者简介:
  段新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建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
网站目录投稿:寻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