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起活下去


  文/彼岸花开
   爱情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得太多,故事的情节来来去去,反反复复不过也就那些,想必看到了开始也看到了结局。《The Fault in Our Stars》并没能超脱出这类爱情故事的框架,却依然凭着"烂俗"的内容赢得了无数的眼泪,而这多归功于对"死亡"的设定,爱情,又一次被放在了生命的拷问下,岂能不动容。
  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却不是我想要讲的,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团体,在美国的影片中,这类型的团体并不少见,这是美国本身医疗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同一种类型的疾病患者自发性组织的公益性团体,这类团体的成员大多患有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他们相互给予支持,给予鼓励,分享经验,并会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联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一起活下去"。
  对于这样的团体,在心理咨询中会称之为同质性团体,因为身患相同的疾病,往往所经历的生活也会非常的相似,就像影片中的癌症团体,放疗、化疗,只有经历这些的人才会明白真正的痛苦是什么,咨询师的同感理解,永远比不上真正经历过的人。他们都在与癌症做抗争,他们都不确定癌症细胞什么时候会扩散,什么时候会恶化,什么时候可能就会是永别,这是没有未来的恐惧,这样的恐惧并不是只有一个人承受着,所有罹患癌症的人都会有,每个人的性格差异,导致了他们对待病痛的态度也会不同,就像影片中,海瑟是灰暗地看待着这一切,她用冷漠把自己保护起来,人总归都是要死去的,只是早晚而已,那么又何必在乎是否有人记住自己呢,这是她对奥格斯的回答。而奥格斯一直都是带着玩世不恭的微笑,他用他的武器对抗着疾病,对抗着死亡,他想要人们能够记住他,这便是故事的主线,男主为女主带来生的希望之光。
  说回团体,这便是团体存在的意义,当我们独自面对病痛时,当每天陪在我们身边的是亲朋好友,虽然同样让人欣慰,但"你会好起来的"、"我们知道你很痛苦"这类苍白的劝慰,时间长了真的是没有什么效果,我们知道我说的那些痛苦你不曾感受过,你又岂会明白,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些苦难,而其他人可以幸福快乐的过着他们的生活。如果现在身边坐的是一个跟我经历类似的人,那么或许感觉会更好,我们可以一起诉苦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可以分享哪些好的方式能够减轻这些疼痛,我们可以一起痛骂生活的残忍和世道的不公,可以一起追忆往日的辉煌,一起畅想未来的虚妄。就是这样无拘无束,不用顾及他不会明白,不用顾及我流露出的绝望会让人担心,因为我们都知道彼此内心深处的脆弱,我们都知道平常的伪装已经很辛苦。
  在这样的团体中,总是会有新的人进来,会有老的人离去,但是一起面对就不会显得那样艰难。最好的方式是团体建立的初期,能有心理咨询师的跟随,为团体设立一些规则,引导团体的走向,保证团体是向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影片中海瑟他们的团体,主导者并不如意,他是一个"过来人",这也是很多团体中采用的方式,他们邀请一些在疾病抗争下坚持下来的人来为其他人作为榜样,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这样的人并不是都适合作为一个团体领导的,就像影片中这位"耶稣",他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但同时他并不能很好的团体带领者,他并不能很好的察觉别人的情绪,不能很好的让其他人有一个表达自己情感的渠道,更多的时候他就像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他歌唱,他祈祷,这样乐观的态度能够影响到一些成员,但能起到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海瑟在影片中对团体的评价是极其负面的,她不喜欢这样的团体,她认为跟他们相处就是浪费时间,她在团体中是很少发言的,她算是一个脱离者,但最终她还是在团体中找到了最重要的人。而这是团体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疾病的存在,患者的生活圈会越来越小,在他们的生活中会渐渐变得以疾病为中心,如果家人能够给予支持当然是幸运的,可是当生活中仅仅只有家人时,生活也是可悲的。海瑟的生活也是如此,对于一个青年女孩而言,本应该是谈恋爱的年纪,本应该是在学校与同学疯玩的时候,却只能往返在医院和家之间,她生活中业余时间便是看看书,思考思考人生,这样生活的时间长了,难免会让人抑郁的,这也是海瑟父母的担忧。而团体的存在,至少能够让你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家人以外的其他人,至少能够维持一定程度的社交功能,这是避免抑郁最好的方式。
  在国内,这样的机制非常匮乏,而结果往往是身心俱疲,身体的疾病可能并不是主要,心理的问题才往往是致命的,很多患者在压抑的环境下无处宣泄,伴随着生理疾病而产生的是心理疾病,但中国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心理问题,这才是最让人悲凉的。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恶性循环的结果,久病在床,慢慢的发展成抑郁,甚至精神疾病都是有可能的,脾气会变得越来越暴躁,也可就是越来越难伺候,但这也不是患者的错,天天要人伺候,也无人可以倾诉,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一如既往,不管是照顾方还是被照顾方。精神疾病不仅仅会折磨患者,也会折磨着照顾他们的人,这样严酷的筛选机制下,真的很难有"孝子",所以能够做到的人显得难能可贵。
  在中国的文化中,其实更多的目光是给了照顾者,给了他们很大的社会压力和责任归属,当然也会有社会奖励。但对于被照顾者而言,真的太少太少了,他们同样需要关怀,不是逢年过节发点米面,这种形式主义又有什么用呢,尤其是心理上的关怀在国内太过缺失,我们确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在我们的医疗体系中,只是能够看病住院吃药就已经显得那么艰难了,又哪来的资源来组织团体,哪来的专业人员来关注这些人的心理问题。
  活着已经很辛苦了,一起活下去也许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其实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就像我在咨询中经常会用的话,"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我们都需要寻求支持,家庭的支持,社会的支持,谁都知道自己并不是时刻坚强的,或者坚强的外壳下总是藏匿着一颗柔弱的内心,总会有那些时刻会需要其他人的搀扶,会想要一个肩膀能够靠一靠。在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担子都落在朋友身上,只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会发现总有一些问题是不能说给朋友的,所以越来越来多的人热衷于网络,迷失在虚拟的世界里,我想他们也是渴求一个现实中的团体吧。
  心理咨询师也算是一个压力比较大的群体,所以一般一个地区内的心理咨询师会自发性的形成一个团体,每周会有一次的聚会,会分享自己的一些困惑或者问题,在这样的相互扶持下,保证每个人能够有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工作。这样的形式,应该扩散到其他各个领域中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国内看到这类团体的建立,或者,就让我们着手开始去建立吧。
网站目录投稿: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