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成交量形态解析 第一节 从成交量情况发现主力踪迹 一大部队的行动总会留下痕迹,要么是步兵急速前进引起尘土飞扬,要么是大炮、坦克等机械化武器轰轰作响,要么是飞机盘旋,每一位看到这种景观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叹道,大部队又行动了,战斗又要打响了。即使那些指挥官都想极力隐藏自己的踪迹,但只要对手有所警觉,他就很难做到完全隐藏踪迹,对手总会通过某种手段发现情况。 股市也是这样,因为主力若准备杀入一只股票则必须动用大量资金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主力一般都要经过(建仓)吸货、洗盘、拉升、出货四个阶段,才能完成大资金运作的战略意图,由于大资金运作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主力庄家运作的时间一般较长,在操盘过程中,股票的运行轨迹几乎是被计划好的,走势大多不会随波逐流,有其固定的操作方式,这就是主力机构的命门所在,这必然会在K线图上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成交量典型形态。如果主力要吸筹,那么萎缩的成交量是无法满足主力的胃口,除非主力极有耐心并要承担大市下跌所带来的风险才有可能将自己的交易单混迹于散单之中,一般来讲,这种情况只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中是基本没有这种主力的。所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成交量形态,就不难发现主力的存在,也不难发现主力的意图。 目前市场上的技术分析指标多达上百种,但归根结底最基本的仍是价格与成交量,其他指标基本都是以这两个指标为参数通过一系列数学运算得到的结果。我们知道量价具有因果关系-量是因,价是果;量在先,价在后",也就是说成交量是股价变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成交量理论(或称量价法则)的前提。通过这种因果关系,再结合大量市场经验,人们导出了多种量价关系的规则,用于指导具体的投资。但是在实际中,人们会发现根据量价关系来进行具体买卖股票时,常常会出现失误。比如,如果把主力的吸筹当成拉升,那么投资者在操作中就一直持股不动,而股价这时却只是震荡而已、上去又下来,浪费了投资者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根据成交量判断主力出货与洗盘方面,失误率更高,不是错把出货当洗盘,该出不出,结果是痛失出货良机,就是误将洗盘当出货,过早卖出,从而痛失获利良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投资者在分析量价关系时,把目光局限在过短的时间范围之内,仅仅根据近几日的成交量情况进行大趋势的研判势必造成 "以偏赅全"。二是投资者以为成交量一定是真实的,却不知主力制造虚假的成交量是家常便饭,若无法区分真实与虚假的成交量,又如何应用量价理论呢?三是投资者对于量价理论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背诵得出量价理论却无法理解量价理论所蕴涵的信息,"解决问题之道在于分析问题的本质,而不要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 那么在实际投资中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正确判断出主力的进出方向,或者说,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准确判断出主力是在出货还是洗盘呢?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个股分析做一个简单的概述。般说来,当主力尚未准备拉抬股价时,股价的表现往往很沉闷,成交量的变化也很小,此时研究成交量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好断定主力的意图。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价时,主力的行踪就会暴露,我们把这样的股票称为强庄股,此时研究成交量的变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如果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盘迹象,并果断介人,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非常理想的收益。 实践证明,根据成交量变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对强庄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盘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首先,由于主力的积极介人,原本沉闷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推动下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价升量增的态势。然后主力为了给以后的大幅拉升扫平障碍,不得不将短线获利盘强行洗去这一洗盘行为在K线图上表现为阴阳相间的横盘震荡,同时,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资者出局,因此,股价的K线形态往往成明显的"头部形态"。 其次,在主力洗盘阶段,K线组合往往是大阴不断,并且收阴的次数多,且每次收阴时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像主力正在大肆出货,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当出现以上巨量大阴时,股价很少跌破10日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对股价构成强大支撑,主力低位回补的迹象一目了然,这就是技术人士所说的"巨量长阴价不跌,主力洗盘必有涨"。 再次,在主力洗盘时,作为研判成交量变化的主要指标OBV、均量线也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当出现以上大阴巨量时,股价的5日、10日均量线始终保持向上运行,说明主力一直在增仓,股票交投活跃,后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标OBV在股价高位震荡期间,始终保持向上,即使瞬间回落,也会迅速拉起,并能够创出近期的新高,这说明单从量能的角度看,股价已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如果一只股票在经过一波上涨之后,它的成交量变化出现以上特征,那就说明该股主力洗盘的可能性极大,后市看好。 任何一只股票的变化,在K线图上都能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不管主力怎么狡猾,成交量是无法隐蔽的,透过成交量的变化,再加上你对大势的准确判断,主力的意图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第二节 绪量与上涨趋势 我们在分析一张图表时如果不把股价形态或成交量形态与主力的运作行为联系起来,那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同样的形态其未来的走势差异很大。对于股价形态,我们可以通过实例举出一个标准的头肩底形态完成以后走出下跌浪,也可以举出很多标准的双底形态完成以后走出的下跌浪。对于成交量形态也是如此,但这些并不能否定形态分析的作用,只是提示我们:形态分析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比如相同的成交量形态"缩量"可以出现在股价运行趋势的任何阶段,如果我们仅仅根据"价升量缩"是空头行情这个规则来判断股价走势,难免就会出现错误。量价理论指出了常态下的量价关系,体现了正常市况下的交投关系,但由于股票常被其背后主力操纵,经典的量价理论有时难以解释一些量价背离情况,比如本节所介绍的"缩量与上涨趋势"和下一节的"缩量与下跌趋势"就是这种情况。缩量上涨往往蕴涵空头意味,但股价却是多头行情;缩量下跌具有多头意味,可是股价却在坐着滑梯下行,这两种明显的量价背离关系也正体现了传统量价理论的不足及分析思维的重要。 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股价的上涨必须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价升量增,则表示买盘充足、上涨有力,预示股价将继续升势;反之,如果缩量上涨,则视为无量空涨,量价配合不理想,这似乎暗示着无充足买盘的支持,股价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或难以持续上行。实际情况有时并非如此,最为典型的现象就是上涨初期需要价量配合,上涨一段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主力由于高度控盘并且在上涨途中锁仓,使得这只被高控盘的个股往往越是上涨成交量反而萎缩了,直到再次放量上涨或高位放量滞涨时反而预示着要出货了。 主力最初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筹码收集工作的,因为大盘下跌、此股不跌横盘,这有利于快速收集筹码(一般来说,这种逆市收集筹码的现象并不多见,如果股票的基本面在将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那主力是不会在相对高价区进行吸筹的。主力都有着极为灵通、准确的消息,很可能是通过某种渠道提前得到了公司要进行资产重组等利好消息,才会这样逆势操作。当公司发布合并、重组等消息后,公司业绩急转直上,妙高了的股价获得了支撑,主力才能更从容地出货)。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有强庄介入此股,此股目前很可能已成为主力高控盘的个股。若是强庄介人,一般来讲只要大势不是单边下跌,那股价翻倍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是能结合公司的利好,股价完全有可能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 第三节 缩量与下跌趋势 缩量既可以出现在上涨趋势中,也可以出现在下跌趋势中。如果说上涨中的缩量更多地体现出了主力的操控,那么下跌中的缩量往往会体现市场正常的运行态势。 本节所指的缩量是相对前期上涨时的成交量而言的,并非相对于股价顶部的量能;如果相对顶部量能来说,有很多情况股价在顶部并不会出现放量现象反而出现相对前期上涨的"缩量",这时顶部之后的下跌很可能是和顶部量能大小基本相同的"平量"下跌。 "股价涨得越多跌得越深",这条定律对于股市被暴炒的题材股适用,对于被捧上天的蓝筹股也同样适用。当我们发现一只股票被炒翻了倍就该引起警觉;如果被炒翻了几倍,那么无论其目前的成交量情况如何都宜观望不宜进场。事实证明,有很多的有着良好技术分析功底的投资者在回顾自己的投资经历时发现,是过于狂热和过于恐慌的情绪导致了他们的失利。本节所讲的缩量下跌多出现于股价被炒高后,所以在判断这一成交量特点时更要结合股价来进行。 在下跌趋势的不同阶段,引起缩量的原因也不相同: (1)在跌势初期出现逐渐缩量,主要是因为虽然刚下跌时抛盘不大,但市场信心已转弱,主动性买盘在减少,市场分歧正处于萌芽之中,多数卖盘认为没有上涨空间,买盘则认为股价过高停止追进,等待买进的多数人持币观望、等待卖出的多数人持股观望,只有少数人参与买卖活动,在正常市况下没有买盘有力支撑的股价是很难停在"高空中"的,随着市场情绪的滑落,少数卖盘卖出的动机明显强于少数买盘买进的动机,这就造成了反转点处的缩量下跌,并很可能造成持续缩量下跌的走势,对于刚刚进场的投资者,如果是长线投资者认为股价尚在合理范围之内则可以轻仓(建立少量仓位)并在随后股价下滑的过程中分批买进,如果短线快进快出的投资者则应止损离场,果断了结。 (2)在下跌途中出现逐渐缩量,主要原因是当某股趋势转弱已为市场大众认同后,买盘不济造成股价不断缩量下行。若是股价过高(比如股价从5元起步被炒到了30元,从30元跌到现在的22元过程中一直呈现缩量下跌,很显然这不是正常的回调,清醒的投资者该意识到这是趋势反转造成的)则其反弹的价位可能比大多数人想得都要低,很多投资者认为这种缩量下跌从顶部往下30%后就该有个像样的小反弹,于是抄底进入,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股价在接近腰斩处才可能会出现一波反弹。像这种"温水煮青蛙"的走势对刚刚进场的多头伤害很大,使人无法看到它下跌尽头在何处,进得早则短期内就可能被深套;进得晚又很可能无法成功地做成下跌途中的反弹,这时最好的策略是离场观望。在股市中若把握不准,手握现金永远是正确的。 (3)在跌势后期出现逐渐缩量,主要原因是当某股在长期大幅下挫后,做空能量已得到充分释放,应抛的都抛了,剩下的都是坚定的做多者。一般来讲,股价能从高位下跌到这个阶段,其途中都经过较为明显的放量反弹这种途中的放量反弹既释放做空动能,也预示着下跌趋势的减弱、底部的隐现。在跌势后期,市场经过漫漫长跌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了,被套的持股者基本不去看盘看股价走势了,而买盘因为无法看到获利希望也仍然不愿进场,这是趋势在接近底部时所发生的市场分歧,如果说市场顶部的分歧造成了下跌趋势的开始,那么底部的市场分歧预示着为未来上涨行情进行底部构筑的开始。所以在跌势后期出现股价缓慢下跌,成交量特别稀少的状况。此时应谨慎看多,适量买进,持股的不宜再盲目抛售;持币的要逢低吸纳,分批建仓。 总结:股价在下跌过程中不放量是正常现象,一是没有接盘因此抛不出去;二是惜售情结较重没有人肯割肉。实战中往往出现无量阴跌天天跌的现象,只有在出现恐慌性抛盘之后,再次放量才会有所企稳。其实放量下跌说明抛盘大的同时接盘也大,反而是好事,尤其是在下跌的末期,显示出有人开始抢反弹。由于弱势反弹主要靠市场的惜售心理所支撑,止跌反弹的初期往往会出现在恐惧中单针见底,因此需要放量,但之后的上攻反而会呈现缩量反弹天天涨的现象,这时不必理会某些市场人士喋喋不休的放量论调,因为弱势反弹中一旦再度放量,就说明筹码已松动了,预示着新一轮下跌的开始。 第四节 顶部K线形态与成交量特点 "顶部K线形态"是K线组合所形成的,读者应注意"K线形态"和"成交量形态"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将"股价运行的K线组合"与"股价的高度"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股价运行的底部形态、整理形态和顶部形态这三种典型的K线形态,这三种典型的形态可能以各种表现形式出现在投资者的面前,比如一般的技术分析派认为"w"形态的出现代表底部形态,但同时这个"w"形态也完全可以出现在股价的顶部,我们可以把这个出现在顶部的"W"称为"假W形",是主力为迷惑散单介入而刻意造出来的,这是因为基于人在股市做出决策时的心理、情绪等因素,正常市况下"w"形的确是反映出了交织在底部的买盘与卖盘的关系,但如果主力手中筹码够用,那么造个假w图形出来自然是很容易的。一如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识别主力造假的方法就是通过成交量并且要结合股价上升的幅度来判断。相比底部形态和整理形态来说,顶部形态更为成形,视觉效果也更明显,本节就是以"顶部形态"这个基点为出发点结合其量能特点来进行研究的。顶部形态,顾名思义就是股价经过长期上升之后,在相对的高位形成滞涨盘区,往往在其后会形成相反的走势。在运用"形态"的过程中,投资者应该要注意:相对来说形态是容易改变的,而趋势一旦形成则改变的难度较大。让我们将常见的顶部形态与量能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从而分析主力意图与股价后期走势。 一、"M"顶形态与"w"顶形态 M顶形态又称为双重顶,在众多表示头部的技术形态中,双重顶是被提及最多也是相对常见的一种。投资者经常将双重顶看成是头部确定信号,并且认定今后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在实际运行中,这种技术形态的运行是相当复杂的,很难简单地进行认定。因为有时在初期看成双重顶的形态在经历一段时间后有可能成了"w"底形态,因此,投资者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尤其是要结合成交量来判断是否会出现真正的顶部。双重顶的出现过程是这样的:一只个股在上升过程中会出现一顶比一顶高的走势,但是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股价仅行至前一高点附近时再也没有成交量配合继续创出新高,股价开始回落,并且击穿两峰之间的谷底,双重顶形态已经完成,预示着市场趋势将发生反转,即由上行趋势转变为下跌趋势(图为双重顶形态示意图),根据双重顶形成后历史走势来看,预计最小的下跌幅度为形态高度(即两峰连线至双峰间谷底的距离)。此种形态形成时在第一峰顶主力即已经开始出货,但在市场惯性做多的思维下,股价重新返回前期高点,受到解套压力打击,主力不再继续做多,故股价再度回落,并且跌穿重要支撑位,从而形成反转。 判断双重顶最重要的条件是买盘与卖盘之间关系的转变--趋势是仍在延续还是将反转。当市场或者个股处于上升的大趋势中,一些所谓的双重顶往往会演绎成双重底的形态。当然,有的个股在顶部之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调,之后再度上涨到前期高位后再度下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头部。双重顶的出现往往与市场变化太快,已介入的主力资金被套、无法顺利出局有关,因此主力被迫再度拉高,以便择机出局。也有双重顶出现在股价的上升途中,形成原因多是因为受突然利空影响,市场情绪突然转变、散单涌出、主力来不及出逃,在经过卖盘反复涌出后便形成了一个"M"形,随后在利空效应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主力再次营造利好氛围将股价重新推高,从而形成上升途中的"M"形。 另外,双重顶形态也可以出现在下降通道当中:因为市场上往往有很多资金的炒作风格偏好"超跌抢反弹",这些资金一般不关注基本面与趋势转变而只想通过在波段操作中获利,通过在前期的低点附近做多,又在前期的高点附近做空,从而导致了双顶的形成。此时技术形态表现出来的特征往往是第二个头部低于第一个头部,这是通常出现的情况。这种下降通道中形成的双顶意味着短期的抵抗结束,市场再度向下走低,一般而言也意味着其形成的箱体中箱底的位置具有较强支撑,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位置。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很难单独根据"双顶"形态判断头部是否出现,因为在第一个头部向下的时候,是无法判断是否会存在第二个头部的,它是在下跌了相当空间后才能确定的。所以,从获利出局的眼光来看,当"M"顶前半部形成后,再次反弹至原高点附近,获利了结是较为明智的策略。 对于市场上的部分投机参与者来说,可以利用技术上双头的形态来观察股价的重要支撑或者阻力位置,以便在今后的波段操作中能够较好地把握空间。运用这种形态判断走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0双顶形态的完成以击穿谷底支撑后才算完成,不然容易演变成多重顶或矩形整理;通常第一个峰顶的成交量较大,而第二个峰顶成交量较小,在击穿谷底后成交量放大,则双顶的可信度极高;在操作上投资者在第二个峰顶附近可减仓,双顶完全确立时及时减仓,在回抽颈线位(即谷底与两峰顶连线的平行线)时是最后出逃机会以避免深套。 另外,"w"形出现在顶部与双重顶即"M"形出现的原因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主力多做了一次反复上涨的动作,为出货多留出了一些时间和空间,比照涨幅来说,主力只有在获利不多或力求自保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无法大幅拉升股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市场不认可、主力资金不足想要退出、公司即将发布利空消息等等),所以,"M"顶多出现在涨幅巨大的个股身上;而"w"顶多出现在涨幅相对较小的个股身上,通过这种股价反复上扬为求在高位多出掉些筹码。图为w顶形态示意图。w顶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当一只个股上升较大幅度之后,股价产生回落再也无力创出新高,当连续有两次冲高时都被前高受限,由此形成w顶。本形态说明在第一次创出新高后,在后两次冲击前高时并没有顺利通过,说明前期顶点抛压极大,市场已经无继续做多能力,头部基本宣告成立。因而当w顶完成后,股价往往会产生回落,很多时候就会从此走向下跌之途,下跌的最小幅度理论上为顶部至颈线位(即形成w顶形态时两个底点的连线)的距离。投资者在运用此理论时需要注意的有:W顶的完全形成要等待两个谷底的支撑线(颈线位)被突破才算完成。否则就可能形成箱体整理的形态。每个峰顶都伴随有较大的成交量并且逐渐减小,在突破颈线位时带有明显的成交量则可信度会更高。 二、头肩顶形态 头肩顶形态也是较为常见的顶部形态,图为头肩顶示意图,其形成机理与w顶是一样的,只不过股价在中间一次上涨中创出更高的点,而两侧的冲高效果则相对较弱。其量能效果一般来说是中间创新高时的"头部"的成交量小于"左肩"的成交量,但大于"右肩"处的成交量,三者的成交量大小关系一般为:左肩成交量>头部成交量>右肩成交量。 三、圆弧顶形态 圆弧顶形态在市场中并不多见,相对于其他顶部形态来说这种形态出现的频率要低很多。成交量的逐渐减少是形成圆弧顶的主导因素,随着成交量的逐渐减少趋势发生缓慢的变化,当新的趋势形成后,成交量也开始放大,于是在圆弧顶过后就是下跌趋势的开始。圆弧顶的形成与主力控盘是密切相关的,当个股被主力拉高之后,首先维持在高位派发,由于主力出货的原因,股价出现了滞涨的情况,但主力在这个圆弧顶处的出货力度并不大,所以才使得趋势的反转呈现这种圆弧形的缓慢态势,随着股价圆弧形滑落,主力也加快了出货的速度和力度,从而成交量放大,下行速度也加快。运用圆弧顶形态理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圆弧顶形态形成时间相对其他顶部形态来说其过程比较漫长,一般在顶部区域会出现地量运行的情况,此时这种股价滞涨的现象就应引起持股者的注意,当股价一旦下穿重要支撑位,如0.618黄金分割线、前线整理平台、前期低点等时,圆弧顶形态这时就已彻底形成。在判断圆弧顶这种顶部形态时,不像其他顶部形态那样明显,可借助于阻力位和趋势线等,这就为投资者在圆弧顶处卖出设置了障碍,所以,这时结合股价离底部的高度来判断就可增加准确度。图为圆弧顶形态示意图。 四、单顶形态 单顶形态在市场中又称为V形顶反转,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很难及时判断,是最常见却也是相当难把握的反转形态,但却又是市场常见的顶部反转形态。单顶形态形成过程中没有缓慢转变过程,不像其他顶部形态那样或者有支撑位的支撑(如w顶、双重顶、头肩顶)或者虽然没有支撑位但有较长时间进行构造(圆弧顶),取而代之的是股价的急剧反转,并且在几乎没有警告信号的情况下,就突然转变为相反的趋势。这种走势多出现在股价上涨幅度巨大,主力不在乎在顶部杀跌出货时会丧失一定的获利空间,反手做空,当然如果能多获利一些更好,主力这样做有以下原因:一是大市的突然转变使主力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继续拉高,迫使主力提早开始派发;二是由于突发出现的重大利空,使得前期介人的主力机构没有时间和机会出局,只能改变原先做多计划选择被动离场;三是由于市场情况处在强烈的做多氛围之中,股价出现连续暴涨,而其他投资者勇敢追高接盘,使其有了快速派发的机会,当然主力机构大幅减仓之后开始砸盘离场,使之由原先单边上扬成为单边下行的反转走势。一般而言,v形反转形态的出货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这是因为仅凭单顶杀跌出货会造成散单、大户的恐慌,一旦散单与大户抢着出货,会给主力出货造成很大障碍,接盘起初也许还有一些,但如果价格连一点的反弹迹象都没有,那接盘就会越来越少,出货者会发现股价在快速滑落,但出货数量却很有限。投资者在应用V形反转形态理论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V形反转形态的成交量特点一般是,反转形态形成之前往往会有连续几个交易日大幅放量,不明其因的投资者以为这又会是一个急拉暴涨的黑马,然而这很可能是主力通过对倒造成的假象,其目的就是为高位杀跌提前留出空间。而且单顶杀跌过程中其成交量也没有像别的形态那样,随着股价的急跌成交快速萎缩(主力在下跌途中进行锁仓造成的效果),而是在下跌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萎缩的情况(这意味主力出货坚决),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不要追求卖在单顶形态的最高点,在连续放量拉升过程中,投资者就应该注意分批减仓。如果一味地追求卖在最高点很可能会造成心态失衡,因为当你看着卖出的股票仍在上涨时难免有一种追悔莫及的心态,如果把握不住这种心态,很可能会再次杀入,以期望通过这次买进再一次体验和上次获利卖出后相同的喜悦心态。单顶形态形成之后,这个顶往往成为其他形态的顶部,投资者可以结合其他形态来做出买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