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与中职英语教学的关系,研究了传承和践行"工匠精神"对中职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优化英语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英语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英语 教学策略 学生素养 在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工匠精神"一词及其表达的内涵迅速流行开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时代强音。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我国目前社会各行各业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各界从业者和职场人士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核心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专心专注,毕其功于一役。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沉下心来,不断磨砺,专注于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在某个具体领域取得技能突破,不仅圆满完成分内工作,而且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实现个人价值。 第二,永不满足,精益求精。每个人都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同时,结合自己的现有水平,树立更高的目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不忘初心,矢志创新。每个人都应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对现状质疑、提问,敢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寻找更优更新的解决方案。 二、"工匠精神"对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1.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学科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文化基础课之一。但是多年来,社会、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满意度较低,学生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具体而言,中职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首先,很多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只停留在书本和考试阶段,与现实、专业技能的结合较少,导致教育教学与就业运用存在脱节现象。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作者发现很多学习英语的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活学活用,一旦离开既定的语言环境,就变成了"英语哑巴"。中职生处于注重技能实践应用的时代,如果所学的英语与现实脱节,将不能实现能力转化和环境遷移,从而削弱了他们在职场的竞争力。 其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阶段的文化课基础不好,尤其在英语学科方面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且,很多中职学生对英语存在畏难情绪,对英语不重视、不感兴趣,从而大大增加了中职英语教师教学难度。 再次,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落后,使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设备配置版本较低,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而且,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刻板,"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潜能的开发。 2."工匠精神"对中职英语教学的作用 (1)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师的育人水平。工匠精神要求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与现代化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谋而合。首先,它为中职英语教师确立了精神标杆,指导教师自觉向"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求看齐,以德技双馨的"大国工匠"为榜样,为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其次,"工匠精神"应时而生,对当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不断磨炼教学技能,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进而以扎实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过硬的教学本领,高质高效地完成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工匠精神"素养。 结合自身多年的职教一线教学经验,作者认为"工匠精神"对中职英语教师的指导意义,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教学态度必须精益求精,不满足于一时的成绩和一点点进步,勇敢追求更高的目标;二是治学过程必须一丝不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严格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为衡量标准;三是教学方法必须常学常新,在实践中摸索,在经历中总结,最终形成新颖的、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 (2)提倡"工匠精神",有助于实现学生特长、多维发展。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和省、市"工匠",都具有至少一项不可取代的核心技能,并且在自己的专属领域内具有极高的威望。因此,英语教学要坚持"扬长"教育,让其能够以某一项英语专长立身,培养其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后劲和擅长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此,作者秉持"工匠精神"的"特长"教育思维,在教学中不搞"一刀切",也不实行"一考定终身",而是鼓励学生"扬长",不苛求学生听说读写样样优秀,只要有擅长的方面,都肯定其努力的过程。同时,帮助其指定个性化的英语提升方案,实现特长化发展。 在作者所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直升班中,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牢,也很难实现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交替的上课(having a class)、作业(homework)、课间交流(communicating)、随堂测验(in-class quiz)等形式,逐渐发现每位学生的擅长点,一些书面考试成绩良好的学生,虽然不擅长说(speaking),但阅读(reading)能力优秀;一些作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听(listening)与说(speaking)的交际能力过关;还有少数学生的各项英语模块学习表现不突出,但态度认真,书写(writing)规范,也是值得鼓励的。 此外,为了给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多维发展",即兼顾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读大纲"、"教教材",要学会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中心思想,遵循每位学生的特殊学情,活用大纲和教材,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融入爱岗敬业、守法诚信、文明知礼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英语知识、核心素养、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 (3)践行"工匠精神",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工匠精神"只有体现在多数学生身上,才能形成共同进步的叠加效应。而不少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相似性,在一个班集体内,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只有看到生活中的需要才会去学习(They become ready to learn when they see the need inlives.),因此,教师要借助这种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和学习意愿(The teachermusthelp them establish the relevance and readiness)。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工匠精神"的内涵为指引,找到自己的特长,同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进而,在优秀者的榜样力量激励下,让自己的英语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工匠精神"引领下的英语教学策略优化 1.教学思维优化 (1)夯实基础,培养专注精神。中职英语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会话阅读听说读写知识,初步形成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重点做好基础性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旨在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 拓宽并夯实英语基础,重视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首先,有助于学生养成学习的专注力,不仅对后续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专注力还可以向其他专业课迁移。由此,学生的能力发展将会更加扎实:一是能够完成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二是能够为学生向英语更高阶的学习冲刺打好基础,三是能够为学生走向世界搭建语言交流的桥梁。 (2)教学目标设定层次化、动态化。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要求。对于基础优异者,给他们设置更多任务、更高要求;对于基础较差者,另辟蹊径,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常用生活场景,设置个性化的英语模块,保持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个人纵向对比,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同时,每位学生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已经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动态调整,使其符合学生的动态成长需求,真正地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教学内容优化 首先,英语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政热点,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衔接起来,避免孤立、片面的学习。面对全国倡导发扬"工匠精神"的背景,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借由国家级、省级工匠、大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其专注细节、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工匠精神",借助榜样的力量。同时,让学生打开英语学习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认识到英语学习与身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其次,注重英语与学生所在专业的衔接性。中职生未来的竞争力在于综合的职业能力水平高低。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英语与专业知识的嫁接能力,让英语学习不再以课堂结束为终点。 3.教学组织方法优化 (1)课堂教学强化信息化应用。"工匠精神"不仅要求职业人厚植专业技能,还要求职业人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工具发展迅速,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发展革命,因此,职业人应该秉持"互联网+"的思维,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新兴手段和平台,不断创新。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应该主动突围,以课堂教学为第一抓手,实践"互联网+"的精神,利用好各种信息化工具和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提升中职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首先,在教学开始前,应做好备课工作,筛选、自制适用于本专业学生能力水平且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教学资源,进而组织、搭建一个便捷、易得的网上资源库。资源库的内容包括其他教师制作的优质网络微课视频、趣味知识链接、专门的学习网站链接,以及教师自己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教学音频、课后作业视频、英语小游戏等。这些资源形式多样、库存充足、鲜活有趣,而且涵盖学前、学中、学后、总复习等阶段。借助这个创新、接地气的资源库,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课前"微课预习一课中深度学习一课后网上温习"的学习进程,实现英语学习过程的一体化和资源的协调化,同时,还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眼睛、耳朵、双手、大脑等,达到"手脑并用,学做一致",使其最大限度地浸沉于英语学习的环境。 其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抬头率"和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信息化教学设备、平台的使用。教师应主动尝试多媒体演示、慕课、VR教学、线上+线下教学等新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方面增强课堂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将固定的教学环境进行时空延伸。 (2)课外教学拓展多样形式。践行"工匠精神"还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提倡"终身学习""广泛学习",它是指每个成员都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因此,中职英语教师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本学科之内,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组织理念,在做好课堂教学组织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多样化的课外英语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所在专业的科任教师合作,对于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专业学习模块,或涉及对外交流的学习模块,尝试开展课外的合作教学,由一位专业课老师与一位英语教师同时授课,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对英语的兴趣,拓展学习眼界。其次,由英语教师牵头,为学生和社会组织、单位之间架设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到社会机构进行英语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文化会馆、图书馆、博物馆、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参观,与社会上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更好地活学活用,增強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四、小结 目前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对具有高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职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应该落实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综合素养,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智造"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