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曹操以孔融不孝为由将他杀害孔融是真的不孝么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家肯定在小时候都听过,而且听过的次数不仅一遍,其实我们的父母会为我们不断重复讲述这个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能像孔融那样,养成一个谦逊、礼让的道德品质。孔融能在四岁就懂得让梨,的确是一位非常懂事的孩子,既然孔融从小就有如此品质,长大后必定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果不其然,孔融能诗善文,其作品也被曹操所赏识,孔融家学渊源,还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这也为孔融增添了不少光环。但是成年后代孔融变的喜欢评议时政,而且措辞激烈,这也为他惹来了不少麻烦,古代的文人都是有血气的,孔融也不例外。但是在封建社会,太过于暴露自己的锋芒,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最后曹操以孔融不孝为由将他杀害。依照孔融的品质怎么可能做出不孝之事呢?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为何?
  孔融十三岁丧夫,父亲孔宙去世后,孔融常常陷入悲痛当中,需要旁人多次开导才能正常生活。当时人们就已经看到了孔融的孝心,而且孔融的父亲这么早就不在了,他又能做什么不孝之事呢?在孔融十六岁的时候,家里又发生了一起重大变故。当时孔融哥哥孔褒的好友张俭被朝廷通缉,张俭便跑到孔褒家想要避难,但孔褒此时不在,孔融一时好心就让张俭躲到了自己家中。等事情暴露以后,孔融和孔褒双双入狱,两兄弟肯定有一人要担当包庇之罪。
  孔融和孔褒也是兄弟情深,孔融说:"是他决定让张俭进门,所以罪责应该由他来承担。"但孔褒却说:"张俭是来找我,跟孔融无关,还是降罪与我把。"看兄弟二人相互争罪,朝廷一时也是犯了难,但最后还是让年纪更长的孔褒承担这次罪责。这件事也能看出孔融的品质,还有他对待兄弟的情义,这样一位好少年怎么会做出不孝之事呢?其实这都跟孔融当时所写的一篇文章有关。
  孔融当时提出了一个"亲子无亲"的观点,大致意思是父亲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没有亲情可言,孩子只是父亲和母亲在情欲下的产物,两者并无感情。就像是一个物品被寄存在另一个地方,一旦被拿走就再也没有关系。其实孔融这个理论还是相当偏激的,只能说有半分道理。但是孔融会这样讲,完全是因为东汉末年整个社会风气都充斥着一种"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假名节,所以孔融才会说出这样具有争议的话。
  孔融只不过撕破了当时人们对"孝道"赋予的假面具,但对于曹操这种掌权的人来说,孔融此番言论无疑会对民间产生一种不好的影响,所以曹操就以孔融不孝之罪将他给杀害了。孔融小时候就拥有良好的品德,长大之后更是身兼大义,孔融的死绝非是因为做出什么不孝的事才被杀的。
网站目录投稿: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