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陈寔·张广定女 东汉志怪小说。陈寔撰。原载《异闻记》,见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引文,唐李亢《独异志》卷下亦引。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亦载录。记载汉末一则民间传闻:张广定夫妇,因遭战乱而欲逃避他乡;但有女四岁,自不能步涉,父母又不能把她放在筐里挑走或背去,于是就将她丢弃在一个古冢中。三年以后,张氏夫妻归来,欲收冢中所弃女儿之骨更殡埋之,往视,竟发现女儿还活着,并还认识父母。问她,才知她原来是仿效冢中乌龟的呼吸而活下来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人民流亡,抛妻离子的悲惨情景,揭露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祸患和不幸。东汉末年,战乱使人们不得不背乡离井,颠沛失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诗),饿殍遍野,百姓抛儿弃女、家破人亡已成一种社会现象。张广定弃幼女,就是汉末人民所受痛苦的典型明证。乱世出奇事。张广定抛弃亲女于古冢中,三年后竟然不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张女仿效龟息而"转不复饥"所致。这里虚构了"女以效龟息得不死"的情节,使作品颇带传奇色彩,意趣浓重。从艺术效果上看,写"效龟息得不死"的虚笔,比"死留尸骨"的实笔更能暴露战乱的灾难。可以想见,张广定夫妇在战乱后面对生女,而回忆弃女,痛定思痛,酸辣苦甜,心里难道好受?小说如此描写,确实见出作者艺术手段之高。当然作品写"效龟息不死"与汉代迷信说法有关。在汉代,神仙方术和谶纬迷信盛行,人们求长生,信迷信,认为万物有灵。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乌龟是"四灵"之一,可以长寿。张女效龟息得生,就迎合了这种迷信倾向。此篇所记录之事,又载《幽明录》(《御览》卷五五九有引)。《博物志》卷十亦载有类似故事,是人堕深涧中,无出路而学龟息得生之事。可能由此则故事演化而来。苏东坡《和读山海经十三首》(见《东坡先生诗集注》卷三十一)云:"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即咏此事。《东坡志林》卷三《冢中弃儿吸蟾气》亦演其事,唯易龟为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