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属于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逻辑思维特征。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学科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思维发展的初期阶段,缺乏明确的判断和辨析能力,为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此,笔者试在文章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以及解决情境创设难题的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强调的是对课堂教学环境的有目的性的创设,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基于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对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进行了关注,发现了一些需要广大小学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展开了如下的讨论[1]。 一、创设情境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高,想要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要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作为重点。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注意力的集中。 2、实用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使教学情境的创设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 3、高效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以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汲取,顺利达成教学指标[2]。因此,高效性原则要求的是开门见山,排除他方的干扰因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途径 1、结合生活实际,突显情境创设的生活化特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特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建立起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对数学教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符合相关图形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又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传授给学生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计算父亲和母亲的生日,在生活中掌握知识要点。再如笔者教学过这样的一道趣味题:一个人唱一首歌要5分钟,10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50分钟。"但有少数几个学生却说只需要5 分钟。于是全班就有了热烈地争论气氛。这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判断学生说法的对与错,而是给足时间,让他们尽情讨论。接下来笔者请了一位学生先唱了一首最近刚教的歌曲,由同学们计时,然后再由全班同学齐唱一起计时[3]。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总结出:歌曲的长度是确定的,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发生改变。 2、情境创设要兼具挑战性与恰当性。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是教师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既要给学生一定的挑战性也不能难度过大。具体做到:一是提問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认识水平有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4]。课堂的提问不能问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否则就显得问题太容易或者太难。而是要问在最近发展区,提问要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不是很难。有挑战的问题才能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而问题难度过大,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以度,保证问题的有效性。二是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问题过多让学生感动反感,无从答起,滋生学生的懒惰性,过少又影响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控制好问题的数量,在设计问题时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三提问要有层次性。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 [2],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清晰的层次感和条理性。 3、运用辅助教具,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数学课程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多为复杂的运算、大量的定理公式,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枯燥乏味。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单一的教师讲授的特点,更加剧了数学教学的枯燥性,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双重低下。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渠道,多媒体技术使数学教学过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声音、画面、色彩且操作过程较为简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教学要求,利于教师的学习利用。这一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死板化的缺点,使数学课堂更具动态化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以语言对乘法分配律的分配原理进行叙述,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的欠缺,一定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买水果小游戏Flash的播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苹果和梨的数量和价钱的计算上。学生们在这时候,通常会采用已经学过的计算方法,将计算的各个部分进行叠加算出总量,教师就可以在这时候带入乘法分配律公式进行计算,并公布结果,潜移默化的加深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记忆[5]。 4、注意突显情境的悬念化特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普遍存在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如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教学情境的悬念化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研究、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明显。例如,在学习"垂直与平行"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如下创设悬念化情境,首先,教师要询问学生对垂直和平行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然后,教师要设置悬念,找到设置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迫切感;最后,教师通过详尽的讲解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每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深入钻研和精心设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愉快学习环境,已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雅真.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5(24):160-161. [2] 王丽亚.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2015(26):18. [3] 游积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06):123-124. [4] 金桂春.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J].学周刊,2015(14):159. [5] 吴黎贞.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