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具有深刻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只有融入实践,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的现实作用。所以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具有深刻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命题。 一、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三化": (一)理论具化,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转为具体、由学理转向通俗。 (二)理论内化,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方法、思维自觉内化为大众的观念、意识和素养,将理论变成大众内在的理念和行动指南。 (三)理论外化,即大众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生产、生活实践,使内化的理论外化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内容解读庸俗化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通俗化等同于庸俗化,认为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必然是庸俗化的结果。但站在政治立场而言,庸俗化是出于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而进行的一种不负责任的信息传播行为。这些庸俗或错误的理解和做法,不但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而且严重损坏了主流价值观,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大众化的进程和效果。 问题二:方法简单粗暴、一厢情愿 去年个别地方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要求全城市民熟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文明创建的宣传教育本身没有错。但让市民熟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灌输"来体现政绩,无疑是矫枉过正,实质上也是一种面子工程,是宣传教育的功利化和文明创建的庸俗化,体现了官员在追求政绩中的不切实际与急功近利,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精神格格不入。 须知,文明创建,重在践行。如果不能把文明的内容转化为建设和维护文明城市的实际行动,即使全城市民把核心价值观背的滚瓜烂熟,又有什么"价值"? 问题三:知行不一、口是心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创新理论,必须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认识不端正,知行不一、口是心非。有的人,虽然也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但却只把它当做宣传需要,不在实践中去思考和践行。有的表面上喊高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不愿意付诸行动;有的虽然付诸行动,却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喊喊口号而已。 三、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内涵表述通俗化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道:"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真正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掌握的理论才是在实践中有生命力的理论。理论内涵表述通俗化是指将缜密的理论用平实的语言讲清楚,将深刻的道理用群众语言说明白。不是简单化,更不是庸俗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思想美、语言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是准确与生动的统一,是深刻与简明的统一。 平实的语言总是蕴含着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非常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理论的大众化,要符合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或者说,传递一定思想理论观点的宣传教育一定要与人民群众的经验相对应、相对位和相契合;要注意教育宣传的科学性与循序渐进性,既要有声有色,又要防止造势式或运动式的形式主义;既要细雨润物,又要反复凸显重点内容。 (二)积极探索适合不同群体的教育方式 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地位、社会角色、职能分工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趋突出。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必须积极探索适合不同群体的教育方式,提高各类主体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过程中,普通群众是主力军,专家学者是宣讲员,党员干部是引路人,青少年是传承者。 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具体解读一下。 普通群众是主力军,数量上占有绝对多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 对于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好明确而具体的。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自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制度平台和保障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博大精深,需要千百万人去实践,更需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这就特别需要制度建设,使制度内含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因此,在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需要对现行的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和检讨,并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制度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改革那些与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相符合的体制机制,从而使制度的构建和运行与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如果一个社会长期处于"价值与制度"两张皮的状态,或处于"价值空置"和"制度空转"状态,就会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渐行渐远,民心就会离散,社会就会混乱。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写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具体成效最根本的还在于其价值承诺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得到充分兑现,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甚至是与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问题、现象能否得到切实解决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