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取了优雅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每个时辰名,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是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十二时辰是中国先民们的大智慧,如今虽然人们习惯于二十四小时制,但也别忘了这些中国传统的优美时辰。了解了这些时辰,可以在床榻边跟孩子一起欣赏时间,告诉他在哪一个美妙的时辰出生,或者读一两首古诗,感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珍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子时 23:00-1:00 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时、子夜、中夜,意为孕育。夜半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人早已歇下,老鼠会悄悄出洞活动。 夜半,宜睡眠,忌熬夜,此时,人们应该注意:"安睡以培元气,身必欲侧,屈上一足。先睡心,后睡眼,勿想过去、未来、人我等事。惟以一善为念,则怪梦不生,如此御气调神,方为自爱其宝。"(睡眠是培植元气的最好方式。侧睡、曲足让血液归心,以获安宁。不要胡思乱想,这御气调神的法宝。) 夜半人的气血都已降到最低值,现在睡觉,是为了补上一整天的能量。所以,这时不要熬夜。除非你能像一千多年前的张继那样写出千古名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丑时 1:00-3:00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丑是"扭"的本字,此时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此时,守时的公鸡发出清啼,棚户里的牛正在咀嚼着青草,而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如果此时失眠,可以: "精气发生之候,勿浓睡,拥衾坐床,呵气一二口,以出浊气。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及熨两目五七遍;更将两耳揉卷,向前后五七遍,以两手抱脑,手心恰掩两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二十四,左右耸身,舒臂作开弓势五七遍;后以两股伸缩五七遍;叩齿七七数;漱津满口,以意送下丹田,作三口咽。清五脏火,少息。" 此时为人体精气生发的时候。如果此时失眠,可披着被子,坐在床上,呵一两口气,把体内浊气吐出。然后:把两只手搓热,摩擦鼻子两旁,并用搓热的手慰热双目35遍。 把两只耳朵分别向前、向后揉卷35遍。用两只手抱住后脑,双手的手心恰好掩住双耳,用食指去弹中指,击打后脑勺24次。再左右耸身,像开弓一样拉伸双臂,49遍。两腿伸缩49遍;最后,叩齿49次,用意念将唾液送下丹田,分三口咽下。如此可清除五脏之火,让生发精气的肾脏得以休养。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寅时 3:00-5:00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平旦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孟子,告子上》中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此时,太阳虽还未出地平线,但遥远的天际处早已显现一线生机,老虎也蠢蠢欲动,是为寅时。 平旦,熬过了黑暗,终于要迎来晨光,这天蒙蒙亮的时刻,属于所有坚持着、饱含希望的人,正如陆游诗里那样: 《晨起》 宋·陆游 老尚贪书课,黎明即下床。 不惊天乍冷,更觉意差强。 蟾滴初添水,螭炉旋炷香。 浮生又一日,开卷就窗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卯时 5:00-7:00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日出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先民们告诉我们,要日出而作。在古代,这会儿,官员们要上早朝、清点人数,称为"点卯"。 此时节,人们要注意:"见晨光,量寒温穿衣服,起坐明窗下,进百滚白汤一瓯,栉发百下,使疏风散火,明目去脑热。" 晨光初露,宜起床。看天气寒暖穿衣。起床后,坐在明亮的窗户下,喝一杯白开水。梳头发百余下,可疏风散火,明目去脑热。 《日出东南隅行》 唐·李白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 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辰时 7:00-9:00 食时,又名早食等,这是吃早餐的时候。辰时,也是神话中的群龙行雨时。此时,"早宜粥,宜淡素,饱摩腹,徐行五六十步",早餐宜喝粥,宜淡素、吃饱后徐徐行走五六十步,边用手摩挲肚子,另外要"就事欢然,勿以小故动气",要心情愉悦地开始做事,不要为一些小事动气。 《三修诗三首》 唐·皮日休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 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巳时 9:00-11:00 隅中,又名日禺等,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云"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临近中午,艳阳当空,蛇正潜伏在草丛中,是为巳时。这会儿,是我们一天中的第一个黄金时刻,工作效率最高。所以,要保持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做最重要的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午时 11:00-13:00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此时,太阳正运行到天宇之中,光线最强烈,。阳气达到顶点,阴气将慢慢增加。相传这时候,动物们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是站着的,所以午时是属于马的。 上古时候,午时是人们去集市交易的时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还有"午三刻开斩"的说法。 日中,"餐量腹而入,食宜美。美非水陆毕具,异品殊珍。柳公度年八十九,尝语人曰∶我不以脾胃熟生物,暖冷物,软硬物。不生、不冷、不硬,美也。又勿强食,当饥而食,食勿过饱,食毕起行百步。摩腹又转手摩肾堂令热,使水土运动,汲水煎茶。饮适可,勿过多"。 此时是午餐时间,要吃得美,美不是山珍海味,不生不冷不坚硬的食物,就是最美好的午餐。不要吃过饱,吃完走上百步。饭后用手摩腹,再按摩腰背部的肾俞,让腰和肚子都热起来,脾和肾运动有序。再适当喝点茶水,但不要过多。 《日中吟》 宋·邵雍 日中为噬嗑,交易是寻常。 彼各不相识,何复更思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未时 13:00-15:00 日仄,又名日昳、日央、日跌等,过了正午,太阳开始偏西了。这时的太阳位置,与隅中是相对的。日中时人们会有些困沌,但日仄时,人们要从困沌中醒来,慢慢调整,这是一天中的第二个黄金时刻,要抓住时机,高效地工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申时 15:00-17:00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淮南子·天文训》里曾说,"(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今人一日三餐,但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对于古人来说,这是第二次吃饭的时候。据说这时猴子的叫声最为清亮,是为申时。 古人常常以一个"晡"字,代替晡时。杜甫会在这时散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也说,"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别愁日光西斜,而是要享受这大好时光。 《徐步》 唐·白居易 觅得花千树,携来酒一壶。 懒归兼拟宿,未醉岂劳扶。 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篮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 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 眼前无所阙,身外更何须。 小面琵琶婢,苍头觱篥奴。 从君饱富贵,曾作此游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酉时 17:00-19:00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等,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这是白天进入黑夜的标志。日入,人们开始收工返家,鸡于开始归巢,飞鸟也回到了丛林里的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先民留传给我们的智慧。 日入时,"宜晚餐勿迟,量饥饱勿过",晚餐不宜迟。 《送别》 唐·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戌时 19:00-21:00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最早使用"黄昏"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黄昏是安静的时段,此时自己可安静的读书或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享受一天中最后的惬意。 此时,"篝灯,热汤濯足,降火除湿,冷茶漱口,涤一日饮食之毒。默坐,日间看书得意处,复取阅之,勿多阅,多伤目,亦勿多思。"晚上,热水泡脚,引火气下行,驱除湿气。冷茶漱口,洗去一天的饮食留下的残渣和毒火。晚间宜静默,可看书,但不宜看久。 说起黄昏,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欧阳修的那句"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