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作者梁宁先生是雷军的朋友,他从雷军一些过往的经历中总结出,很多人讨论小米模式,也在学习小米模式,但是很多人学不会的原因是没有做到极致,而雷军一直是一个极致的人。 今天,微信朋友圈有个问题。京东目前市值300亿美元,小米同价。如果你的钱只能买其中一支股票,你买哪支?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 我持有金山、YY、猎豹。对别人的解释很简单,雷军现在的状态,就像赌场里的红灯照路。So,闭着眼睛跟吧。 最近遇到了一堆传统企业,说要做**的小米。比如面膜的小米,皮鞋的小米,净化器的小米,智能手环的小米…… 网上也有一大波解读小米和雷军的文章,比如那篇雷军的性格与命运,开篇说:"他谨慎有余,喜欢平衡……" 周五,还和博客中国的甜夏聊到小米为什么成功。她拿着一个小米手机问我,"你觉得,这东西极致吗?" 我喜欢徐皓峰的小说,因为其他武侠小说作者只写练武人的招式和威力。只有徐皓峰,写练武人的心法感受。 《道士下山》里赵心川教何安下太极拳,让他摸自己后背的每一条肌肉。赵心川说:"其实太极拳只有一招,就是你摸到的动势。那些野马分鬃、玉女穿梭一类的招式,只是我们招揽学生、养家糊口用的。" 功夫,是从心法而生的所有肌肉的系统动势。 我记得1998年,金山给雷军发了20万。雷军全部扔进股市里,一段时间后,变成了60万。 有一天,雷军说:"我把股票全卖了。几个月赚了40万,股票上赚钱太容易,会让人斗志偏移。我还是要集中精力在金山的事情上。" 他又说,你不问我,60万干嘛了吗? 他轻松地说:"我捐给我母校武大了。我不是给母校捐钱最多的人,但是毕业后最短时间回馈母校的人。我应该是我们学校第一个毕业不到10年,回学校捐款的学生。" 我的概念里,那一年,他应该月薪一万。而他捐给母校的,是几乎他的全部现金。 2004年,卓越入亚马逊。雷军成了千万富翁。 用雷军自己的话说,有了钱,没换房子没换车,第一件事,把钱投给了他看好的几个兄弟。 其中,一笔给李学凌827万。我的推测,那应该是他全部钱的25%。 2010年的某天,和雷军见面。雷军说,前两天注册了个公司,打算创业了。 我说,干嘛呀? 他说,不告诉你。 我就怒了,你都告诉我你要创业了,然后说不告诉我干什么。你会聊天吗? 雷军说:唉,如果做好了,你自然会知道。如果做砸了,唉……只是刚把公司注册完,就要开干了,心情激动,想说说。 然后我转脸和李学凌说了这事。 李学凌第一句话问我,你放钱没? 我说,都没说他干什么啊…… 李学凌说,你还真是笨啊……雷总投了这么多公司,看了这么多的机会和团队。一件事,他的选择不是投资,而是自己亲自动手干……你还用问吗?一定是个他非常有信心的大生意! 所以啊,通过词语来判断一个人,是文艺青年综合症。就像武打电影,动作最华丽才是男主角。其实,真打起来不这样。 后来,知道了他要做手机。就说了下自己的感受。我说去一个手机卖场,看到一堆品牌专柜。 NOKIA,几十款手机,挂一墙;Motorola,几十款手机,挂一墙;三星,几十款手机,挂一墙;索尼爱立信,几十款手机,挂一墙…… 只有苹果,只有一款手机,冷冷地摆在那里。 我感到了冲天的杀气。 一个产品,干掉百款手机+百款小数码相机。 单机绝杀。 我说,如果你真的想做手机,那就只做一款。因为,一款打不过,做一堆,还是打不过。 雷军没回答。 但是他干的更决绝,更彻底。 不但手机只有一款。 渠道也有一个,小米的官方网站。 前天和一个准备做数码产品创业的朋友聊天。我说我对他产品的需求不够刚性,他说他和联想、厦新关系很好。还可以和Hellokitty、施华洛世奇等合作…… 我想说,那些被小米超过的手机企业,就是这样变软弱的。 我们想像下,一个手机品牌的几十款手机是怎么来的。 一堆产品经理,提一堆市场分析报告:女性对手机的需求,商务人士对手机的需求,时尚人士对手机的需求,游戏发烧友对手机的需求…… 一堆渠道经理,谈一堆渠道价值与条件:电信企业的捆绑,集团销售,连锁卖场,电子商务…… 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说服老板的数据与魅力…… 但是,哪个老板会断绝对那些眼花缭乱的可能性的心理依靠,与侥幸期待。 把一切,押在一款产品,一个渠道上。 All in ! 所以,小米怎么做到极致的。 不要看招式,那些外化的配置表和广告词。 先押上你的全部,你就知道那感觉了。 放下恐惧。 一招生死。 那时,你会知道,到哪个地步时,还是不够还是不够还是不够。还应该再好一点再好一点再好一点再好一点。 如果你不敢直面一招之后,非生即死的命运。 那么其实还有一句话。 "人若无名,专心练剑。" 所以,那些说要做啥啥小米的传统企业,我会问他,如果你砍掉所有品类只做一个,赌哪个?如果你砍掉所有渠道只剩官网,你怎么干? 这帮大佬往往解释一大堆,为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都必须保留。我心想,那即使再买入个传说中的口碑营销能力,本质也帮不了你。 你没有苦苦磨练可以押上自己生死的一招。 还是个怀揣着一大堆侥幸与恐惧的传统企业。 不是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