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如果这个春季学期的任务确实有很多没有完成,也可以调整到秋季学期,甚至调整到下一个学年,总的指导思想是"来日方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上,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讲究浸润和滋养,不能像生产工业产品那样流水化作业、模式化制造。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了较大影响。尽管各地大中小学都采取了在线教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推动了"停课不停学"的开展。但也应当看到,这种应急性、被动性的在线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线下教学。比如体育课、劳动课、实验课等,线上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又如部分地区和学生受限于电脑网络等硬件配备制约,无法接受正常的在线教学,等等。这样一来,学校正式复课复学后,必然面临着补课问题。 如何补课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延长上课时间无疑是补课的必然选择。然而,采取延长每天的时间和占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进行补课,将会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经历了几个月的疫情"折磨"之后,学生的身心需要舒展和释放,在补课补知识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之间如何取舍,需把握好度,找准最佳平衡点。 在笔者看来,补课不宜采用大水漫灌式的"恶补",把欠下的知识短时间内全都补给学生,而应采用细水长流的方式滋养学生的身心。例如,通过调整周一到周五的学习时间,每天增加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可以补回很多内容。甚至如王登峰所言,可以调整到秋季学期,甚至调整到下一个学年。 这样的补课方式,不能在短时间内弥补之前的"欠账",看似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慢了一些,但这个过程,辅以教师的思想引导,将会换回学生心灵的蓬勃生长。正所谓"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有了坚强的意志、蓬勃的心灵,就有了一生的学习基础,就有了成长成才的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