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大观园题咏看


  贾政很努力地在作一个好父亲!
  在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中国古代的一部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流传千年,影响至深,是古代社会男权至上的一种侧面表现。然而,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当然也要随之改变。从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来看,这句话确实有失偏颇。因为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夫妻双方同样重要。
  不过,这句话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强调了"父亲"在子女教育上的重要作用。不论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父亲"这一角色对子女的影响都是长久而深远的。对此,《红楼梦》中贾政对儿子贾宝玉的影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那么,如何看待贾政对贾宝玉的施教方式呢?"大观园题咏"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
  "大观园题咏"发生在《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在这两回中,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大观园建成后,贾政父子与众清客游园题对的场景。在很多读者看来,这些文字的表面,仍旧是贾政一以贯之的"严父"教育。可本文认为,其背后隐藏的却是贾政试图耐心宽容地激励启发宝玉,任其展现个性的宽容的教育方式,更展现了一个封建贵族家长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贾政对宝玉总是不失时机地给与教导
  突如其来的"人生考试";
  《红楼梦》中,大观园工程浩大,从筹备到完全竣工,历时将近两年,花费巨大。园子竣工后,为了不使贾元妃游幸时因无匾额对联而"花柳失色",贾政便邀请门下清客进园暂拟对联。不幸的是,当时贾宝玉刚好也正在游园,一不小心就与贾政的队伍迎头撞上。一场突如其来的人生考试就这样降临了。
  贾政见着宝玉后,似乎是临时起意,命宝玉和他们同行参与题咏,实际上是想搞一场突然袭击式的人生考试,当场试一试宝玉的才学。同时,也好遂了贾元妃的心意"宝玉弟才学不凡,不可荒废"。只是可怜宝玉毫无防备,在严父面前噤若寒蝉,又如何能发挥自己的才学呢?又怎么能从容应对这突如其来的人生考试呢?
  然而,事际情况却是,宝玉奇思妙联,妙语连珠,时不时还旁征博引一番,引得众清客们喝彩叫好,可以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生考试中大获成功!就连一向严酷的贾政也用"点头微笑"、"拈髯不语"等特殊方式对宝玉的表现表示首肯与自豪。那么,贾宝玉题咏大获成功的原因何在呢?
  原因就在于:在这场突如来的人生考试中,作为主考官的贾政貌似严厉冷酷,实则宽容耐心,引导有方,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教育氛围。这是贾宝玉在这次考试中,能全方位展现其个性才华的决定因素。当然,那些清客们恰到好处的捧场叫好,也是不可或缺的次要因素。
  贾政父子同游大观园
  用外严内宽的方式,有意创设宽松氛围;
  在大观园题咏中,贾政父子及众清客一行人初进园时的情景,十分叫人难忘:
  (贾政)命贾珍在前面引导,而自己却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贾政"扶"了宝玉。这在他们父子平日的相处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政老爷竟对儿子宝玉如此亲近甚至亲昵过,在此之前,这是从未有过的场景。这种宽松的气氛,一扫平日他们父子话不投机,动则打骂的敌对景象,也解除了宝玉往日的心理负担,缓和了贾政往日的严酷形象。
  而后,宝玉逐渐恢复了他聪颖天性,引出了源源不绝的妙联锦句。可见,贾政在题咏一开始,就给宝玉创造了一个多么重要而良好的心理氛围。接下来,面对宝玉的题咏和众清客的夸赞,贾政总是把握着宽容亲切这条路线: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
  贾政笑道:"不可谓奖。他年小,不过以一充十用,取笑罢了。"
  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宝玉显露才华,赢得众清客赞赏
  一路下去,贾政笑了十六次。宽容、亲切、融洽、和谐的气氛,几乎贯穿始终。尤其是在宝玉当众批评贾政,其费力所拟的"泻"字"粗陋不雅"时,贾政非但没有恼羞成怒,反而饶有兴味地进一步鼓励宝玉:
  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可以说,对于宝玉在大观园题咏所表现出来的才情,贾政是满意并赏识的。这位政老爷一改平日的严威苛刻,对贾宝与宽容又耐心。面对儿子的优秀表现,他甚至还得意之色溢于言表;当宝玉对自己拟的词进行恰当的批评后,竟喜不自胜心花怒放。
  可见,贾政平日对待宝玉,虽严苛冷酷。但在这次大观园题咏中,他却在不露声色的同时,十分注重营造宽松平等的教育激励氛围。而这才是贾政对贾宝玉施教方式的本来面目: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贾宝玉聪明颖悟的天性,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会超常发挥和展示。
  贾政拈髯点头,以示肯定
  用冷笑启发宝玉思维的延伸;
  看到这里,肯定有读者会极力反驳:整个题咏过程中,贾政虽然笑了很多次,对宝玉似乎也很宽容很耐心。但是,他在"点头微笑"、"拈髯点头不语"的同时,也夹杂了很多生硬的口气,有时还不乏态度粗暴。这次大观园题咏的气氛并不都是宽松活跃的。
  诚然,在整个题咏过程中,贾政对宝玉冷笑两次,断喝四回。
  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 "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
  这两处"冷笑",历来被有些评论家看成是显示贾政父子矛盾冲突的重头戏,是贾政表露封建家长权威的有力证明,是卫道者与叛逆者之间思想冲突的例证。特别是那两句"畜生",让宝玉的维护者们对贾政反感至极。
  事实上,这是贾政想要让宝玉尽情展示才学的一种诘问,佯作严肃,实则启发;而且,贾政提问环环紧扣,并不是情绪的发泄,而是为了引发宝玉主动求知,不要沾沾自喜,停步不前。
  特别是在众人行至"省亲别墅"的玉石牌坊时,宝玉心有所动,恍惚迷离,似乎有些无心于拟题。贾政这才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若再不能,我定不饶。这是要紧一处,更要好生作来!"
  父子同框,无比和谐
  事实上,贾政的冷笑,还可能是其误以为宝玉疲惫倦怠,似乎有些才尽力竭时,给宝玉了一个台阶下而已。在现代课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要适时给学生下台阶的机会的;同时,他也是为了启发宝玉,让他的思维得到延续。
  另外,贾政父子一路上,又是问,又是答、又是考,又是对,正如流水一泻而下。从文法上来说,这里当时需要缓一缓气势。于是,贾政便调整了此处的节奏,用"冷笑"营造一种张弛有度的氛围。
  其实,这两处贾政虽都骂了宝玉"畜生",但你的动作却只是"点头",因此,细细品味之下,让人感觉这两句"畜生",表面粗暴,实则亲昵。事实上,这两声冷笑与"畜生",不仅没有影响宝玉才情的发挥,反倒启发了宝玉的思维,让他更加游刃有余,才华毕现。
  宝玉的笑,源自父亲的肯定
  几处断喝,威严之下颇显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除了"冷笑"和责骂宝玉为"畜生"处以外,在这次大观园题咏中,贾政对宝玉还有几处断喝。从文中所叙来看,这几次"断喝"似乎吓得宝玉连连倒退,让原本宽松的题咏氛围变地似乎有些窒息了。其实,贾政这几声看似威严的"断喝"事出有因,是其身为一个封建大家族父亲对子女的良苦用心。
  第一次"断喝"是宝玉面对稻香村景致及清客们的题咏时,兴趣剧增,急于表现自己才能。他大批特批"杏花村""粗陋不堪"。为此,他甚至还引经据典直至得意忘形。此时,贾政才断喝道:"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
  以贾家"诗礼簪樱世家"的身份,以及外界盛传贾家最是"教子有方"的影响来看,宝玉此时的表现确实在些得意忘形了。身为父亲,贾政此时如果不对宝玉的"忘形"及时制止的,则会"大失严父家体",让外人看儿子笑话;况且,此处的"断喝",并不是真的动气,也没有任何火药味。
  宽松之下,不忘适时地教导宝玉
  而第二次"断喝",则更有意思。似乎把贾政的"刁难"变成了宝玉的反击。那时,一行人已进了稻香村的茆堂,面对堂内纸窗木塌,贾政有美试探宝玉:"此处如何?"宝玉偏不接茬,反说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于是,贾政就教训宝玉"不懂清幽气象"。
  对于此处的回答,读者如果细细分析就会感觉到,宝玉似乎是在有意扫兴,有意顶牛。他委婉嘲弄贾政迁腐陋见,甚至当众鄙夷众清客低俗不堪,其洋洋自得的神气,简直溢于言表。这大概是因为宝玉表现欲太旺,内心深藏的反叛因子作怪,一有机会难免"兴风作怪"的缘故。
  作为一个满脑子封建礼义的君子,贾政当然要顾全面子,维护礼教秩序,不让宝玉过分"翘尾巴"而失了体统,所以才命人将宝玉"叉出去!"在整个题咏中,这声"呵斥"分量最重,最不给宝玉面子。但其实并非真动气、真责骂。要不,他怎么立刻又命宝玉"回来"再题一联呢?
  可见,贾政的这种冷笑与断喝,不带任何杀伤力,只是轻松氛围中的一种张弛调谐,与前面"十六笑"的宽容相搭配,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真实、有血有肉的宽松教育氛围,这才使宝玉"肆行施展",大显其才。身为父亲,贾政可谓是用心良苦!
  结语
  由此可见,这次"游园题咏",其实是贾政在子女教育方式上的一次很好展现,是贾政一以贯之实施朴教过程中的一次宽松引导,颇得教育之法。这次"题咏"虽不足以打破贾政长久以来的严酷形象,也不足以改变贾宝玉的性格。但是,却仍然能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封建贵族之家父亲的良苦用心。
网站目录投稿: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