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听多了,"经济适用男"听过没有? 一场金融危机,几乎让所有人的日子都过得紧巴起来,"量入为出"便成了最实在的活法。网络的智慧于是再一次闪光,"经济适用男"便是它的最新产物。前不久听了一个论坛,冯仑、郭广昌和俞敏洪三个堪称成功的企业家,也大谈"经济适用男"。 据说,这个词最早被用在男女之间。从前流行钓"钻石王老五"这些"豪华男"的美女们突然发现,金钱如浮云,一场大风吹过就不见踪影,还是找那种工作稳定、收入一般,但有生活情调的顾家男人可靠,美其名曰"经济适用男"。 套用到企业上,也是如此。对于企业来说,招一个人,跟好比找一个男人结婚,太帅了,容易被别人盯上,又或者根本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付出的"嫁妆"太高却没有得到称心如意的生活。 按照冯仑的说法,"经济适用男"的典型特征就是样貌让人过目就忘,挣钱不多但是够吃够喝,在家里还不吵不闹不生事。在他看来,小企业招聘人才就应该用这个标准。 很多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似乎总是羡慕优秀的人才全在别人那里,自己想够都够不着。"这样的羡慕里面,有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冯仑打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五岁的孩子羡慕别人娶媳妇。问题的本身是自己完全不具有把媳妇放进家的能力。 冯仑的劝告是,小企业要先和"经济适用男"一起熬日子拼事业,等到自己"身子骨"长大了,体魄强健了,才有问津"豪华男"的资本和实力。 其实,细数起来,如今成功的公司,当初创业时,无不云集了一大帮"经济适用男",尽管那个时候还没流行这个概念:陈天桥靠几十万元起家做盛大时,"豪华男"唐骏还在微软;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为阿里巴巴打拼时,"豪华男"卫哲还没有机会说"和马云是合伙人"……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找"豪华男"的时机基本上都选择在企业上市前后。 为什么?因为要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就得找一个"够秤"的推销员。"豪华男"的作用就在于此,他们有足够宽广的眼界、有广泛的交际圈,更为重要的是,他具有与投资界或者上流社会对话的资本。这些方面,"经济适用男"有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不过,在我看来,即便是到了找"豪华男"的时期,对于企业来说,"经济适用男"依然是"主色调"。郭广昌说得好,公司核心一定是跟你打天下、在各个岗位上像老黄牛一样耕耘、不断提高不断学习的那些人。 "豪华男"来了又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经济适用男"却可能认准了一份职业就打拼到底。两相比较,后者的归属感无疑更强。 何况,毕竟没有谁天生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豪华男。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杨元庆初出茅庐时,谁也不知道他会是块"金子",是柳传志的打磨,让他演变成了如今的"豪华男"。 企业家与其把时间花在到处结交"豪华男",不如锻炼自己的眼光,多找几个适合自己的"经济适用男"。就像炒股一样,找潜力股比买明星股,长期的收益显然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