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黛玉(作者:水栀子) 红学研究 久读红楼,最喜欢的人物是黛玉。但想写她,却总觉得难下笔。因为喜欢,所以难以保持客观,不象写别的人,容易站在比较中立的立场上说话。不过又一想,即使是不成句的点滴,又有何妨?于是就这么胡乱写下来。 1 概说 有人说黛玉是小孩子,若她真正成熟了,就会象宝钗那样稳重世故。又有人说黛玉只能生活在富贵之家,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姐,偶尔情绪不好了,写写诗,发发脾气,属于没有生产力的享受阶级。他们因此而不喜欢她。 其实象小孩子的是宝玉而非黛玉。即使是宝玉,也在成长。只是成长让他烦恼,他宁愿永远做个小孩子,若鸵鸟一般将头埋进沙土不闻周遭世事变迁,永远过着那悠长的倚红偎翠的繁华岁月。至于黛玉,她只不过是大观园里最自然的人,一个温和的另类。有人曾把黛玉比做黄药师,我虽然喜欢这比喻,仔细想想还是觉得不是太象。黄药师是男人,他可以自造一个属于他的完整世界,选择去一个开满桃花的海岛过他游哉游哉愤世嫉俗的术士生活。而黛玉不能。她的生活空间有限,不能做出惊世骇俗的事业。她只能在她那有限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做自己。而且,她也并不愤世嫉俗。她只是在一旁站着,情绪来了说一两句俏皮的揶揄之词。象黄药师那样与传统对着干的是妙玉。而妙玉的孤僻有迫不得已的原由。她自小多病,用了很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只好自己亲身入了空门才好。她内心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与所处的清灯古佛环境对比太大,难以承受,产生裂变,搞出许多荒诞不经的表象,欲盖弥彰。相比之下,黛玉比妙玉自然得多。黛玉和黄药师相似的地方是至情至性。从这点来说,她很食人间烟火,而且乐此不疲,毫无怨言,终其一生追求爱情,哪怕牺牲了生命也不足惜。 2 宝黛之情 现代女子多半看不起宝玉,因其不上进、甘愿宥于幼稚、无用。但在书中时代,他还是大有其可取之处。他是荣府嫡孙,很可能是世袭继承者,且相貌堂堂,对女子温柔体贴。他于仕途经济不热衷,但诗词歌赋上也别有才情,并不是一个众人见了退避三舍之人,反而是谁都愿意与之拉上关系之人。否则18岁的贾芸怎会生拉硬扯也要做14岁的宝玉的儿子;傅轼家的嬷嬷们专门要拜见一下传说中的宝二爷?这种情况下,加上他本人的爱好,他有条件饱览众女子颜色。书中说他与黛玉是一见如故,两小无猜,一起长大。似乎黛玉与他的感情是占了青梅竹马的便宜,旁人很难插足。但书中又写宝玉读了那些野史外传后,再比较所知的琼闺秀英,发现黛玉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存了一段心事;黛玉从苏州回来,宝玉在旁冷眼品度,发现她更"超逸"了。可见他对黛玉的感情并不是盲目的,是比较选择之下的产物。若论先来后到,黛玉之前还有个湘云。当年湘云在贾府很住了一段时间,因此服侍她的袭人和她感情极好,相互谈起过今后嫁人的心腹话。但宝玉没有对湘云产生别的感情。之后来的宝钗、宝琴,都是极品人物。宝玉也没移情别恋。黛玉在他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他的这种选择是循序渐进的。其中的戏很精彩。那段时间估计也是不喜欢黛玉的人最不喜欢她的时候。两人总是吵架。黛玉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动不动就哭。她的表现就是恋爱中人患得患失的表现,象一只容易受伤的小动物,非常敏感,同时也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在宝玉跟她表白了心事之后,黛玉完全变了。他们二人俨然有默契的知己。黛玉的心事也不再是宝玉是否选择她,而是贾府是否选择她了。宝玉她可以试探,而长辈的想法,她是无法试探的。后来就连对宝玉,她也远不如先前直接。听到"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的话,她只把疑问存在心里,并不说出来,反而还在脸上装出笑容打发了乱说话的宝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悲伤转为暗自饮泣,黯然神伤。日复一日,漫长的等待。 宝玉选择黛玉,因为他们灵魂契合。黛玉从小生长的环境应当是非常幸福的。她的家,可能远不如贾府的富贵(她初进贾府时的忐忑表明她对贾府生活环境的距离),但充满自由与爱。她的母亲,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母这个人是非常潇洒的,她一点也不拘泥呆板。她最喜欢的就是聪明漂亮的人。我想,黛玉的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会成长为一个闺阁中少有的洒脱不拘之人。她对女儿的教育可能没有王夫人薛姨妈那么严格,何况女儿还小,也不用操之过急。黛玉的父亲,公侯后代,世代书香,本人是探花,应该相当有学识。他们专门给她请老师,请的是才华不俗的贾雨村。这个家庭,当是极有情趣的。春天看花开,夏天望落日,秋天观浮云,冬日赏雪花。住的地方不大却精致,十分注意细节布置。闲来调朱弄粉,品尝新茶,逗弄鸟雀。这些在黛玉日后的生活察觉到当日的痕迹。而她进贾府后,爱她的外祖母仍然比较宽松的成长空间,加上少有人点拨管束,她基本是任由心性成长的。她是大观园里唯一在自己房里饲养动物的人----一只聪明的鹦鹉(其他院子最多只是在廊下挂着雀鸟笼子做个摆设罢了),没事就教鹦鹉诗词,打发时光;她爱护在她房上做巢的燕子,叮嘱丫鬟要在大燕子飞回梁上后才放下帘子;她去找宝玉,路过沁芳桥,看到水鸟文采闪烁,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细细观赏,以致去晚了,被关在门外,还受了一场气。她爱花,看到花落她就把它们收到一起埋在土里葬掉,很有逸士风范;她并不素面朝天,而是很喜欢搞这些女儿活。宝玉去上学,专门叮嘱她要等他放学后再制胭脂。从宝玉给平儿理妆上可以看出,他们搞的这些玩意儿是很费工夫的,胭脂不是市面上那种成张的,而是用鲜花露淘澄干净再蒸馏了盛在白玉盒子里的膏子。粉是装在玉簪花棒里再放进宣窑盒子内,轻白红香,也远比市面上的好。她也熏衣服,只是冬天熏得少些。她的身体不好,贾母不让她多做针线,但她给宝玉做的香袋非常精美;她还裁剪,连常做女工的宝钗都夸她"能干";她的家,潇湘馆,如同公子的书房 --- 可能她父亲留给她的就是这些书吧;有时她会弹琴;突然有感触时,会专门拜祭一下那些古代美女。从这些可以看出,她是个十分热爱生活的少女,纤弱的外表下,是藏不住的勃勃生机。她母亲去世得早,她父亲对她说他"已无心再娶",那时他最多不过中年,旧时男人续弦几乎是个传统,但他已无心,根本不顾及无后(本有一子,三岁夭折),可见他对妻子的爱有多深厚。爱是这个家庭的一笔财富,也是黛玉今后为之活着的理由。当然,也可以说是致她于死地的根源。这样的一个黛玉,怎么能不符合唯美主义爱恋脂粉没事对着风花雪月长吁的宝玉心中伊甸园之伴的形象呢? 3 黛玉的味道 大观园里最漂亮的是宝钗,她不用化妆就可以艳冠群芳。还有后来加入的宝琴,比她姐姐还要漂亮。我想,这姐俩的容貌恐怕是无可挑剔的。相比之下,黛玉美在何处呢?她美在一个"态"字,是一种灵动的美。她的五官可能并不完美(卷烟眉,眉毛不黑;含情目,可能是水汪汪的,但也许并不大;除此之外,书中没有怎么正面描述过她的相貌,但有一句院中人都认为黛玉的长相不及宝钗),书中也没写过她有如雪肌肤,但她自内而发的超逸气质使她在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让人一见她有种震撼,觉得是神仙类人物。薛蟠看到她,也被她的"风流婉转"震住,半晌回不过神来。这薛蟠,别看他是呆霸王,他看女人的眼光还是很毒的。他看中香菱,是觉得她长得不俗,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好看而已(香菱长得和兼有黛玉宝钗之美的秦可卿相象,也不辱没不俗这个词)。他选的媳妇夏金桂,也是个美女,而且还通文墨,只是他不懂鉴赏女人的内心世界,所以遇到个河东狮,是他倒霉。话说回来,这"风流婉转"四个字可能就是黛玉之美的精辟概括。走过大半个中国见识不凡的薛宝琴,初见黛玉就和她异常亲热,因为她一下看出这个姐姐是大观园里出类拔萃的人物。黛玉的美,有种洒脱不羁的味道。她写诗,不象别人那样呆坐着冥思苦想。她或看梧桐,或刨泥土,等众人都写完了,她提笔一挥而就,然后掷与众人,酷毙了。宝玉去上学专门来找她与她告别,她边梳妆边揶揄他:"好,这一去可定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了。"言语之间透露出对宝玉此回去上学目的的清澈了解(宝玉去读书就是为个秦钟)。宝玉雨天行路,舍不得用玻璃绣球灯,被她责备为"剖腹藏珠"。宝玉和她相比,简直是扭扭捏捏的"老婆汉"。丫鬟给宝玉戴不好帽子,她不耐烦地说:"罗嗦什么,过来,我瞧瞧吧。"站在炕檐上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香菱找他学诗,她就说出如果要学,就跟她学的话来。完全直接了当不做作的名士派作风。 4 黛玉的处世以及与宝钗的友谊 说黛玉完全不谙世事,那是有欠妥当的。大观园里哪有不通世故的人。连孤僻自傲的妙玉,也会殷勤热情地迎接贾母,何况黛玉呢?她很知王熙凤的为人,宝玉挨打,凤姐定会去打花胡哨(她对凤姐说话从不留情,比如"贫嘴贱舌讨人嫌"之类,可凤姐似乎并不讨厌她,反而很喜欢她开玩笑。凤姐喜欢聪明伶俐的人,比如她从宝玉那儿挖过来的小红,再加上黛玉那种名士派的作风对她不容易产生伤害);赵姨娘来看她,她知道她是从探春处出来,做顺路的人情;蘅芜苑的老妈妈给她送燕窝洋糖来,她会理解她们因为天寒夜长因此会个赌局;宝玉的小丫鬟给她送东西,她不由分说就抓两把铜钱赏她;她会暗地里替贾家计算一下财务情况,称赞探春管家有两手。如果她愿意,可以什么都做得很好。在与宝玉达成默契之后的黛玉,似乎成熟了很多,不再象她幼时那样容易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她的心思大半在情字上打转,剩下的部分又给了诗歌,用在人情世故上的部分不多,加上她本来可以也不是太在乎这些得失,所以偶尔仍会不留心。宝玉过生日时,她打趣宝玉却伤着彩云的面子;她与众姐妹去看望因乳母会赌局而受辱的迎春时与湘云乱开玩笑,不顾场合。刘老老第二次来贾家,她在席上不留心说出西厢牡丹亭的句子,被宝钗抓个正着。这后一件事,倒是促成了她与宝钗的冰释,二人从此结成金兰之契,算是坏事变好事。 当初黛玉对宝钗的敌意,来自于对自己在宝玉心目中地位的岌岌可危之感。宝钗家世比她好,人比她漂亮,比她有人缘,还有一把金锁,上面刻的字恰好又和宝玉脖子挂着的玉上刻的字是一对。她能不忧虑么?她针对宝钗所有刻薄的话几乎都是基于这种忧虑才说出来的。所幸宝钗为人大方,并不跟她计较。其实宝钗若真要和黛玉计较,可能黛玉还会占下风。黛玉的才情表现在"新奇""别致"以及"快捷"上,她生气时说的话基本上是逞一时口舌之快,颇有漏洞的。宝钗是思维很全面很稳当的人,她说的话通常经过了深思熟虑。某年端午,宝玉得罪宝钗,黛玉在一旁面露得色,结果他二人同时被宝钗嘲讽贬损一通,弄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在那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与"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之后,她给宝钗拎到蘅芜苑去听批评,羞愧难当(她不是那种硬着头皮抵赖的人,如果她认为自己错了,是会承认的),被宝钗说得心服口服,一下改变了对宝钗的看法,心甘情愿聆听教诲。宝玉向她表白心迹让她放心,宝钗的这番教诲则让她得到了她渴慕已久的同性朋友之间的友谊。她与湘云关系也好,但那更象是一种小女儿的友谊,吵吵闹闹的。而其他人,看不出谁和她的关系特别好。她似乎很欣赏妙玉,但后者太为孤僻,一句话不小心就被叮一下(黛玉被她说成俗人,也没还嘴);中秋之夜,妙玉替她与湘云把诗续完,她难得见妙玉这样高兴,也很开心,于是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地维护妙玉的热情。宝钗是大观园中最成熟的人,博学多才,黛玉有了这个朋友,她自己认为是福,因此以后她管薛姨妈直接叫"妈",管薛宝琴叫"妹妹"。黛玉其实是个心最温暖的人。宝钗说"我在一日,且与你消遣一日"感动得她掏心掏肺。这友谊让她仿佛回到童年,家中那和睦的岁月。黛玉是经历过家庭温暖后又失去这种温暖的人,所以才更珍惜在她看来是失而复得的幸福。而在宝钗,我个人的看法是她并没有把黛玉放在特别的位置。她对谁都好。湘云请客,她替湘云计划,拿自己家里的东西来帮助她;岫烟典当冬天的衣服,她替她去取回来 --- 岫烟是取中了宝钗才取中薛蝌的;平时她的衣服也会送给丫鬟们穿,并不计较。宝钗实际上更重视社交。当初林黛玉不喜欢她,说话刺她,她心里相当清楚,但并不着急扭转。她可能看出黛玉并不是那种狡诈阴险之辈,为人又欠缺足够的心机,要得到她的友谊只需要合适的契机出现就可以了。而这个契机最终也出现了,并且果然促成了她们之间的和睦。对黛玉来说,这并不是坏事。我相信有宝钗薛姨妈相伴的那段时间是黛玉最快乐的日子。黛玉也因此恢复了不少少女的活泼天真,在此后的聚会中讲了许多精辟的笑话(她的"炒颜色吃"真是现代派的幽默,我第一次看时心为之一动,后来黛玉果然成为我的知音号人物)。只是薛姨妈虽然认黛玉做女儿,黛玉称她为"妈",薛蟠游历归来的中秋,薛家母女还是自己团聚赏月去了,留下孤单的黛玉和湘云在凄冷的寒塘边联诗。那是大观园最寂寞冷清的一次诗会。 5 其他 有人说黛玉只能生活在富贵中而无法在贫穷的景况下生存,窃以为这种看法还是有点偏。当时贾府是烈火烹油般繁荣,黛玉以及众主子都不用自己操心家务(除了处在管家位置上的人)。她们自己做点针线活也是为了好玩、散心,不是环境迫使她们劳动。薛家的宝钗和史家的湘云都是因为家境不如以前了,要节约开支才以女工当正业,补贴家用,或开源节流(宝钗还有点未雨绸缪的感觉,湘云家已是不得已而为之)。那是另一回事。很难说那些小姐们谁能真正经受得住艰难日子的。迎春遇到一个委琐男人小命就没了。惜春看到家败,能做的只是出家逃避。要强的凤姐受两下折磨也病死了。她们中的大多数恐怕都无法捱过不再富贵的日子。黛玉的致命伤是她的病,而不是她的娇贵(兴儿对尤氏姐妹议论家中长短,形容黛玉是太弱一吹就倒了,反而形容宝钗是因太娇吹吹就化了)。就此而言,也许她的身体无法度过贫困日子。但不能因此断定她只能风花雪月。对于黛玉这种把感情作为人生第一追求的人来说,如果爱情遂愿了,她或者可以走很长一段路。无论环境如何变迁,精神上的愉悦可以赋予她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的人从古到今都不少。倒是宝玉,我很怀疑他的生存能力。 说到黛玉的病,我认为她是很坚强的。就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肺病也是很严重的疾病,病者痊愈率很低。有重病的人,通常脾气会很怪,很悲观,因为他们眼里没有未来,而现实又如此艰难。黛玉有这样的病,还可以欣赏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能说出高水平的俏皮话,她的精神是很坚韧的。真正催垮她的就是一个情字。原稿80回后丢失,不知道黛玉去世的具体情况,有说她因宝玉外出不归下落不明于是投水而亡的,有说贾家败落,她被迫嫁给北静王以拯救那个大家庭后病死的,不一而足。不管她是怎么死的,总不会象高鄂写的那样听说自己嫁不了宝玉了,变得颠三倒四,痴呆疯狂,又烧诗稿,又不住表明自己的清白,临死时还要控诉"宝玉,你好……",怨气逼人。我想她当时的情形当是"我将只是萎谢了",或者类同徐志摩说的"不得,我命"。象她那样诗人气质的人,生如夏花般灿烂,死也当如秋叶之静美。 俺老认为林黛玉若是年幼不失怙,身体无大病,很可能成长为《秋灯琐忆》里关秋芙那样的女子 --- 聪慧温婉的大家闺秀,与相公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如果家庭败落,但宝玉还与她相伴,那么她会象《浮生六记》里的芸娘一样用柔弱的身体坚强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同时也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以品味春花秋月的机会。她有一颗晶莹如玉的最初之心。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