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年后,被拒绝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更悲剧的是,很有可能,你会在同一个地方不断摔倒、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拒绝。 我做市场的朋友,部门有个员工与客户争取明年的合作。谈了快1个月,上周毫无征兆地吹了。 是的,客户不愿意续签了。 员工在办公室用气得快压不住的颤抖声音说,X总,你之前不是考虑得差不多了吗?我们家产品优势你懂得对吧?这样我都不好和领导交代啊…… 据朋友说,那位员工其实是很敬业的人,非常努力地帮公司争取利益。 我突然有点儿理解那位X总听到那些话时的感受。 曾有个姑娘和我谈产品合作,希望我们公司购买并代理推广几款办公软件。 接触了没几天,我就有些暗自犯怵。她沟通的画风大致是: "下个月我们有个活动,你到时也可以配合推广下,效果更好。" "要不你把产品先发在朋友圈看看大家的反应?" "我们团队最近招了几个行业内的大佬,他们都很看好这套软件。" 还不定时发给我其他产品的介绍资料。 But,产品再好、团队再厉害,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姑娘从头到尾没提过合作者的利益点在哪里、如何共同获利。 反而一会强调自己老板与我们老板的关系,一会让我帮她发个朋友圈,弄得我连沟通的欲望都没有。 事情最终不了了之。 02:
日本电影《快乐飞行》中,女主角遇到一个棘手的状况: 飞机餐有牛肉和鱼肉2个选项,前面乘客把牛肉的选差不多了,剩下大量鱼肉餐。 新人空姐不知所措,前辈灵机一动说: "机内供应以优质香草、富含矿物质的天然岩盐和粗制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鱼,以及普通牛肉。" 后面的大多数乘客,果然都主动选择了鱼。 谁都愿意选择相对更好的那样东西嘛。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年鉴》说过一句话,200多年来历久弥新: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这几年我对这句话感受颇深。 相比费尽心思地表达、绕弯子打探、强势要求等等方式,从对方利益出发,可以说是合作中最有效的说服手段,没有之一。 前几年我买投资房,看中一套各方面都相当满意的房子。 唯一头疼的问题: 房东坐地起价了。 她的理由很简单,这几个月房子都在涨价,对门老太太上个月房子卖了XX万呢,自己怎么滴也得涨个20%吧?反正这房子不愁卖,你们爱买不买。 "你你你……"我差点脱口而出,深呼吸冷静了下。 我:大姐你这房子挺好呢,为什么要卖啊? 房东:孩子大啦,想置换套大点的房子嘛。 我:你看中的房子是不是在学校附近啊? 房东:对啊市中心,都看差不多了,打算买套80平方米左右的。 听得我顿时心花怒放。我赶紧和房东说: "大姐啊,你也说房价最近都在上涨,可你想买的那套面积更大、价格更高,早一天卖掉你就能早一些买更大的房子,等于赚更多啊!万一过2,3个月才卖出,你看中的小区没准价格又上去了,得不偿失,对吧?" 房东开始犹豫了。 折腾了几轮,从白天到晚上11点多,房东终于同意以一个彼此都满意的价格卖出。 有一句话是,你首先要懂人心,才会得人心。 如何懂人心? 先从站在对方的利益点开始。 03:
所以说,高质量的合作通常有2个特点: 第一,主动考虑对方利益; 第二,明确双方权责。 这两点说难也不难,有3个方法可达成。 1、明确目标。 要了解终极目标而非表层目标,要明确合作者的目标而非仅仅是自己的目标。 就拿刚才买房来说,表面看,是房东要涨价,可实际上: 她为什么要涨价? 她为什么要卖房? 她最在意哪些点? …… 她的终级目标是要置换更大的市区房子,而我的终极目标,就是以预期范围内的价格买下房子。 2、对合作者足够了解。 许多人在合作时有个习惯,一上来就说,希望你们Balabala,最好还能Balabala,后面的1小时,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 我要做这个,希望你们帮忙下。 你希望你希望,你把人家当工具人哇? 刚才说了,要明确合作者的终极目标。而它往往不是合作者告诉你的,而是你基于对他的了解和观察,一步一步挖掘来的。 3、必要时,通过中间人协商 我同事和他同学有个商业上的合作,两个人先是大致沟通了下,然后就交给自己公司对应的项目负责人去谈了。 你估计想,这不多此一举么?明明那么熟,为啥还要找人谈? 咳咳,你想啊: 就是因为太熟,聊到价格和利益时难免不好意思,毕竟代表了两家公司的利益。 圈定大方面,再让其他人对接细节,事情反而干净利落。有什么抹不开面的地方以后也能说"哎呀我也不清楚,细节都是我们商务定的。" 不伤感情,多好。 04:
混职场也好,谈合作也罢,很多时候是需要共情能力的。 什么意思呢? 简单举个例子吧。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有一次租用某家饭店的礼堂来讲课,临近开讲,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涨了3倍。 卡耐基与饭店经理沟通说: "我接到通知挺震惊的,不过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因为你是饭店经理,必须尽可能地让饭店获利。" 紧接着,卡耐基为他算了一笔账。 "这次来听我演讲的人中有不少企业中层管理员,你想想,他们光顾饭店是你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广告,相比你把礼堂用于舞会和晚会多赚点儿租金,哪个更有利呢?" 短短几句对话,堪称是沟通的典范。 首先,卡耐基表达了共情。"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一下子将原本有些敌对的关系,变成了他站到经理的立场上。 其次,帮对方算了一笔账。抓准对方的核心诉求——盈利,让经理心甘情愿地退让。 猎豹移动CEO傅盛感慨,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造成的。 他说,沟通的本质,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听懂了什么。 人么,骨子里偏好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这有可能解决你一个人的主观问题,但却无法解决两个人沟通中的客观问题。 聪明人都懂: 想合作,就必须知己知彼,用别人能听懂、也愿意听的话表达。自己的利益是关键,别人的利益也是关键。 我们要的不是输赢,而是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