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金游资一场无法双赢的博弈


  我们无法指望游资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这些资金的实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其逐利性所决定的。但是,这些民间资金敏锐的市场嗅觉,灵活的操作手法未尝不是基金等主流机构需要学习的。而这些民间资金在信息不占优势,并需要独自承担亏损的前提下,敢于逆势抄底的勇气更是难能可贵。
  五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市场大规模反弹的基础丧失殆尽。期待中的五月行情没有出现,但利用突发事件,游资"集团作战"轮番炒作概念股却是收获颇丰。游资不断活跃,也间接触碰了公募基金的奶酪,导致了基金对游资一次大规模的"报复"。基金与游资的博弈正在进行,但这场博弈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
  一般认为,游资的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港台及国际上的过江龙资金、民间私募资金以及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资金。"游资"就像中国股市上的游牧民族,思维敏锐且行动迅速,游资的潜在力量无疑是基金这个"控盘庄家"的巨大挑战。那些原先擅长"坐庄"的私募等游资,资金链的不断断裂迫使其角色转变为短促出击,不时从基金的嘴里夺下一块肥肉来。
  "游资"敢死队现身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5月13日开盘水泥板块就有多只个股集体涨停,医药和建材板块也是异军突起。理应受到震灾负面影响的川渝上市公司更是连续涨停,其中重庆路桥7个交易日涨幅超过80%,四川路桥也连续五个涨停。而Topview盘后数据显示,游资成为灾后重建概念股炒作的主要力量,基金基本未参与其中。一些基金持股较多的灾后受益股表现更是相形见绌,如海螺水泥,震后三个交易日仅仅上涨了6.75%,随着炒作热潮降温,其股价反而大幅下挫。5月23日上午市场便传出电信重组消息,午后开盘3G概念股便出现飙升,16只非ST股齐齐迅速封死涨停板。这又是游资"集团作战"的杰作,盘后成交龙虎榜中,各券商营业部纷纷现身,机构不见踪影。而根据Topview数据,3G概念股中真正获得机构增持的仅有中国联通等寥寥数股,如航天通信、烽火通信等反而还遭到机构趁机减持。
  而这两次游资炒作狂潮的共同点,一是都由突发事件引起,二是游资"集团作战",同时对一个概念板块多只个股发起冲击,三是速战速决,行情维持时间都不长。从4月初开始,游资已涉足农业、重建概念、医药、3G等多个板块。如果说4月初炒作券商股还是小试牛刀,那么,炒作隆平高科彻底显现了游资的疯狂。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一个"涨停敢死队"营业部在辽宁成大一只股票上动用的资金就超过了1亿元,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游资的能量。 然而,游资的频繁出击,打乱了公募基金的全盘部署,经常使这些市场的"巨无霸"处于被动的境地,致使公募基金在六月初联通重组案中,罕见的采用"集体行动",联手"做掉"游资。
  对于一些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的市场效应,基金与"游资"的判断迥然不同。6月3日中国联通复牌,却未走出很多投资者预想中的强势,而是在大单抛压之下,从开盘时的涨停一路下挫,当天收盘下跌1.54%,成交量高达92.92亿元。TOPVIEW有关数据显示,当天下跌的推手主要是基金。他们坚决杀跌的大量抛单,将"游资"杀得溃不成军。随后几个交易日,联通股价继续下跌,6月3日买入的"游资"敢死队被深幅套牢。在5月23日停牌之前,基金一直在持续买入,其中5月22日净买入的前十位其中7个来自基金席位,5月23日净买入的前十位席位有半数为基金占据。而在6月3日出现的营业部"敢死队"则很少出现在中国联通停牌前的交易席位中,显示出他们的出击目标主要是重组消息出台后的短线走势。TOPVIEW数据显示,6月3日净卖出席位前十位的除了华泰证券某营业部外,其他全是基金席位,显示基金是当天做空中国联通的幕后推手;当天净买入前十位席位中除了基金666这个席位号外,其他全是游资,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等多个"涨停板敢死队"赫然在列,他们在与基金的对决中可以说是溃不成军。
  客观的说,我们无法指望游资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这些资金的实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其逐利性所决定的。但是,这些民间资金敏锐的市场嗅觉,灵活的操作手法未尝不是基金等主流机构需要学习的。而这些民间资金在信息不占优势,并需要独自承担亏损的前提下,敢于逆势抄底的勇气更是难能可贵。
  公募基金消极作为
  然而长期来看,游资的疯狂带给市场的只能是伤害,这正是我们大力发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动因。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如今游资的疯狂正是基金主动退让的结果。TopView的数据显示,4月24日,印花税下调当天,基金持仓市值占比为18%,5月29日则是17.4%,这表明机构在此时间段基本没有作为,甚至是略有减仓的。
  当然,基金经理们有说不完的担忧,比如美国次债危机前途未卜,国内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大小非"减持问题一时难求善解,等等。但问题是,6000点时,次债危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更大,为什么在那时敢大胆买入,现在跌到3000多点,反而不敢买入了?既然投资受困不确定性,为什么不等阴云散尽后再发新基金?
  前几天看电视,上海一位注册分析师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现在真希望来个大的利空政策,让市场大跌一次,这样,基金就会主动进场了,目前的调整格局就能扭转了。言下之意,不是基金对市场完全失去信心,而是基金认为现在买入成本高而不急于出手。
  如此看来,基金在市场大跌之后消极作为,任由游资兴风作浪,实际上还是未能放下思想包袱,囿于思维和利益上的诸多局限。一是过多地纠缠于短期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忽视中国经济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二是没有平衡好个体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政府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今年我国承办奥运会的大背景下,在雪灾、地震等众多不利因素面前,已经发展起来的基金本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但却因过多地考虑局部利益而束手束脚。三是受制于净值排名压力,基金追求相对收益,谁也不愿先出手,以免"垫背"。市场陷入僵局,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消极作为终究不是规避风险的办法,反而显示出基金的投资能力亟待提高。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投资者的信任。实际上,基金的消极作为已给其自身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迷你"的基金首发规模就是一个警示!两年多的时间,A股市场又一次经历了大起大落。这一次我们深刻反思的有很多,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稳定机制,而基金等主流机构仍应是投资者期待的主角。
网站目录投稿:冷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