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层反映粉丝经济乱象丛生需引关注


  基层反映"粉丝经济"乱象丛生需引关注
  "粉丝经济"通俗而言指的是从"粉丝"那里获得经济收入,是当下火热的一种经济消费模式。艺恩咨询根据全网数据预估,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粉丝经济"带来的收入约500亿。基层调研发现,当前"粉丝经济"火爆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需引关注。
  一是直播打赏攀比成风,诱使走上犯罪道路。明星、网红主播借助网络直播方式,迅速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尤其是青少年"粉丝"。为了追星,"粉丝"们频繁参与网络直播的打赏活动,有人为了占据榜一,获得主播青睐,不惜一掷千金,相互之间攀比成风。2018年央视报道,江苏一王姓的会计,因沉迷网络直播,盗取公司公款930万打赏女主播。2019年中国青年网报道的青少年肖学,深陷网络直播,为所谓的"爱情"打赏,不惜坑蒙拐骗,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因沉迷网络、打赏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粉丝",并不鲜见。2017年以来,仅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就办理了涉"粉丝经济"乱象案件17件23人,涉及盗窃、诈骗、帮助网络犯罪活动、故意杀人等罪名。
  二是网络平台监管乏力,诈骗风险系数高。"粉丝"为偶像做宣传和应援是饭圈的常态,应援站的"粉头"们经常利用网络众筹的方式,为各自的偶像打榜、应援。但网络众筹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加上缺乏平台监管和"粉丝"群内部监督,存在诈骗的高风险。"粉丝"为偶像进行众筹集资的平台一般有Owhat、摩点、爱豆等,Owhat平台《平台应援支持者协议》称:应援仅为发起人和支持者之间共同完成的行为,与Owhat平台无关,使用平台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发起人与支持者自行承担。这就使得网络众筹项目处于无监管的状态,风险系数高。有网络统计数据显示,《创造101》决赛前夜,公开众筹的金额高达4000多万,《偶像练习生》也都筹集到了上千万的资金。近年来,关于"粉头"卷款携逃的报道并不少见,监管上的漏洞,让"粉丝"遭遇诈骗。一方面,由于"粉丝经济"早已超越传统明星的演绎活动范畴,使遵循传统分业管理原则的相关政府机构,在监管和执法上,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推手""诱饵"和"教唆"的角色,让"粉丝"越陷越深。无论是直播平台分等级收取会员费,主播收获"粉丝"的礼物、打赏,还是微博、网络推手、"大V"的种种包装,最终都是为了吸引"粉丝"关注,从而获取经济利益。
  三是追星不够理性,破坏社会秩序。在新的"粉丝文化"结构下,明星和"粉丝"结成了一荣俱荣的利益情感共同体。前者需要流量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从而获得更多参加演艺活动的机会;后者为了让自己心仪的明星持续走红,使出浑身解数为其冲销量、刷票房、造声势,提高市场指标。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部分"粉丝"非理性追星,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损害他人利益。"爱他就为他花钱"已是饭圈里大家追星的守则,有的"粉丝"非理性追星,不惜通过流量造假,为偶像加油助威。正是在"粉丝"这一狂热行为下,平台的数据维护业务成为热门生意,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今年2月份,针对蔡徐坤转发量过亿的微博,人民日报提出质疑:数据造假坑了粉丝的钱,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之后的6月份,警方介入调查,并查封了流量造假的幕后推手"星援APP"。
  鉴此,基层建议: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建立用户实名制和主播黑名单制度,健全完善直播内容的审核、监管制度和对违法有害内容的查处措施。每一名网络用户尤其是"大V"有义务对自己发布的信息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加强平台管理。直播平台应坚守行业底线,严格依法依规经营,抵制低俗、恶俗的直播内容。对直播平台、主播采用积分制管理,进行全程式、伴随式管理,压实平台方责任,引导其打造正能量"网红"。如建立发言审核机制,对"大V"发布的广告类文案进行重点审核,严格限制并全天候监测。
  三是精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公安机关强化利用大数据对犯罪信息的筛选研判,挖源头、斩链条,并积极强化与网信、金融监管、检察、法院等单位的工作协作,统一证据采集和法律适用标准,提升打击精准度。
网站目录投稿:海亦